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新农村建设村级调查报告

2014-10-21 15:43杨燕李玉萍刘庆晁娜娜侯凯
中国集体经济·下 2014年6期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山西省

杨燕 李玉萍 刘庆 晁娜娜 侯凯

摘要:自2006年提出新农村建设以来,山西省各个地级市采取了不同的措施,各地市进展不同。文章结合山西省11个地级市33个村委的调查问卷及访谈资料,对调查村基本情况、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新农村建设实现情况、新农村建设中问题及难点、农民对新农村建设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发现新农村资金缺口较大,教育、就业仍是新农村建设中民生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村级调查

2006年,中央明确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为了解山西省六年来新农村建设情况, “综改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绩效测度与评价”课题组于2012年8月14至29日对山西省晋中市、太原市、长治市、晋城市、运城市、临汾市、吕梁市、忻州市、朔州市、大同市、阳泉市等11个地级市共33个村,每个村庄选取15户进行调研。考虑到数据的完整性和可信度,选取村里的定点观测户为主要调研对象,其余的按照等距抽样的原则选户,共495户。同时,对33个村的村干部(村长、村支书、村会计)进行问卷调查和访问调查,获取村级信息。在山西省11个市33个村中,共发放村级问卷33份,回收有效问卷33份,有效率100%。在村级调查基础上形成此报告。

一、被调查村基本情况

(一)“一肩挑”、地处平原、农区型村庄占多数,村庄规模不同

调查显示,村支书、主任“一肩挑”情况占多数,被调查的33个村中有19个村的村支书、主任“一肩挑”,占57.6%。14个村地处平原,占42.4%;10个村地处丘陵,占30.3%;9个村地处丘陵,占27.3%。农区型村有19个,占57.6%;而城郊型、城郊型兼农区型、工矿型、城中型分别有9个、2个、2个、1个,分别占27.3%、 6.1%、6.1%、3%。

村总户数、村总人口数、就业人口数、劳动力总数、从事农业人口数统计情况见表1。

(二)主导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

调查表明,农村的主导产业以第一产业为主,占到村总数的66.7%,其中种植业占60.6%;养殖业占6.1%。这种情况主要集中于农区型村庄(65.5%)。以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有3个,占9.1%;其中采煤(工矿型)占3%,砖厂(工矿型)占3%,加工工业(城郊型)占3%。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有1个(城中型),占3%。

(三)试点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较高,推进时间越短的农民人均纯收入越低

调查显示,33个村中农民人均纯收入最小值为2550元(该村为推进村),最大值为25980元(该村为试点村),均值为7591.12元。将33个村按照试点村和推进村比较发现,2006年全省第一批试点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均值达11099.83元,2007~2011年这五批推进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均值为6811.407元,2007~2011年,推进村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值呈下降趋势,2007年推进村均值为7562.5元,2011年推进村均值为5698.75元。通过与各地市农委访谈得知,这是由于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推进方式造成的。2006年,山西省选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均是经济条件好、有产业支撑、领导班子强、农民群众积极性高的村庄。而2007~2011年选定的推进村其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较差。因此,2011年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村庄经济条件较差,其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值与2011年山西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相比,仅仅高出1.7%,见表2。

二、 新农村建设总体情况

(一)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占八成,均做过新农村建设规划

调查资料显示,6个村为2006年试点村,占18.2%。另外27个村是推进村,占81.8%,见表3。

被调查的33个村中有32个村做过新农村建设规划,占97%。调查中发现,33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重点推进村中有7个村的新农村规划用地来源为耕地,占到村总数的21.2%。20个村新农村规划用地来源为空闲地,6个村占60.6%;新农村规划用地来源为旧村改造,占18.2%。

(二)产业带动型为主要模式,多方共同投资占主体

从新农村建设模式看,被调查的33个村中有19个村为产业带动型,占57.6%;有7个村为城镇辐射型,占21.2%;而城中村改造型、村企共建型、部门帮建型共占21.2%。这说明在新农村建设中主要的方式是产业带动,而在缺乏后续产业的村庄新农村建设无法推进,如政府出资将路灯安好后,有的村因为交不起电费,管护费用过高,路灯经常不亮而成为摆设。

