认同的困境

2014-10-21 09:01:03王晓
北方文学·下旬 2014年7期
关键词:文化意义女汉子认同

摘 要: “女汉子”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女性开始用“女汉子”形容自己或者他人。“女汉子”的群体特征还颇有争议,但基本表达了女性对男性气质的崇拜,显示了当代女性发展的一个分层。 同时“女汉子”也陷入了女性身份以及性别认同的困境,因此蕴含于“女汉子”这个群体便成为当代社会的一个值得思考的现象。本文分析“女汉子”的产生及较普遍的群体特征,从而探讨 “女汉子”深层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女汉子;男性气质;认同;文化意义

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女生,却标榜自己是“汉子”;有这样一群人,她们是女生,身上有着男性的气质;她们经常穿着T恤,在行为不拘小节,自称“爷们”。这些女性有个统称:“女汉子”。

“汉子”在中国古代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丈夫的俗称,另一个是男子的俗称(原为北方少数民族对汉族男子的称谓,后来成了对男子的通称)。“汉子”这个词在现代语境下就是指的男子。“女汉子”这个词很早就有,按照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就是行为和性格类似男性的女性。这个词真正火起来,互联网起着关键作用,从虚拟网络到现实生活,越来越多的女性加入讨论,她们纷纷发表文章、图片展现自己“汉子”的一面。这些女性以在校学生,白领为主,也有一些女明星成为“女汉子”的代言人。随着女汉子队伍的逐渐扩大,女汉子呈现了出由一个小众群体转变为一种现代都市特有的女性文化的趋势。“女汉子”作为一个代名词拥有多种意义,成为一种拥有大量拥护者的文化现象。

一、“女汉子”的标准

根据字面意思,“女汉子”指的是有男性特征的女性。传统的女性都与“温柔”、“柔弱”、“贤惠”、“腼腆”等词挂钩,而女汉子则不同。百度百科描述“女汉子”的特征是:“一般行为举止不拘小节、性格开朗直爽、心态乐观、能扛起责任,内心强大,在生活中比较有气场。”这个描述概括了“女汉子”的性格特征,但不能完全系统地总结出“女汉子”的内涵,“女汉子”的概念仍然处在边缘化之中,也正是由于这种不确定性,使得每一个对此感兴趣的女性都有发言权。总之,从宏观来看,“女汉子”是指在日常行为、言谈举止上不拘小节,热衷于凸显男性气质,向往独立的女性。

二、“女汉子”热形成的原因

(一)与“女汉子”相类似的词语,如“男人婆”、“女强人”对人们来说并不陌生,而“女汉子”却成为现代都市里一种独特的青年文化。“苏珊·桑塔格曾说过,‘感受力(不同于思想)是最难以谈论的东西之一,都市文化,尤其是青年文化的出现,往往与这一时代中某种神秘的感受力密切相关。感受力难以命名、难以定义,却像空气一样确乎存在,并且时刻影响着我们的呼吸。”[1]20世纪80年代,随着西方女性主义的传入,女性在争取平等独立上有了理论支持,男尊女卑思想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女性,尤其是受过文化教育的女性,不仅在社会地位上争取男女平等,同时在社会性别上争取平等。自身意识的加强,生存环境的催发,女性不满足于从对立与反抗中找寻出路,女性也反过来思考男性的生存环境,她们开始试图在男权文化的语境寻找一种中和。

(二)从“女汉子”热形成的轨迹来看,互联网作为一种媒介在“女汉子”热的酝酿、兴起和传播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女汉子”这个词早就有,但只在小部分群体之间流传。而网民自发地开展各种活动将自己或者身边的“女汉子”以及“女汉子”行为展现于网络。网络是一个平台,也是一个推手,互联网是“女汉子”迅速流行的重要的外部原因。同时,明星也为“女汉子”热添了一把火,明星效益带来的关注度的提升也促进了“女汉子”热潮的升温。

(三)“女汉子”和“女强人”一样,都是女性在追寻生存意义道路上的探索,是她们赋予自己的标签。但敢于正面发起或者参与的女性毕竟只是小部分,整个社会环境依然受男性支配, “女汉子”这个词不仅符合了女性对自身的理解,同时,也由其颠覆了男性对女性传统的认知而吸引了男性参与到讨论中。

