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瑞东
摘 要:文化产业是增强文化竞争力的重要载体。广州市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是打造岭南风格的特色城市,强调突出岭南特色,挖掘岭南自然、历史、文化、传统和现代内涵特色,充分彰显城市文化魅力。因此,针对当前广州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以特色文化产业链为切入点,发展壮大文化产业、增强文化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竞争力;文化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146-02
广州特色文化产业链包含两个部分:一是立足广州本地,有广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全链条;二是面向国内外,在文化产业链条上,有广州优势的产业环节。
一、广州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正当其时
世界现代产业发展基本趋势表明,当今国际竞争不仅仅是企业的竞争,也不仅仅是产品的竞争,而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链的竞争。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也不例外,完整的产业链条是文化产业成熟的标志,产业链条完善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集群,才能最大程度获得经济效益。因此,广州通过着力打造系列特色文化产业链,可以整合优化文化产业发展各类资源要素,集聚文化关联企业互依错位竞相发展,激发文化市场主体的创新动力与活力,逐步解决当前制约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整体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当前,广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超千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8%以上,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文化市场日益兴旺、文化企业不断成长、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品牌意识逐步增强,打造广州特色文化产业链正当其时。
1.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有利于发挥广州文化资源比较优势。特色文化产业链植根于本土文化资源。广州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可以充分整合这些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生态文化、革命文化、时尚商贸文化等各类特色文化资源和各方面力量,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跨界融合发展,形成广州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国际品牌和产业链系统化品牌传播体系,极大地提高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促进地方特色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
2.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有利于增强广州文化企业整体竞争力。特色文化产业链依托于大中小微文化企业。广州在新闻出版、影视传媒、网游动漫、广告会展、时尚创意等优势领域,已经拥有一批百亿级文化企业和知名品牌,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企业的龙头作用和文化品牌的影响力,通过整合提升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和市场化文化投融资平台、文化创意研发平台、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等产业服务体系,培育带动一批产业链相互接驳的中小微文化企业协同发展,形成良好的文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集聚和企业集群,促进文化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3.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有利于文化人才集聚广州创新创业。特色文化产业链有赖于各类文化人才。文化人才是发展文化产业的第一资源。广州依托全省文化、科技、政治、经济中心地位,在现有文化产业各领域的骨干、专才、将才和大师的基础上,完善特色文化全产业链,并在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文化产业链必不可少的若干环节上形成广州优势,营造国内外人才和大师级文化人物集聚广州为我所用的良好局面。
二、当前广州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文化产业链组成要素、产业链整合承载要求和产业链发展理念看,广州存在三大问题必须逐步加以解决。
1.文化产业链条自身要素的综合实力不强。广州在文化产业规模、内部结构、企业数量、就业人数、高端人才、营销收入等方面,与纽约、东京等世界城市和北京、上海、深圳等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结构上,广州传统的文化产业占比较大,新兴文化产业不足,产业结构层次较低。行业上,如新闻出版等行业处于国内比较前列,但领先的地位优势不够突出,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不到2万家。品牌上,广州还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文化原创自主品牌,虽然广州有一批国内外知名度较高的文化盛事,但尚未能如纽约百老汇、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东京银座、柏林电影节那样,将文化展会的影响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城市品牌标签。人才上,文化产业最需要的富有创意、思想、灵感的高端人才在广州的集聚效应不明显,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人才流失,全市从业人员占比不足7%。政策上,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所获政策扶持不足,如苏州、无锡等地方竞争优势突出的原因之一是当地政策允许文化企业按照工业用地价格购买研发用地,相比之下,广州的土地政策显得相对滞后。资金上,广州金融机构投资文化实体经济的积极性与北京、深圳相比较低,创业投资、贷款担保等金融创新产品较少,文化创新链条与金融创新链条融合度不高,尚未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投融资体系,民间资本缺乏进入文化产业创新领域的渠道。
