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P版的使用注意事项(下)

2014-10-21 18:48:46马金涛
印刷技术·数字印艺 2014年8期
关键词:套印图文纸张

马金涛

印版的校正

印版校正是指通过改变印版图文与纸张的相对位置来达到准确套印的方法。印版校正是更换印版时必须进行的工作,特别是印刷多色套印产品时,印版校正的好坏直接影响印刷质量。为了使滚筒上所装印版的图文能正确地转印到纸张的特定位置,要求不仅要对印版的版位进行校对,而且还应校正纸张位置。

印版校正的依据可以是印版上的规线(十字线或丁字线),也可以参照图文的套印程度,校正量应当是先大后小,基本准确时再进行微量调节。在校正印版前,首先要分清校版方向,其次要认真观察印版所需校正的距离,并通过实践逐渐掌握拉版的距离,减少拉版次数与时间。此外,还应认真了解所用机型的印版校正机构的结构及调节方法等,便于灵活校正印版。通常在胶印机上改变图文在纸张上的相对位置有以下3种方法。

1.调节前规与侧规

调节前规与侧规时,不会改变印版和印版滚筒的相对位置,而是通过改变纸张的定位位置来改变印版图文在纸张上的相对位置。但经常任意改变前规的位置,对纸张准确定位十分不利。这是因为输纸器不动,只改变前规位置,会改变输纸器与前规的距离。另外,在多色套印时,经常调节前规会影响产品的套印准确。所以,操作人员最好养成不动前规的习惯(一些进口印刷机的前规在出厂前已经调好,出厂后则不允许再调),以拉版、借滚筒的方式来满足套印准确的需求,特别是在多色印刷或多色、多次印刷时更不应随意改变前规的位置。当必须调节前规位置时,应做到心中有数,在产品印刷完成之后,及时将前规恢复到正常位置,防止影响下一单产品的印刷。

侧规的调节方法与要求和前规大体一致。机台上一般将侧规的调节方向称为“前进”或“后退”。前进是指将侧规向拉纸方向的反方向移动。后退是指将侧规向拉纸方向移动,使侧规多拉纸。

前规与侧规的调节是改变印版图文在纸张上的相对位置的一种辅助手段,不应将其作为一种主要调节手段,以防止由于前规、侧规位置的改变而产生其他方面的弊病,给印刷造成不便。

2.拉版

拉版就是通过移动印版在印版滚筒上的位置来改变印版图文在纸张上的相对位置,使之达到印刷要求。由于拉版具有校版范围大、适用面广、效果直观等特点,所以印刷工作中常将其作为主要校版手段。拉版的工作效率及每次拉版的准确程度几乎完全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所以,拉版既是一门技术活也是一门硬功夫,其不仅涉及到印刷效率,最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印刷质量。因此,应对其足够重视。

如今印刷机的滚筒利用率在逐渐提高,使得印版的包角也在增大,印版背面与滚筒体之间的摩擦力也随之增大,硬拉硬顶只会造成版基变形,图文套印不准,甚至把印版拉裂。在操作现代印刷机时,必须正确掌握印版周向位移和轴向位移的配合关系。拉版的一般操作步骤如下。

(1)看清印版图文在纸张上所需移动的方向、距离以及印版在滚筒上的位移方向(要正确识别印版叼口与拖梢边的位置)。

(2)松开所需位移方向的反方向的紧固螺钉,撤除印版的张紧力,松开的幅度一般为所需位移量再加一个以上的螺距宽余量。

(3)如果印版需要轴向与周向的位移,则应先进行印版的轴向位移,再进行周向位移,即“先顶后拉”。

(4)拧动调节螺钉,使印版达到所需要的位移量。

(5)待移动完印版后,将紧固螺钉拧上,且幅度和刚刚松开的幅度一致,并检查全部螺钉是否拧紧,如发现回紧量过大,应考虑印版位移量是否有损失,并检查印版是否损坏,以便及时纠正。在拉版时,为了防止印版被撕裂,应“多松少拉”,如遇有拉不动的情况应考虑采用顶拉结合的方法,切不可猛拉猛顶。在每次拉版时,对于印版的移动量要心中有数,特别是在进行微量调节时。在进行套印调节时,如果印版处于歪斜位置,需首先将其调正,以便应用其他手段进行调节。

3.借滚筒

借滚筒是通过改变印版滚筒与传动齿轮的相对移动,改变印版图文在纸张上的相对位置。借滚筒时,松开传动齿轮固定螺钉后,通常是让印版滚筒不动,人工转动机器(也可以直接转动印版滚筒,道理与转动机器一样)使传动齿轮转过所需调整距离,然后拧紧固定螺钉。如果是使机器正常正转,即印版不动而橡皮滚筒比印版滚筒向前移动了一段距离,也就是印版滚筒相对橡皮滚筒向后(拖梢部分)移动,则纸张上的图文相应地向拖梢部分移动,使叼口增大;反之,如果将机器反向转动一段距离,那么纸张上图文必然向叼口处移动,使叼口减少。所以在印版滚筒不动的情况下,用转动机器借滚筒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增大印品叼口,机器正转;减小印品叼口,机器反转。

在借滚筒时,要根据产品的图文情况,分析出需要将图文向叼口处移动还是向拖梢处移动,也就是说是需要增大叼口还是减小叼口,以及图文需要移动的距离,从而确定借滚筒的方向和距离,防止借错方向,同时还要记住借滚筒之前的刻度。

