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国历史上,君子一直是古代仁人志士在人格修养上的重要目标,它高尚而凝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时至今日,人们也还是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君子。本文试从仁、智、勇三个方面阐释孔子的君子之道。
关键词:孔子;君子;仁;智;勇
君子一词,在我国古代原本是用来专指统治阶级贵族士大夫的。一直到孔子时代,它才正式的被作为一种理想的人格范式提了出来,而君子之风也是由于孔子的大力倡导才开始兴起。《论语》二十篇一共有五百一十二章,而其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论及君子的有八十六章,占全书总章数的六分之一,而且论语中孔子所论及的君子,概念的内涵已有了十分明确的规定,即不是指具有某些个别优良品质的人,更不是特指某些身份地位极高的人,而主要是指达到了高尚人格境界的人。
一、君子之仁
在《论语·里仁》篇有:“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一个人要想成为君子,他应该是一个仁的实践者,成为一个仁人,如果抛弃了仁,就不可能称其为君子。首先君子应当具有仁者爱人的情怀。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每天生活在世间百态之中,只有内心仁厚,心中有爱,才会产生爱别人的行为。只有真正的君子才能够做到不怨天,不尤人,用自己内心的仁厚去化解生命中很多的遗憾,而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来修身养性,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仁者爱人的情怀。除此之外孔子认为君子还要拥有一种仁爱无私的精神,在孔子看来这份爱要是无私的,博大的,不仅仅懂得爱人,而且要胸怀天下,奋发有为。在《论语·泰伯》篇中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读书人担负着为社会为国家的重任,不仅仅要爱人,而且要爱社会,爱国家,以实行仁德于天下为自己的责任,而且这份责任要一直背负下去,到死为止。古代的士人,以天下为己任,任重道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一份精神,这样一份胸怀,这样的一份担当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在中国古代,在孔子之后,许多仁人志士,他们都拥有博大的胸襟,恢宏的气魄、坚定的决心、深远的眼力,永远爱人,至死不渝。这才是顶天立地的君子。
二、君子之智
孔子认为只有好学,才能成为一个智者,才能具有君子的品质和风范。孔子言:“好仁不好学, 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奸刚不好学,其蔽也狂”。如果离开了为学,不管仁、知、信,都会产生瑕疵,变得愚蠢、害己害人、放荡、尖刻、捣乱闯祸、胆大妄为。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为学它对一个人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在论语中,孔子教会了我们学习的方法,学习的精神,学习的品质。但孔子所言之学,并不仅仅是从书本上学,学习文化知识。正象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所说的:“论语中的学不是文字,不是知识,而是从人生经验上来,做人做事上去体会的,要随时随地的思考、见习、体会,这就是学。”所以说《论语》中的学,并不只是文字上的一种收获,而是不断积累的经验、方法、智慧,是我们随时随地可以获取的一种正确的东西。而且孔子还认为为学不能仅仅局限于学以知之,重要的还在于学以修身,学以做人,做一个有修养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智者不惑。而且为学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个人一生的努力。孔子从“十五志于学”开始了他的自觉的修身历程,一直到年愈古稀,仍“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他真正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修身到老。
三、君子之勇
孔子所提倡的君子之勇,并不等同于匹夫之勇。孔子所说的勇,并不是逞一时之勇,而是有制约,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只有义字当先的勇敢,仁义之勇,才是真正的君子之勇。
关于“君子之勇”,苏轼在《留侯论》中还有这样的论述:“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哉也。” 苏轼进一步诠释了孔子的君子之勇,他把真正的勇敢称为大勇,是一种心灵之勇。真正的勇者要有一种过人之节,有一种过人的气度,能够忍受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而不会象平常人一样,拔剑而起,挺身而斗,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所以说,一个真正的君子他不仅要是一个有道德,有修养,不去冒犯别人的人,还要作到“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而这种勇敢的力量永远来自于我们的人格和内心,所以说它是一种心灵之勇。所以我们要不断的修身养性,使自己成为一个仁厚的人,一个有智慧的人,使这种力量能够成为一种气度,成为一种在理性约制下内心的自信和镇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处变不惊,临危不惧,这才是真正的君子之勇。
其实,君子这两个字背后的道理并不是高山仰止,可望而不可及。而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君子形象的实践者和体现者,比如说:试飞英雄李中华。他为了使国产新机能早日装备部队,不断攀登科研试飞的新高峰。他用实际行动构筑了新时代君子的人格形象。可以说,仁智勇在他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现实中,其实象李中华一样的人还有很多,用生命换来数千群众安宁的李建英,忠诚于党的创新理论的楷模方永刚,还有我们的航天英雄杨等等,他们都是君子形象在新时代的传承。这也是孔子的君子之道对于我们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朱熹《论语章句集注》,《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出版;
[2]刘宝楠《论语正义》,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出版。
作者简介:柴琳, 空军航空大学社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