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国特色海权发展道路

2014-10-21 20:09李鹏
学理论·下 2014年9期

李鹏

摘 要:历史经验表明,海洋兴则国强,海洋衰则国弱。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陆地上的资源逐渐枯竭,走向海洋、开发海洋将成为大势所趋,海洋成为人们未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而近几年来,日益崛起的我国,面临着严峻和频繁的海权冲突,当代中国海权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外部挑战,积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权大战略显得尤为迫切。中国特色海洋大战略必须深化海权和海洋意识、重视海军力量的发展和海洋资源的开发,维护中华民族的海洋权益和保障中华民族的国家安全。

关键词:中国海权;海权冲突;海权战略;海权意识

中图分类号:D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026-02

一、中国海权现状令人担忧

中国的海权是指中国研究、开发、利用和控制海洋的能力和影响力。从地球上看,海洋占全球面积的大部分,陆地面积只占全球面积的一小部分。在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同时,世界政治、外交等也在走向全球化。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辽阔的海洋国土,并且海上力量和国家实力至清朝前期都处于世界前列。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中国海权发展上的重要一笔,表明明朝的海上力量在当时世界上处于先进行列。然而,郑和下西洋并不是明朝政府为了发展中国强大的海上力量或发展海洋经济,而是为了向世界其他国家彰显自己强大的国力,耗费了当时明朝政府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而为杜绝此类现象再次发生,明朝兵部官员将许多郑和下西洋的资料付之一炬。因此,有关郑和航海的历史资料存之甚少,甚至需要从国外残存的历史资料中去寻找。正如当年梁启超所说:“哥伦布之后,有无数量之哥伦布,达伽马后有无量数之达伽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但是,中国从来就没有成为海洋大国或海权强国,并且因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鸦片战争之后带来的民族危机和种种不幸均来自海上。

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和国际地位的提高,西方国家是恐慌和排斥的,他们纷纷在舆论上大肆地宣扬和鼓吹“中国威胁论”,其中,“中国海权威胁论”便是美国这个边临两大洋的海洋大国的“中国威胁论”的主要形态。在东海的主要问题是中日钓鱼岛的归属问题。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这是无可争议的事实,日本从1885年起便开始觊觎中国钓鱼岛列岛,几十年里,不断地肆机引发中日矛盾,挑起事端,千方百计争取美国在钓鱼岛问题上对日本的支持,与中国抢夺钓鱼岛列岛。“中国没有必要成为霸权式的海洋强国,但中国必须发展有限的海权”[1]。值得欣慰的是,在2010年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中,中国对于钓鱼岛主权问题采取了前所未有的强硬态度,不仅在国际社会中公开发表论调,强调中国对钓鱼岛拥有无可争议的主权,更是派中国渔政船在东海钓鱼岛海域巡海执法,彰显了我国捍卫海洋的权利和维护海上利益的意志和决心。近几年来,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之间在南海海域的海洋纠纷愈演愈烈。南海海域是中国海洋主权和海洋利益的核心,也是中国海上生命线之咽喉。海军学者郭亚东指出中国当前应迫切从三个方面来解决南海问题。一是制定南海资源开发战略,鼓励中国企业对南海油气资源和渔业资源进行利用和开采;二是加强南海地区海洋执法力度,坚决与侵犯我国海洋权益的不法行为做斗争;三是加强在南海岛礁的军事存在,为从根本上解决南海困境做好军事斗争准备[2]。

二、走出中国特色的海权发展道路

中国海权发展战略是中国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海权发展战略的制定是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的背景下,我们不能脱离国家整体发展大战略的前提,脱离实际,凭空捏造或者完全效仿西方大国或欧洲强国已有的海权发展模式。已有学者提出,在制定中国海权发展的大战略时,必须从四个方面进行思考:第一,后起大国应冷静客观地对自身的能力和条件进行评估,海权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地位首先取决于此;第二,是否将海权发展作为中国的最优选择,取决于外来国际竞争的关键领域是否将海权发展作为新的增长点;第三,必须考虑现有世界霸权国家的关系,不能因追求海权而成为现有霸权国家的主要挑战者;第四,中国发展海权必须全面评估安全因素,过于简单、直接的做法会造成安全困境[3]。

在我看来,中国特色海权发展战略应该包括以下几点:

