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泽贤治《土神与狐狸》中人物形象的原型初探

2014-10-21 01:28熊苇渡
学理论·下 2014年9期
关键词:原型

熊苇渡

摘 要:所谓“北有宫泽贤治,南有新美南吉”,尽管只走过匆匆37年的人生,宫泽却创作了94篇童话和千余首诗歌。在世时,他不过是一名充满幻想和热情而又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者,却在死后声名大噪,引起世人瞩目。《土神与狐狸》虽不是宫泽最具代表性的童话,但人物形象的设定却很有巧思。尽管文中只出现了土神、狐狸与桦树这三个人物形象,但他们都是具有原型的,某种意义上,土神和狐狸都是作者本人的化身。由此出发,探讨这部作品在情节设定、创作风格、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特点,进而描绘出其原型设计。

关键词:《土神与狐狸》;原型;无常观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136-02

一、《土神与狐狸》中的情节设定

宫泽贤治既是一位诗人,又是一位童话作家,其童话往往体现人与假想世界的关联。《土神与狐狸》虽不是其最有名的代表作,但却是其作品中为数不多将故事情节的发生设置在一个完全的假想世界中的一篇,也是其作品中为数不多涉及爱情题材的。整篇文章只设置了三个形象:桦树、土神、狐狸,而所有的情节发展都是在这种完全的假想世界中展开的。

《土神与狐狸》中,土神虽然是神,却心胸狭小;狐狸看似一位博学的绅士,却只是一个伪善者。这篇人物只设置了三个人物形象:土神、狐狸、桦树。土神与狐狸均爱上了桦树,他们的矛盾冲突围绕这颗异常美丽的女性桦树展开。狐狸很有诗人的气质,他拿着海涅的诗集来到桦树这里,两人海阔天空地聊了起来,使得两人的心越走越近,最终他们成为一对相恋的情侣。土神虽然也喜欢桦树,但由于性格使然,他无法像狐狸一样让桦树开心,最终只能成为那个远远的旁观者。

事情发展到这里便急转直下,作者开始将笔锋直至人性的弱点。狐狸为逗桦树开心,向她说谎,说自己已向德国公司订购望远镜,希望到手后能够让桦树看看星空的星星有什么不同。事后,他对说谎这件事产生了罪恶感,或许正是这样,他回去的时候也没有和土神打招呼。这样一来,土神无法静静地做一个旁观者了,他的嫉妒心重新燃烧起来,使得自己失去了理性,于是把狐狸给杀死了。可是,在土神杀死狐狸后,竟发现他身上除了海涅的诗集外几乎没有什么东西,这才明白狐狸只是个说谎成性的穷鬼而已,与自己有着类似的悲哀。于是,土神对着狐狸的尸体发出阵阵凄厉地哭,既是为狐狸也是为了自己。

二、《土神与狐狸》中的创作风格

宫泽在童话《土神与狐狸》中将神、植物、动物与自然融在一炉,虽然没有出现“人”的现象,却处处体现人性。全文贯穿着浓厚的宗教哲学、佛家思想,再加上特有的声音文字、色彩鲜活的笔法,宫泽文学在日本人心中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一)人性的孤独

土神从头到尾都是孤独的,宫泽花了大部分的笔墨描述土神的思想和心理的变化,而针对狐狸的部分只是进行间接的描述又或者是从土神的视角进行的观察。至于桦树,文章一开始就说她是“生长在原野北部一个稍稍突起的山丘上,生长着一株美丽的桦树。她只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土神,另一个是狐狸”。可见,即便是桦树也是孤独的,只是三位主人公各有各的孤独而已。

土神虽然有着“神”的名头,却非常粗暴刻薄,为人又很邋遢,于是被人敬而远之。这是远离大众的孤独。土神是那些习惯了人前的鲜花、掌声、崇拜的代表,常常处于心理的优势地位,越是如此,他们在人后的孤独感就越是强烈。

狐狸本身就是言而无信的象征,即便他“温文尔雅、博学多才又不会得罪人”,与土神比起来,他仍被看作是“不正直、不可靠”的。他身上既有思考者的孤独,也有人性与生俱来的孤独。人的孤独,并不会造成思维的停滞,各种想法纠结在一起煎熬着思想者,反而是思想萌发的契机。精神孤独之于人,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属性。

至于桦树,由于她“生长在一群杂草之中,又是其中唯一一株美丽的桦树”,伴随她的是鹤立鸡群的孤独。

不管是哪种,作者都不由自主地赋予其“孤独”的色彩,进而体现人性孤独的普遍性。

(二)无常的生死观

宫泽的作品常提到死亡及死后之事,“死”和“死后”不是截然分开而是连续的;“死”与“生”并不绝对对立,“死”是“生”的延续,而“生”本身也包括在“死”的时间之内。由于宫泽的成长背景,他出生在一个笃信佛教的家庭,从小受到佛教的熏陶,因此他学习佛法不仅仅是理论上的,还落实在了自己的行动中。此外,作为家中唯一一个能理解他思想的人,妹妹的离去更使他加深了对死亡的认识,同时,也在探求自己死后的证据。他相信在“生”的对岸,有另一个永恒的存在,那就是“死”。而这个存在,化解了对死亡的恐惧。他不依靠任何组织,未加入任何政党派别,只有抱着慈悲为怀的善心,以苦行为人生使命,以知识为武器,在为民造福的过程中探索人生,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

《土神与狐狸》描绘的看似是人生普遍的“恋爱”题材,却充斥着“生死”的痛苦与烦恼。这篇童话的最后,狐狸是被土神杀害的,而狐狸在闭上眼睛之时竟对土神露出一丝笑容。狐狸并不畏惧死亡,正如同宫泽本人,他在自己的童话里多次写到了“死”,而且是非正常的“死亡”。宫泽的童话在批判丑恶的同时,明示了一条通往善和幸福的道路,以此引导人们在精神意识上到达理想天堂的境地。

