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治的探讨

2014-10-21 20:23:12陈瑶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4年7期
关键词:诊治临床特征病因

陈瑶

【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 的病因、临床特征以及临床诊治办法,为更好地提高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2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及诊治方法。结果: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复杂,分布在多个系统,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临床诊断中CT检测可以发现80%患者的异常,而MRI和MRV可显示不同程度的静脉窦回流异常,影像学提示颅内静脉窦不同程度充盈缺损。结论: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当发现患者出现低热、局灶神经功能缺失、颅内高压征、癫痫等临床症状时,应对患者的病史进行有效分析,对长期口服避孕药、患有免疫性疾病、血液高凝病或在产褥期以及妊娠期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密切观察。采用MRI联合MRV是诊断CVST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因;临床特征;诊治;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7-0050-02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 是临床中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特殊类型, 其无论是病变部位还是致病因均复杂多变且缺乏特异性,在临床中难以诊断和治疗[1]。尽管近几年临床诊断技术逐渐提高,但对该病的诊断仍旧是一大难题,其临床误诊率极高。选取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2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和分析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CVST) 的病因、临床特征以及临床诊治办法,现分享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选取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收治的24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例,女16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72岁;病程最短3d,病程最长4个月;24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头痛,其中视物模糊、视力下降7例、发热9例、颅内出血6例、癫痫发作3例、脑鸣或耳鸣3例、单瘫2 例、偏瘫3例、截瘫3例、四肢瘫3例;发病前患有感冒着6例,病程中患感冒者7例,有口服避孕药史患者3例,深静脉血栓史3例,高血压病史4例,曾有颅内高压病史3例,双侧中耳乳突炎3 例,产褥期3例,原因不明10例。

1.2 检查

1.2.1 脑脊液检查:本次研究中24例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脑脊液检查,其中3例患者的腰穿脑脊液压力始终< 200mmH 2O , 21 例>200mmH 2O, 外观淡黄色2例, 血性脑脊液1例, 糖降低2例。 蛋白升高( 532–1729 lng/ml) ,白细胞数升高5例(16–578×106 / L) .

1.2.2 影像学检查:MRI或MRV 检查,采用MRI联合MRV是诊断CVST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24例均行MRI 检查,17例进行MRV 检查。其中3 例患者的MRI检查结果显示阳性,进一步DSA 检查;17例MRV 检查中,患者表现为受累静脉窦高血流信号部分或完全消失。

DSA 检查: 24例患者均进行DSA 检查,检查结果为2例患者出现上矢状窦充盈缺损、2例患者出现右侧横窦- 乙状窦交界区类圆形占位,8 例患者出现颅内静脉窦广泛血栓形成,2 例患者出现左侧横窦- 乙状窦交界区巨大类圆形充盈缺损,2 例患者出现双侧横窦- 乙状窦交界区重度狭窄,2例患者出现左侧横窦未见显影,6例患者出现双侧横窦- 乙状窦狭窄,

2 结果

24例患者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各异,分析其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的检查结果可以做出相应诊断,对患者给予肝素,剂量为0.4ml,12h/次,服用一周后,换为华法林抗凝,监测INR 值2~3。1 例双侧横窦- 乙状窦狭窄患者,治疗后视力下降明显,采取DSA以及静脉支架植入后患者的颅内压恢复正常。1 例双侧横窦-乙状窦交界区重度狭窄( 蛛网膜颗粒) 治疗中抗凝效果较差,随访中,患者视力下降,颅内压较高,给予静脉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的颅内压恢复正常。

3讨论

CVST 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以下机制有关:第一,与纤溶活性降低有关;第二,解剖方面,颅内静脉、椎静脉、阴道静脉、子宫静脉与颅内静脉窦相互沟通, 但未有静脉瓣控制, 导致这些静脉的血栓容易进入静脉窦。第三,血流动力学方面: 在患者大脑上静脉的主要干支, 其血液流动方向与静脉窦内的血液相反, 阻碍了窦内血液流动速度,再者,上矢状窦的特殊解剖结构同样阻碍了窦内血流速度,易造成血栓[2]。第四,颅内静脉血管内皮的狭窄、阻塞以及损伤等。最后,血液高凝以及血液成分变化,使横隔、小梁解剖结构的上矢状窦内容易造成血栓。

诊断主要依据头颅影像学检查。患者在早期的CT检查结果中可能正常,但随着其颅内压的逐渐升高,会出现多个出血灶,并逐渐加重。相比CT检查,MRI检查更为准确,有助于在早期确诊病例,而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则有助于静脉窦血栓的部位的检测。MRI及MRV联合检测是目前临床诊断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临床中遇到相关病因或相似临床症状的患者, 即便腰穿显示颅压未升高,或临床上高颅压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仍需警惕此病的可能,应作进一步的MRI和MRV检查。

CVST临床症状复杂,特异性不高, 增加了诊断难度,但根据以往资料以及本次研究病例,总结了一些规律。本次研究中24例患者,中临床症状多为疼痛、发热或伴有呕吐,部分伴有但西安和意识障碍,或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患者有感染、血液高凝或血管内膜损伤史。患者患病以青中年为主,年龄相对集中[3]。即对于临床患有发热、呕吐、癫痫、局灶神经功能缺失、颅内高压征的患者,应追查其病史,如有长期口服避孕药、患有免疫性疾病、血液高凝病或在产褥期以及妊娠期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密切观察[4]。并对患者进行相关的应先检查,首先增强CT 在病变静脉窦连续多个层面,显示空三角征;继而进行MRI 平扫, 至少两个不同的方位T1WI 显示流空信号消失,代之以高信号或等信号,其他序列显示相应的信号异常( 因发病时间而异);MRV检查中,静脉窦信号缺失,伴有局部脑静脉异常,综上考虑静脉窦血栓形成。

综上所述,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异性,发病率较低,当发现患者出现低热、局灶神经功能缺失、颅内高压征、癫痫等临床症状时,应对患者的病史进行有效分析,对长期口服避孕药、患有免疫性疾病、血液高凝病或在产褥期以及妊娠期的患者,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密切观察,并考虑患有此病的可能性。对于临床中遇到相关病因或相似临床症状的患者, 即便腰穿显示颅压未升高,或临床上高颅压症状不明显的患者仍需警惕此病的可能。采用MRI联合MRV是诊断CVST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刘树群, 孙建莉1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与治疗[J]1 山东医药, 2001, 41 ( 19) : 27- 281

[2] Dul li DA, Luzz io CC, Williams EC, et al1 Cer ebral venous thrombos is andacti vat ed prot ein C res ist an ce [J] 1 St roke,1996, 27( 10) : 1731-17331

[3]Fuentes B,Martinez-Sanchez P,Raya PG, et al. 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s anticoagulant treatment safe[J]. Neurologist,2011,17(4):208-210.

[4] 李存江, 王桂紅, 王拥军, 等1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与治疗[J]1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2, 2: 671

猜你喜欢
诊治临床特征病因
捋捋新冠肺炎的中医病因
基层中医药(2020年2期)2020-07-27 02:45:56
视疲劳病因及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电视的病因
小布老虎(2017年1期)2017-07-18 10:57:27
结直肠癌脑转移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
上海医药(2016年23期)2016-12-22 12:37:08
纵隔大B淋巴瘤22例临床分析
简析如何使动物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小反刍兽疫病的诊治措施
荨麻疹患者临床特征与护理干预探析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诊治新进展
重症肺炎临床特征与治疗护理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