有些机型不但设有滚筒的周向调节装置,还设有轴向调节装置,以使借滚筒更加方便。但是这些装置一般都是安装在印版滚筒上,直接调节印版滚筒时,要注意加以区别。无论是通过转动机器借滚筒,还是直接调节印版滚筒,一般都在以下两种情况下使用借滚筒来校正印版。

(1)图文两边的规线基本水平,但此时仍需要调整印版图文在纸张上的相对位置,则可采用借滚筒的方法。

(2)有时由于制版的原因,图文在版面上的尺寸不对,使得印版叼口出现过大或过小的现象,以致在拉版过程中,调节螺钉已调到极限无法松动,而印版还需要向前或向后移动,此时便可用借滚筒的方法来调节。

印版的使用注意事项

1.控制印版的弯曲变形

上机印刷时,印版要紧贴在圆柱形的印版滚筒表面,这必然会使其产生变形。在材料力学里,梁的凸边纤维受拉伸变长,凹边纤维受压缩变短,中间有一个不变形的层叫做中性层。对于印版来说,中性层的长度就是印版变形前的长度,用于印刷的凸面是被拉长的表面,变形最大。根据经验,印版的伸长量随印版厚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印版滚筒直径的减小而增大。而目前的印刷机为了提高印刷速度,由于版面尺寸不变,所以滚筒直径就变小了。这就加大了印版的弯曲变形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相应减小印版厚度。

2.减小印版的拉伸变形

由于印刷机上的印版必须用版夹紧固在印版滚筒上,而紧固力是与滚筒表面相切的拉力,所以印版必然会拉伸变形。印版的伸长量与拉力和印版长度成正比,与印版的弹性模量和印版横截面积成反比。在实际印刷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减小印版伸长量和印版长度,或增加印版长度和印版横截面积来减小印版的拉伸变形。当印版已确定时,许多客观上的条件都不可更改了,此时只有通过减少紧固印版的拉力来减少印版的拉伸变形,否则不仅会造成图文变长、套印不准,还可能造成印版断裂。

3.提高印版的耐印力

耐印力是指在保证印刷质量的前提下,印版所能承印的最高印量。影响印版耐印力的因素主要有摩擦和腐蚀。其中,摩擦是损坏印版的主要原因,其包括水辊、着墨辊、橡皮布、油墨中的硬质颗粒以及纸张中的杂质对印版的摩擦。腐蚀包括酸碱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其中电化学腐蚀是有水胶印所特有的,这是因为印版的版基中含有铝、锌、铁、锡、铜等金属元素。当版面上附着电解质溶液时就会形成原电池,使印版产生电化学腐蚀。

印版的耐印力与印品质量密切相关,这主要体现在网点的变化、墨色的变化以及套印精度上。印品线条、网点的变化可以反映印版的耐印力。印版刚开始用时,印品图文光洁整齐,网点饱满规整,层次分明、清晰。当印版用了一段时间被磨损后,印品图文线条不完整、不光洁,高调网点部分丢失,暗调网点糊版,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在墨色方面,由于新版吸墨性强所以墨色饱满,旧版吸墨性差所以墨色暗淡。而且如果印版的耐印力低,就会增加印版的更换次数,造成同一批产品墨色的差异,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耽误了产量,而且容易造成套印误差。

4.做好印版的保护

印版保护包括静态保护和动态保护。静态保护是指对印版在静止状态下的保护,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防止氧化。印版表面的亲油物质为有机物,其如果发生氧化,会导致印版耐印力下降。

(2)防潮。潮湿会使印版版面形成原电池,使印版发生电化学腐蚀。

(3)防止酸碱腐蚀。胶印版材的版基多为铝、锌等金属,这些金属极易与强酸强碱发生反应,所以在印刷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强酸强碱。

(4)防止机械损伤。拿版时要特别小心,做到轻拿轻放,防止印版受到碰撞、摩擦、挤压、弯折。

(5)保持清洁。防止油墨干固在印版上,防止其他杂质附着在印版表面。

遵照以上几条原则,应采取下面的方法对印版进行保护:将版面擦净之后均匀涂布一层阿拉伯树胶,如果版面的亲油物质是光分解型的,则还要涂布一层遮光的显影墨。

印版的动态保护是指在印刷过程中对印版进行保护,以减小外来因素对印版造成的损伤。动态保护的原则是减小磨损和减小腐蚀程度,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印版滚筒与橡皮滚筒、着墨辊、着水辊相互接触时,应选用比较小的印刷压力,以减小对版面的摩擦。

(2)尽量使各滚筒的包衬合理,使滚筒表面的速度差最小,以减小对印版的摩擦。

(3)尽量消除着水辊、着墨辊的轴向窜动,以减小对印版的摩擦。

(4)尽量抖掉纸张中的杂质,如纸毛、纸粉、灰尘等。如果杂质太多,堆积在橡皮布上,容易对印版产生磨损。

(5)把润版液的pH值控制在适当范围内。

(6)使用优质油墨,避免粗糙的颜料颗粒对印版造成损伤。

猜你喜欢
套印图文纸张
倔强的纸张
薄如纸张的扬声器
画与理
近期国内市场纸张价格(2020年3月)
造纸信息(2021年3期)2021-04-19 00:09:39
彩色书刊印刷单面多色套印不准原因解析
不用一张纸,NENDO就描述出了纸张形态的千变万化
工业设计(2016年11期)2016-04-16 02:44:42
影响报纸印刷套印精度的因素
影响套印精度的工艺分析
今日印刷(2014年4期)2014-07-03 23:45:25
图文配
海外英语(2013年9期)2013-12-11 09:03:36
图文配
海外英语(2013年10期)2013-12-10 03:4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