三、“女汉子”的内涵分析

(一)“女汉子”以代表女性的“女”字和代表男性的“汉子”组合而成, “男”和“女”是社会化的定义,“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文化中,都存在男女性别两级化(gender polarization)的情况,男性(andro)与女性(gyne)成为西方思维的中心……中国文化也有类似的思维方式:阴与阳,天与地,阳刚与阴柔。”[2]“性别关系造就了两类人:男人和女人,这是两类互为排斥的范畴。”[3]在这样僵化的二元对立的性别区分下,个体的社会性别完全由生物性别决定,并被意识形态“询唤”成一个与自己生理性别相符合的社会形象。男性特质与女性特质的阶层,和主动与被动的阶层之间有恰到好处的对应关系。“女汉子”质疑的“问题”之一是性别与能动性范式之间的对应关系:打破把男性特质与主动而女性特质与被动联系一起的传统概念。因此,“女汉子”的出现,至少在战略上有着重要的功能:可以颠覆或扰乱这种传统的对应关系。

(二)既然有身份的认同,就存在身份认同的危机。身份认同的危机首先来源于自我与时代历史之间的冲突和不和谐。换句话说,危机源于塑造自我、衡量自我所依照的规定和标准与自我对本己的界定不相吻合。作为长期以来处于弱势受控地位的女性来说,身份的自我认同必然也充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女汉子”是女性在受到外部和内部压力的双重挤压下产生的一个调节方式。

(三)不管女性在增强自我的道路上是妥协还是对抗男性霸权,无法否认的是当下的文化传统是由男性思维和父权意识构建的。虽然在表面上,“女汉子”是女性对男性的挑战,对男权社会的嘲弄,对女性社会身份的质疑,但实际上这正体现了女性对男性气质的崇拜以及向往。为什么诸如拧瓶盖,搬煤气都是男人的事情,而女人如果做这些事情就是“女汉子”?渴求独立时,女性会对男性力量充满向往,女性气质弱化和男性气质的强化便是一个很好的诉求结果。“若要享受男人的特权,女人必须成为男人,即:以男性价值准则来要求自己,同男人一样在社会领域里运作。”[4]女性在思考的同时也陷入了一个误区。

(四)“女汉子”这个词仍体现着女性在男权文化下的弱小。“女汉子”被男性所接受,正是因为这个词本身并没有打破男性对女性身份的认同。通过调查显示,不少女性并没有真的接受男性气质。“女汉子”定义的模糊以及内涵的缺失使得如今的 “女汉子”与本来的颠覆性相违背,女性在自身身份的认同上也显得模糊起来,“女汉子”由最初的对抗演变成妥协。

总之,“女汉子”在其判定标准都不科学的情况下仍然引起热潮,受到追捧,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女汉子”用女性的视角来审视男性和整个社会,在反映女性生活现实的同时用一种戏谑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女性的控诉,同时也是一种自我隐藏的方式。“女汉子”以一种弱化自身特点放大对方特点方式的模式而存在着,陷入认同困境后,其生命力量也在削减着。但是,它也会另辟蹊径寻找一种新的出路,一些人已经注意到了不应当仅仅以这种表象力量的模仿来寻求独立,除行为上的相似外,更多的应是精神上的自立,这也是“女汉子”这个词带给我们的思考。

注释:

[1]行超.“逃兵”主义的现实困境——小清新文化分析[J].南方文坛2013年第3期

[2]李银河.两性关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49页

[3]黄华.权利、身体与自我——福柯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05页

[4]章梅芳.性别与科学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5页

参考文献:

[1] 唐魁玉.网络化的后果——日常生活与生产实践的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

[2]沈奕斐.被建构的女性——当代社会性别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

[3][美]玛丽—克劳福德.徐敏敏译.妇女与性别[M].北京:中华书局,2009年

作者简介:王晓(1989—),女,汉族,四川人,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在读,研究方向:西方文艺理论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文化意义女汉子认同
认同的崩溃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4:42:56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今传媒(2016年10期)2016-11-22 12:21:21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
从社会认同浅谈萧峰之死
“女汉子”贾玲 掘金喜剧市场
百岁“女汉子”成就一个家
中老年健康(2016年8期)2016-10-17 01:19:47
浅析“性别置换”现象
论“赵氏孤儿”故事演变及其文化意义
关于《奥赛罗》戏剧文化意义的思考
戏剧之家(2016年6期)2016-04-16 10:2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