从新农村建设投资看,25个村填写了新农村建设投资情况,其中14个村是国家、村集体、其他投资主体共同投资,占25个村的56%;5个村是由国家单方投资,占25个村的20%,6个村由村集体或村干部个人投资,占25个村的24%。这表明新农村建设的多方共同投资占主体,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村及富裕农民作为村干部的村,村集体或村干部个人投资的情况较多。

三、新农村建设实现情况

(一)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实现情况

1. 全部实现机耕、机播的村庄占五成左右,全部实现机收的村庄不足两成,水利条件较差。

从机耕面积占村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看,18个村达100%,占54.5%;5个村为50%~100%,占15.2%;7个村为5%~50%,占21.2%;2个村为0%,占6%。从机播面积占村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看,15个村达100%,占45.4%;5个村为50%~100%,占15.2%;9个村为5%~50%,占27.3%;3个村为0%,占9%。从机收面积占村耕地面积的百分比看,5个村达100%,占15.2%;2个村为50%~100%,占6%;4个村为5%~50%,占12.1%;21个村为0%,占63.6%。

关于水利条件,分别通过机井覆盖率、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百分比两个指标来衡量。从机井覆盖率看,每百亩机井眼数大于1眼的有8个村,占24.2%;每百亩机井眼数不足1眼的有24个村,占72.7%。从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百分比看,11个村达100%,占33.3%;3个村为50%~100%,占9%;8個村为5%~50%,占24.2%;10个村为0%,占30.3%。

2.农业生产总值占村生产总值百分比不到50%的占到八成,工业生产总值占比不到50%的占到七成。

从农业生产总值占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看,3个村达100%,占9%;6个村为50%~100%,占18.2%;20个村为5%~50%,占60.6%;6个村为0%,占18.2%。从工业生产总值占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看,4个村达100%,占12%;3个村为50%~100%,占9%;13个村为5%~50%,占39.4%;13个村为0%,占39.4%。

3.六成以上的村庄没有成立合作社。2011年没有成立合作社的有20个村,占60.6%;成立1个合作社的有6个村,占18.2%;成立2个合作社的有2个村,占6.1%;成立3个合作社的有2个村,占6.1%;成立5个合作社的有1个村,占3%;成立6个合作社的有1个村,占3%;成立8个合作社的有1个村,占3%。

(二)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实现情况

1.乡土人才较少,三成村庄文化娱乐活动丰富,村村都有农家店、农家连锁超市。

从村拥有乡土人才数看,21个村的被调查者认为村拥有乡土人才数不足100人(包括100人),占63.6%;12个村的被调查者认为村拥有乡土人才数不足1001人(大于100人),占36.4%。从乡土人才类型看,13个村为农业人才,占39%,20个村为农业、工业人才,占61%。从村集体文化娱乐活动数看,每年活动12次及以下的有22个村,占66.7%;每年活动在12次以上、200次以下(包括200次)的有11个村,占33.3%。关于村文化体育广场的调查,4个村没有文化体育广场,占12.1%;29个村有文化体育广场,占87.9%。现已建成的文化体育广场中,面积不足1100平米的有13个村,占28个村(5个村数据缺失)的46.4%;面积在1100~5000平米的有12个村,占28个村的42.9%;面积在5000~10000平米的有3个村,占28个村的10.7%。关于村内刑事案件立案数的调查,2011年1个村刑事案件立案1件,占3%;32个村均没有发生刑事案件,占97%。调查显示,33个试点村或重点推进村中,32个村(1个村数据缺失)拥有50平米以上农家店、农家连锁超市,基本实现每村一点的要求。其中,12个村有1个50平米以上农家店、农家连锁超市,5个村有2个50平米以上农家店、农家连锁超市,3个村有3个50平米以上农家店、农家连锁超市,6个村有4个50平米以上农家店、农家连锁超市,2个村有6个50平米以上农家店、农家连锁超市,1个村有7个50平米以上农家店、农家连锁超市,1个村有8个50平米以上农家店、农家连锁超市,1个村有10个50平米以上农家店、农家连锁超市,1个村有11个50平米以上农家店、农家连锁超市,分别占32个村(1个村数据缺失)的37.5%、15.6%、9.4%、18.8%、6.2%、3.1%、3.1%、3.1%、3.1%。关于农家书屋及老年活动中心的调查,32个村有1个农家书屋,占97%;1个村有3个农家书屋,占3%。6个村没有老年活动中心,占32个村(1个村数据缺失)的18.8%;26个村有1个老年活动中心,占32个村(1个村数据缺失)的81.2%。