回头再看看狐狸,“死亡”对他而言是种解脱,他不必再忍受内心的自责、忏悔,也不必再经历思想者的煎熬。他临死时的笑容,是这种心境的展现,也是对仍未看透的土神的嘲讽。而土神最后的悲鸣也是有其深意的,他在狐狸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外表强大却内心孤独。狐狸最后的笑容对土神而言,是无法跨越的讽刺,是最后的一击。狐狸也好土神也好,只是世间的生生死死循环的微尘而已,越不过命运的安排。

(三)众生平等的自然观

在宫泽的世界里,动物、植物、山川、人与神是没有区别的,它们同样具有永恒的生命,这就是他众生平等的观点。这种平等意识在其童话中随处可见,宫泽以童话的形式揭示人类应该怎样与天地万物建立和平共处的关系。这也是宫泽生活背景的体现。对宫泽来说,他所叙述的故事“都是树林、原野、铁道线、彩虹和月光赋予的”,他不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看待自然,而是将身段放得很低,认为众生是平等的。

《土神与狐狸》中,土神虽然身为“神”,却未必比狐狸更高贵,某种意义上他具有更多的人性的弱点,比如嫉妒、怯懦、刻薄;他也可以被象征芸芸众生的杂草所厌恶、鄙视。而狐狸虽然是动物,却是作为一个思想者存在的,他有理想,比如想用望远镜看看星空中星星有什么不同,哪怕仅仅局限于空想;他也可以临死时嘲讽的面对土神,可以看透一切进而超脱的面对“死亡”。在宫泽的童话里人类和动物本来就没有任何区别,人类世界与动物世界是统一的,因此这篇童话虽没有出现一个“人”,却处处映照出人类社会。在宫泽的世界里,神具有人性,动物具有人性,而人则有可能具有看穿一切的神性,总之,众生是平等的。只是,宫泽将人性中的某些特性一一放大,让人们能看得更清楚,进而进行深入的自我反思。

三、《土神与狐狸》中的人物原型

《土神与狐狸》中尽管只出现了三个人物现象:土神、狐狸和桦树,但他们都是有人物原型的。

如前文所述,土神与狐狸都是人性某一方面特性的放大,而这种人性的来源就是宫泽本人。某种意义上,土神和狐狸都是宫泽本人的象征,土神是身为社会上层的自己,狐狸是身为思想者的自己而已。而桦树看似代表的是理想的恋爱对象,某种意义上她也正是真理的象征。

宫泽设计这样的人物形象是受其生长背景、生活环境的影响的。宫泽生长在富裕的家庭却生活在普遍贫穷的岩手县这一大环境,这种不可调和的矛盾使得宫泽常常受到内心的煎熬与挣扎。也正是如此,他既能作为金字塔上层的一员观察光环下群体的生活,也能有机会看到社会底层人的情况。这样,土神与狐狸的形象就有了现实的原型,它正是那个时期弱肉强食社会的产物。在宫泽生活的时代,日本的主流思潮是全面西化、迅速实现近代化,他从未真正获得过认可,也无法得到亲友、社会的认同,直到他凄凉逝去后人们才相信他真的是如此超脱而纯粹。而“桦树”形象的设定则是其内心痛苦挣扎、寻求解脱的结果。尽管宫泽为社会底层、为农村改革做出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但换来的却是社会各方面的不理解,这种挫败感更坚定了他对理想的憧憬,而“桦树”就是他理想的象征。

不仅如此,土神与狐狸人物形象的性格设定也是充满思考的,体现了宫泽强烈的社会批判。社会上所谓的文明阶级是一群伪善的存在,充满了人性的弱点。以“土神”为例,他虽然作为神受到周围人的尊敬,但却是个没有菩萨心肠、缺乏涵养又容易嫉妒的人物。这样,“神”就被拉下了神坛,成为世俗的一员。至于“狐狸”就更是如此,狐狸在人们心目中与生俱来是没信用的,宫泽由此表述“人性的弱点是普遍的”这一观点。在童话的最后,土神因为嫉妒杀死了狐狸,却发现他自己的遭遇其实十分相似,看到狐狸就仿佛看到自己。这种人物关系及现实状况本身就充满着虚伪,而这正是现实社会的真实写照。贤治通过对土神和狐狸戏谑般的描写,为我们展示了一种虚伪荒谬的人生,同时也讽刺了充满恶俗的人间世界。只是,宫泽在最后还是留了丝希望给我们的。狐狸虽然说谎,可是却受到良心的谴责;故事结束前,狐狸的笑容,与其说是对土神嘲笑,不如说是赎罪后的释放;而土神的哭声则昭示了内心深处那一丝未泯灭的人性。

参考文献:

[1]板谷荣城.宫泽贤治の喜怒哀寂[M].仓:でくのぼう出版,2001.

[2]宫泽贤治.宫泽贤治全集6[M].东京:筑摩书房,1986.

[3]周异夫.“法华文学”与人间天堂——宫泽贤治的理想之路[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2).

[4]邹菊云.宫泽贤治童话的宗教性与思想意识[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1).

[5]邹菊云,刘映娜.倾听宫泽贤治:他者的悲哀[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

猜你喜欢
原型
武松历史原型卞元亨
包裹的一切
《哈姆雷特》的《圣经》叙事原型考证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
论《西藏隐秘岁月》的原型复现
掌握英语缩略语,看美剧不用愁
《沙家滨》中的阿庆嫂原型
原型理论分析“门”
《荆棘鸟》主要人物的《圣经》原型解读——基于神话原型批评理论
对生态学科学存在原型结构模型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