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慧鸽
摘 要:胡适是中国近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主要代表,他提倡教育独立,呼吁通过教育来救国,虽然他曾谦虚地说他不是学教育的,也没有专论教育的著作,但无可否认他对中国教育的自由独立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对后世起了很大的警醒作用。
关键词:胡适;自由主义;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156-02
胡适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备受瞩目的一个人物,是20世纪上半叶自由主义的代表,虽然他曾谦虚地说他不是学教育的,也没有专论教育的著作,但无可否认他在教育上的造诣和对教育的巨大影响。
一、胡适对自由主义的追求
自由主义是胡适一生的追求,他把自由主义看成一场运动,他说:“自由主义就是人类历史上那个提倡自由,崇拜自由,争取自由,充实并推广自由的大运动”,并进一步解释说人类历史上那个自由主义大运动实在是一大串解放的努力。他认为自由主义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涵:
1.自由主义之核心——自由
胡适认为自由主义最浅显也是最核心的意思是强调尊重自由。但到底什么是自由呢?他说:“我们现在说的‘自由,是不受外力拘束压迫的权利,是在某一方面的生活不受外力限制束缚的权利。”他所说的自由含有解放的意味。他认为自由包括思想自由、宗教信仰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集会自由等方面,其中思想、言论自由是自由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他主张通过思想自由来进行思想革命,促进人们个性的解放。他认为传统的思想和思维方法(主要有六点:无为、无治、高谈理性、无思无虑、不争不辨、知足)与现代的理念不符合,要进行改革,要通过思想自由来铲除这些传统的不合时宜的思想。他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着一定的偏颇,但不可否认他追求思想自由、思想解放对个人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意义。对于言论自由,胡适也是极为重视,他认为只有言论自由才能够促进个性发展,才能养成自由独立的人格,才能培养健全的个人。因此,政府应该给人民以思想的自由和言论的自由,不应该搞专制,不应该限制文化的自由发展,应该百花齐放,让人们各抒己见。
对思想、言论自由的争取是胡适终生的追求和信仰,而他也始终努力去实行和推广。他曾明确反对国民党的党化教育政策,并谢绝了蔡元培让他担任大学院委员会委员的邀请,还致力于创办报刊发表文章,对人民进行思想启蒙,宣传提倡言论自由思想。
2.自由主义之保障——民主
胡适认为民主是未来世界发展的一个大趋势,“世界文化的第三个共同理想目标是争取民主的政治制度”,民主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他认为只有实行民主的政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民的自由,因为只有民主的政治制度才能够革除当前社会政治制度中存在的专制与腐朽思想,才能够给多数人以尊重与权力,才能够给自由的实现以充分的政治保障和自由的文化土壤。另外,他还认为民主有着教育功能,民主能够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对人民进行公民教育,使人们的公民意识增强,个人素养得到提升,只有个人发展了,国家才能发展。胡适对民主的作用非常看重,认为民主是实现自由的必经通道,要真正实现自由必须先实行民主制度,否则自由只是空谈。
3.自由主义之根本——容忍
1959年,胡适在台北《自由中国》第20卷第6期上发表《容忍与自由》一文,首次提出“容忍”这一概念,并强调“容忍”对于自由的重要性。他认为“‘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容忍”就没有自由。所谓容忍,既是指的权威人士,也指的普罗大众,主要告诫大家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接纳,因为个人的观点未必就是正确的,要学会兼容并包,如果人人都能够容忍他人,那么世界上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就会得到尊重,这样才能实现自由。
4.自由主义的路径——和平改革
胡适认为自由的实现不能靠暴力革命,而要靠和平渐进的改革,因为暴力的革命必然带来暴力的专制政治,而专制制度是与自由相悖的,只有采用和平的渐进的改革,才能真正实现自由。所谓和平改革,在胡适看来,就是不采用暴力的革命手段,而是通过对现有制度进行一步一步变更和完善,最终建立民主制度。
胡适的自由主义思想独成体系,他也随实践而做出了不断的修正,但是,我们在看到其尊重个人人格与独立发展,追求个人思想言论自由等先进思想的同时,也要看到其中包含的改良主义思想的局限与理想主义的不切实际。
二、“教育独立”的理想
胡适对自由主义的认知构成为了他教育思想的基础。他把自己比作一只特立独行的“老鸦”,并且希望人们都永远保持一点独立的精神。什么是独立精神?他说:“不依傍任何党派,不迷信任何成见,用负责任的言论来发表我们各人思考的结果,这是独立精神”。在教育上,他认为教育必须要独立,不能为党派所利用而成为一党一派实行党化教育与专制统治的工具,教育只有保持独立,才能实现教育的持续发展和完成教育育人的重任。具体来说,教育独立包含以下几点内容:
1.教育应独立于政治
胡适明确提出“教育独立”主张是在抗日战争的初期,l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汪精卫于7月16日在庐山邀集谈话会,讨论对日政策,在7月20日茶话会上,胡适慷慨激昂地提出教育应该独立于政治。他说:“(1)现任官吏不得做公立大学校长、董事长;更不得滥用政治势力以国家公款津贴所掌的学校。(2)政治的势力(党的势力)不得侵入教育;中小学校长的选择与中小学教员的任聘,皆不得受党的势力的影响。(3)中央应禁止无知疆吏用他们的偏见干涉教育,如提倡中小学读经之类。”他认为学校应该是独立于政治之外的学术机关,政府对学校应该做的事情只是拨教育经费与委任教育行政人员,不应对教育有太多的干涉,应该把学校交给真正的懂教育的人去管理,实行教授治校制度。
2.教育应独立于宗教
