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中国古代的“乐舞”理论发展史上,出现了很多的艺术大家。其中,孔子是我们不得不提的一位重要人物。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中国古代“乐舞的贡献在于重拾了“周礼”,使“八佾”之乐制于“礼”。
关键词:孔子;乐舞思想;继承;发展
一、孔子的乐舞思想
周朝末年,由于周天子的势力日渐衰微,诸侯的势力日益强大。所以,周初制定的一整套“礼乐制度”也失去了它独有的约束力。甚至鲁大夫季氏竟然公然的“王”才能用的乐舞之“礼”,所以就形成了“礼崩”的局面。与此同时,长期应用与祭祀的“先王之乐”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艺术魅力,被逐渐兴起的民间乐舞所代替,也就形成了所谓的“乐坏”。由于孔子坚持“周礼”所以他对于“礼崩乐坏”表示了无可奈何地愤慨。这也就是孔子主张的“乐与政通”的表现。
不仅如此,孔子还推行“仁政”,反对武力。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当孔子看到不行形式非常华美而且表现舜帝继承了尧帝的德行,为万民而造福的内容的《韶乐》时,发出了“尽美矣,又尽善矣”。但是当他看到虽然形式依然绚丽但内容表现战争的《大武》时,却发出了“尽美矣,未尽善也”的评价。
二、孔子乐舞思想在当下承继与发展的形势
孔子作为著名的思想家,一代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同时,他对音乐舞蹈不凡的见解我们至今还在沿袭,他很多对文艺、美学的想法直至今日我们一直感觉还有一定的道理。
(一) 新中国舞蹈艺术发展道路的回顾
纵观孔子的“乐舞观”,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乐与政通”。新中国以来,我们很多的艺术创作,也遵循了孔子“乐与政通”的思想。在新中国60年的文艺史上,通过大型综合的艺术体裁来展现新中国的新风采的艺术作品有很多,但比较典型的应该是新中国以来的三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包括1964年的《东方红》、1984年的《中国革命之歌》、2009年的《复兴之路》。
《东方红》是用艺术的手段展现了自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及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历程。“以点带面”的形式进行诠释,所谓“点”是指的典型事件,使这部艺术巨作成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缩影。在社会的影响力和艺术作品,当时的艺术成就和几十年在国内外后有显著的政治效果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当“四害”既除,人心思定,社会肌体伤痕累累,重大的历史问题摆在了人们的面前:谁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社会主义道路是否光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中国革命之歌》诞生了。它用艺术的手段描述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新的历史时期中国人民奋斗历程。《中国革命之歌》用艺术的手段告诉人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带领中国人民的光明之路。
2009年9月20日晚在人民大会堂《复兴之路》进行了首演。整部作品通过五个章节来展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革命”的伟大历程,运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题,塑造改革开放、和平崛起的国家形象。
(二) 开启新时代新生活新的艺术创造之路
在当今的中国艺术身上孔子“乐与政通”的思想依然有体现。但是作为艺术本身来讲,它的发展有属于它自己的规律。如果艺术一味的去为了政治服务的话,那么作为艺术本身就会失去它原有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同时,也避免不了走向周代“雅乐”被“桑间濮上”所替代的命运。
邓小平在第四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致辞中指出:今后不再提文艺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口号。这标志着文学艺术从“十年动乱”的这种左倾至酷中解放了出来,并且提出了文学艺术“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指导思想。
从此之后舞蹈艺术不再单纯的为政治服务,而是越来越注重艺术本身发展的规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舞蹈艺术通过纵向的传承、创新和横向的吸收、借鉴,不断的创作出新的舞蹈艺术作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谓纵向的传承、创新就是继承我国古代舞蹈艺术的经典之作,在此基础上不断的创新,创作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艺术种类。横向吸收、借鉴就是吸收、借鉴国外经典的芭蕾舞以及发展迅速的现代舞等舞蹈种类,创作出不同体裁、不同内容的舞蹈艺术作品,真正呈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
(三) 深入生活开阔视野实现文艺走出去战略
毛泽东的“延安文艺论坛”在谈到对文学艺术的来源问题上取得:“文艺来源于生活,要真实的反应生活”。 几十年来,一代代作家和艺术家,在《讲话》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深入生活、走入基层,向实践为目标、以人民为老师,向人民群众学习,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与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为中国的艺术作品走向世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党中央提出了加强软实力建设,大力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使中国舞蹈文化屹立于世界之林。但是真正的实现我国的艺术作品走向世界,还需要从艺术的本质体出发,从艺术发展的规律入手,深入挖掘,使中国的艺术作品“有质量”的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 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第一版
[2] 王克芬、隆荫培.《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9月
[3] 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年4月出版
[4] 毛时安.《激昂文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评论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1月第一版
作者简介:沈庆轮(1985—),男,山东省菏泽市人,沈阳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