2. 垃圾处理方式不同,五成以上的村庄绿地面积不到10%,五成以上的道路全部硬化。关于垃圾处理方式,采取集体清运的占42.4%;采取当地处理的占54.5%;采取无处理但有固定堆放点的占3%。对于专职保洁员,8个村(24.2%)没有专职保洁员, 25个村(75.8%)有专职保洁员。关于保洁员是否签保洁责任合同,13个村(39.4%)没有签保洁责任合同,20个村(60.6%)签有保洁责任合同。关于垃圾池个数,7个村(21.2%)没有垃圾池,6个村(18%)有垃圾桶,20个村(60.8%)有垃圾池。

关于绿化程度,2个村(6.1%)绿地面积占村域面积的50%~100%,4个村(12.1%)绿地面积占村域面积的10%~50%,19个村(57.6%)绿地面积占村域面积不到10%,6个村(18.2%)绿地面积占村域面积的数据缺失。

关于道路硬化程度,17个村(51.5%)硬化道路占道路总长的100%,11个村(33.3%)硬化道路占道路总长的50%~100%,4个村(12.1%)硬化道路占道路总长的10%~50%,1个村(3%)道路没有硬化。关于铺设排水管道情况,6个村(18.2%)铺设排水管道占道路总长的100%,6个村(18.2%)硬化道路占道路总长的50%~100%,12个村(36.4%)硬化道路占道路总长的0%~50%,9个村(27.3%)未铺设排水管道。

(三)医疗福利保障的实现情况

1. 村村都有卫生所。关于村级医疗卫生机构,25个村(75.8%)有1个卫生所,3个村(9.1%)有2个卫生所,4个村(12.1%)有3个卫生所,1个村(3%)有5个卫生所。33个村的卫生所达标率均为100%。关于卫生人员数,12个村(36.4%)有1个卫生人员,6个村(18.2%)有2个卫生人员,8个村(24.2%)有3个卫生人员,2个村(6.1%)有4个卫生人员,2个村(6.1%)有5个卫生人员,1个村(3%)有6个卫生人员,1个村(3%)有8个卫生人员,1个村(3%)有10个卫生人员。

2.低保户和五保户按等级领取金额不等的保障金。

关于低保户,低保户不足10户的有8个村,占24.5%;低保户不足55户但多于10户的有17个村,占51%;低保户达55~220户的有8个村,占24.5%。关于低保户福利,各村均通过信用社一折通打到低保户个人账户,等级各不相同。

关于五保户,5个村没有五保户,均为当地敬老院(养老院)抚养,占15.2%;5个村有1户五保户,占15.2%;4个村有2户五保户,占12.1%;3个村有3户五保户,占9.1%;4个村有4户五保户,占12.1%;3个村有5户五保户,占9.1%;1个村有7户五保户,占3%;3个村有8户五保户,占9.1%;1个村有11户五保户,占3%;1个村有12户五保户,占3%;1个村有24户五保户,占3%;1个村有30户五保户,占3%;1个村有38户五保户,占3%。对于五保户福利,5个村由当地敬老院抚养,占15.2%;1个村由村里抚养五保戶,占3%;27个村五保户通过信用社一折通领取保障金,占81.8%。