胡适在宗教与教育问题上也是立场鲜明的反对宗教与教育的纠缠不清。他认为学校是教育人的所在,不是宣传宗教教义的机关,他反对在学校进行宗教教育,反对在学校举行宗教仪式,要把学校变成纯粹的研究学术的所在。此外,还对教会学校的教育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认为教会学校应该尊重信仰自由,不强迫学生信教,并不得在学校进行宗教教育。
3.学术独立
胡适教育独立思想的核心是学术独立,是指在大学要有一种独立自由的学术研究氛围,学者可以自由的进行研究,而不受行政机关的干涉。他认为大学是中国学术独立的基础,中国要集中国家最大的力量,在十年之内,建立五到十个最好的大学,把他们建成国家学术独立的根据地,因为大学“只有在自由独立的原则下,才能有高价值的创造”。
独立自由是胡适终生的信仰和追求,他认为“古今中外,凡思想可以自由发表,言论不受限制的时候,学术就能进步,社会就能向上,反之则学术必要晦塞,社会必要退化”。他告诫人们:没有思想的自由,就没有真正的思想,因此,大学必须要创造独立自由的学术氛围,要排除各种势力对教育的干涉。这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但是教育不可能完全独立于政治之外,这也反映了胡适教育思想中过于理想化的因素。
三、“教育救国”的目的论
胡适反对暴力革命,期望通过教育的发展来实现振兴中华、教育救国的目的。他看到西方科学技术发展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效益,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科学技术不发达和国民素质低下的缘故。因此,要救国就必须要发展教育,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他自己也满怀激情的准备投身于这一事业,他曾致信许怡荪说:“适以为今日造国之道,首在树人;树人之道,端赖教育。故适近来别无奢望,但求归国后能以一张苦口、一支秃笔,从事于社会教育,以为百年树人之计:如是而已”。
他尤其重视大学教育,视大学为创造新文明的发源地,为培养优秀的国家领袖人物的资格养成之所。他认为欧洲之所以能有今日的灿烂文化,基本全是大学的功劳,西方国家的领袖人物,要么是直接从大学出来的要么是间接受大学教育的深刻影响的。他认为现代中国的领袖人物必须具备充分的现代见识和充分的现代训练,必须有足以引起多数人信仰的人格,这种资格的养成,除了学校,别无他途。但他对中国现在的大学发展状况非常失望,曾感叹说如果能见到一个可以媲美美国的哈佛、英国的剑桥、牛津、德国的柏林、法国的巴黎的大学就死也瞑目矣!他发表了争取教育独立的十年计划,主张要集中国家的力量,培养五到十个最好的大学,使它们自由独立的进行学术研究,把它们培养成为中国学术独立的根据地。
胡适对教育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把教育看成是改造国家的利器、救国的手段,这既是时代使然,又深受其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他认为社会的进步是通过这个人那个人的解放,通过建立由人格上的可靠,能力上可以有为的“好人”组成的“好人政府”来实现的,因而“好人”实在是社会改良的关键,教育自然也就是社会改良的最好武器了。他过分夸大了教育的政治功能,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期望通过教育来改造中国是不切实际的,但是他看到了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这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胡适自由主义教育思想的启示
作为20世纪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胡适追求教育的独立、自由,为教育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向着更加独立、民主、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却在很大程度上严重脱离现实,他反对彻底的革命,主张教育救国,在当时军阀混战、民主思想基础薄弱、专制主义盛行的情况下,要真正的实现教育的自由、独立发展、通过教育来发展中国不啻为一种美好的梦想,这也致使胡适的自由主义教育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空中楼阁。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对自由、独立、民主的追求毕竟给当时的教育界带来了一股新风,推动着当时的教育改革,促进人们去思索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等方面的问题,为中国教育的科学化道路打下了良好的铺垫。
参考文献:
[1]胡适.自由主义[C]//徐洪兴.二十世纪哲学经典文本·中国哲学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2]胡适全集:第21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3]吴麟.胡适言论自由思想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
[4]胡适文存:二集[M].合肥:黄山书社,1996.
[5]容忍与自由——胡适演讲录[M].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
[6]胡适.今日教会教育的难关[C]//胡适精品集:6.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7]白吉安.胡适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8]胡适.领袖人才的来源[C]//胡适精品集:8.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
[9]胡适.再论造因,寄许怡荪[C]//胡适作品集:36.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240-241.
[10]胡适.提高和普及[C]//胡适文集:12.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1]胡适.吾之择业[M]//胡适留学日记.合肥: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