2.文化产业链整合的承载平台和基础设施功能有待提升。文化产业链的创新集聚发展必须以各类高水平的平台载体为依托。尽管广州已经布局建设各类文化创意园区30多个,但目前各园区平台的布局仍较为分散,资源整合与功能协作程度较低,产业定位有所重叠,导致有限资源不能有效聚集,平台对高端人才、重大项目的吸聚作用较弱,难以形成聚合效应,对全市文化产业链条的总体支撑作用不力。同时,城市文化设施也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广州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平均60多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表演场馆只有23个,而香港平均不到10万人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伦敦总人口700多万,有近400座公共图书馆,各类剧场超过1000个。因此,广州文化基础设施也需要加快完善,为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提供配套支持。
3.文化产业链发展理念亟须融入更多创新元素以适应新型城市化建设。目前广州在文化竞争力提升,包括打造特色文化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壮大方面,总体发展与新型城市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偏差。就文化产业链来说,由于创新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但创新持续时间长、投入资金量大且风险较高,与广州传统的商业文化理念相冲突,广州传统的注重短期收益、偏于风险规避的商贸文化特质与甘冒风险、宽容失败、注重长远的创新文化不相适应。不少文化企业往往习惯于赚“快钱”,满足于商业贸易、加工贸易的“短平快”,创新动力不足,整个文化产业领域也未完全树立起“从拼汗水向拼智慧转变、从拼成本向拼创意转变”的创新意识,使得广州因文化教育机构云集而具有的相对研发优势始终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优势特色产业链条不易形成,文化产出处于较低水平,难以为新型城市化提供相对应的文化产业结构支撑,这将严重制约广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后劲和文化竞争力的提升。
三、以特色文化产业链为切入点发展壮大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1.挖掘岭南文化和现代商贸文化内涵,推动文化资源开发应用产业化,加速形成广州特色的文化产业全链条。文化产业全链条重点依托广州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在文化工作政策思路上,要进一步鼓励深入挖掘和探索广州具有原创性、差异性、不可替代性的文化资源内涵及其产业化途径,梳理出广州独有的文化品牌,倡导文艺界、文化产业企业在文艺创作、影视生产、内容创意、广告设计等方面更多地加入岭南文化和现代商贸文化元素,依托文化名家大师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推出一批以广州城市为主题的电影、电视、戏剧和文学作品等,创制具有国内外影响的大戏、大剧、大片和大作,大力支持利用互联网、手机等移动终端的新兴科技平台对岭南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使岭南优秀文化精髓与时尚文化、流行文化相结合,激发广大市民对岭南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按照现代产业体系和产业链发展理念,培育文化旅游、时尚创意、电子商务、网游动漫、网络音乐等新型业态,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做好贯通广州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应用、文化产品生产传播、文化消费衍生及品牌打造整个链条的整体规划。
2.促进文化金融科技融合互动,铸就广州文化产业发展新引擎,构筑我国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文化产业新高地。文化产业新高地重点依托广州比较有优势的文化领军企业。文化金融科技融合互动最终影响文化产品的社会需求和市场规模,这也是广州文化产业优势企业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依托广州地区一批在全国乃至全球同行业中有比较优势的领军企业及其文化品牌和“新广州·新商机”系列活动引进的一批央企、民企、外企等行业龙头企业,聚焦出版传媒、影视演艺、休闲娱乐、工业设计、电子商务和移动互联等我国文化产业链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广泛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艺术设计、地质科学等学科的最新科技成果,带动提高文化产业整体科技水平。顺应金融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趋势,建立文化产权交易所,促进PE、银行、投行、风投等各类资本机构与文化企业进行对接。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探索以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于文化及相关行业,以引导示范和带动社会资金投资文化产业。建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重点文化项目对接机制,完善重大投融资项目制度,挖掘一批和储备一批可交易、有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实现优秀文化项目与海内外资本有效对接,培育龙头企业和扶持企业上市,推动企业规模化发展,构筑广州文化产业的新高地。
3.加强穗港澳台大区域文化产业交流整合,完善公共服务平台,联手打造文化产业国际合作的前沿空间。文化产业国际合作前沿空间重点依托国际化交流平台。充分发挥中新知识城、广州南沙新区等平台作用,加强穗港澳台及东盟在文化科技创投业、信息服务、工业设计、创意经济、时尚消费、中医药保健、旅游休闲娱乐等全方位合作,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涵、创新合作模式,联合开展穗港澳台文化创意合作,实施文化产业资源共享、合作组建创意组群、联合创新文化人才培养等文化合作行动计划。以融入国际文化创新网络为目的,加大引进国外先进文化成果,探索依托一批国际化平台,建立现代文化产品国际“超市”和文化产业服务“社区”,规划建设若干具有国际水准的文化产业孵化器、文化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品牌特色文化出口基地,促进文化产业创新本土化和原始创新,推进文化“走出去”工程,探索广州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新模式。
参考文献:
[1]张晓明.文化蓝皮书: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张胜冰.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广州统计局.广州文化产业报告(2014)[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