3. 试点村和2010年以前的推进村社会养老保险对60岁以上老年人全覆盖。

8个村(均为推进村)没有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占24.2%; 24个村的60岁老年人全部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占72.7%。

(四)管理民主实现情况

调查过程中发现,不到两成的村庄每个月均对重大决议事项公开讨论,管理民主情况并不乐观。2011年村重大决议事项数和村公开讨论数为12个及以上的仅有7个村(21.2%),而12个以下的村占到78.8%。

四、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当问及“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时,排名前三名的分别是“缺乏资金”(33.3%)、“居住卫生环境亟待改善”(18%)和“吃水困难”(12%)。此外,“教育问题”(9%)、“整体搬迁的村庄面临严重的就业问题”(6%)、“村庄缺乏规划”(9%)、“政策制约无法进一步发展”(6%)、“缺乏后续产业、村集体经济薄弱”(3%)、“老龄化问题”(3%)也是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问到“您对新农村建设的建议”时,回答 “应该增加资金及政府支持”(30.3%)、“村庄应整体搬迁”(6.1%),“应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培养职业农民”(6.1%)占到多数。另外,有的人认为“应该给予好的政策”、“加强教育”、“推行煤气化”、“村民参与维护基础设施”,均占3%。

五、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调查数据显示,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占66.7%,初步形成了具有特色的农业生产格局。其中,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占到60.6%,养殖业的仅占6.1%。传统的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业生产内部养殖业发展较慢,制约了农民增收和农业生产发展。从三产产值看,农业生产总值占村生产总值50%以上的仅占27.2%,工业生产总值占村生产总值50%以上的仅占27.2%,可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并未给农民带来可观收入。目前,第三产业(外出务工)收入仍是农民收入主要来源。

(二)农村基础设施与环境卫生亟待改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环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道路、环境、卫生、水利等基础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缺乏系统合理的生产生活设施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及环境卫生等成为农民关注的焦点。

(三)资金缺口较大,对项目资金的需求度高

调查显示,新农村建设中多方共同投资占主体,在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村及富裕农民作为村干部的村,村集体或村干部个人投资的情况较多。而在一些村,由于煤炭资源整合,村里缺乏后续产业,村集体资金缺口较大,成为下一步新农村建设的硬约束。

(四)教育、就业仍是新农村建设中民生工作的重点

在有关民生的问题中,教育、就业是农民关注的问题。通过与村干部访谈了解到,村里卖地盖楼房,村民变市民后,虽然住上了楼房,孩子入学、农民就业、养老问题凸显。由于并村政策,原来在本村就能上學的孩子得到外村上学;即使村里有学校,由于资金缺乏、教育质量下降,不少孩子到城里去上学,出现了“有学校,没学生”的尴尬局面。占地前靠土地为生的农民,由于没有一技之长,就业困难,即使就业了收入也不高。因此,加大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非常必要。

参考文献:

[1]王再文,李刚.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论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2007(02).

[2]张祖民,王寒.浙江企业新生代外来工问题调查报告[J].调研世界,2013(01).

[3]田亚平,李虹,李超平.新农村建设的村级评价指标体系——以湖南省衡南县工联村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

[4]李东升,李蕾.新农村建设中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探讨[J].中国行政管理,2007(10).

[5]丁奇,张静.新农村规划建设实施后的动态述评——以北京市远郊区村庄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20).

[6]王大勇,焦雷.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36).

[7]张琮.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镇政府绩效评估[J].前沿,2011(20).

[8]郑富年,黄志坚.社会资本视角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综述[J].农业经济,2011(09).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综改区背景下新农村建设绩效测度与评价”(项目编号:2011311),本课题受到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PSSR)资助。

(作者单位:杨燕、晁娜娜,山西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李玉萍,山西农业大学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刘庆,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侯凯,四川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猜你喜欢
新农村建设山西省
山西省右玉县的生态建设及其启示
山西省秋收已完成93.44%
山西省打开农产品供深通道
山西省电化教育馆召开2020年度山西省电教工作视频会议
山西省文联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
山西省大水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提升农村经济管理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