1.筹备和建立国家级海洋战略委员会,整合分散的海洋管理部门职权

早在2005年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相建海就提出中国要从战略高度上重视海洋,他表示在适当的时候,将会联合专家正式向国家提出海洋战略问题[4]。目前我国海洋管理职权分散于许多部门,例如,除正规海军之外,还设有国家海洋局下属的海事机构、海关总署下属的缉私队伍等,没有一个统一而有效的直接管理部门,海洋管理部门分散、各自为政、管理职权重叠与混乱,直接导致海洋管理工作效率低下,有问题时互相推诿,难以应对和处理大规模的海上冲突和危机,更难有效地捍卫我国的海洋权益和国家利益。

就海洋管理机制和机构改革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海军少将尹卓曾在2010年两会提交的议案里建议必须改变现有海洋管理的多头管理、号令不一的乱象,成立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牵头、国家发改委和总参谋部组成的国家海洋战略,研究制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国务院相关部委、总参谋和海军部门研究落实[5]。

2.增加投入,积极发展我国的海军力量

“海军占优势,不仅能够确保海上交通线,还能够保持过去战争而确立的优势地位。要想拥有全球性的强国地位,海军虽然不是充分条件,但却是必要条件”[6]。拥有以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现代海军,是每个濒海国家加强海洋控制力,维护本国海洋权益和解决海洋纠纷的根本。海军的强大是国家海洋大战略的根本和重中之重,当然,海军的强大是以国家经济的富强和科技的发展为依托的,反过来,一国海军的强大也可以捍卫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发展。著名海军战略问题专家倪乐雄在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时认为,从中国已经从内向农耕型转成现代海洋国家来看,领海和沿海资源的保护、海上生命线的保障、海外利益的维护,对潜在国际敌对势力的威慑等,这些实实在在的需要形成了我们对以航母为核心的远洋海军的呼唤,总之,航母和远洋海军对我们来说不是扩张的需要,而是保卫我们国家和民族生存的需要[7]。

3.增强民族的海洋意识

所谓海洋意识,韩增林等学者曾表示:“提高全民族的海洋意识,使我们了解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8]根据韩增林等学者的观点,我们不难看出:第一,海洋意识首先是要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认识到海洋对我国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摆脱在人民心中长期占据首要位置的大陆意识。第二,海洋资源是可持续资源,海洋意识也是资源意识。第三,海洋意识也是保护海洋环境的意识。第四,海洋意识也是国家安全意识。近代打开中国大门的鸦片战争是从海上开始的,自此之后,中国的领土和国家主权不断受到侵犯,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国家安全岌岌可危,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严重的生存危机。近几年来,有关危及国家安全的主要事件也集中在海洋领域内。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和陆地可利用能源的减少,海洋成为人类重要的资源,维护海洋权益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的态度是强硬而坚决的。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台湾回归祖国怀抱的问题,越南、菲律宾等国与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纠纷等、保护中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等,都是关系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问题。

4.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濒海国家特别是有重要国际海峡通道的国家的合作关系,用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手段弥补我国海上力量的不足。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海上通道,例如巴拿马运河、马六甲海峡、苏伊士运河等,中国不可能对世界上所有重要的海域和通道进行哪怕是最低限度的控制,因此,我们必须依靠发展同这些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来弥补我国在海洋能力上的不足。

5.发展海洋经济

强化我国开发利用海上资源的能力,发展生态海洋经济,提高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总收入中的比重。这是中国和平发展总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东海大陆架是世界上极为丰富的油田之一,钓鱼岛周围海域石油储量近30亿~70亿吨,可能是“第二个中东”;南海海域更是石油宝库,仅曾母暗沙等盆地石油储量近200亿吨,整个南海石油储量有“第二个波斯湾”之称[9]。中国的海洋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在逐年提高,但相对还是较小。说明我国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还是比较弱。随着陆地资源的减少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发展可持续的高科技经济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因此,走向海洋、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已成为我们国家不可逃避的趋势。

三、结语

当代中国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崛起给西方国家带来恐慌和不安。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陆地资源的日益枯竭,走向海洋成为国际社会的大势所趋。中国拥有辽阔的海域和海洋国土,海洋资源丰富,但同时中国又不是一个海权强国。我国周边国家和西方发达国家为了本国利益,虎视眈眈地觊觎中国的海洋权益,在中国海域挑起诸多事端,意图掠夺我国的海洋权益。面临严峻的海洋形势,我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化国民海洋意识,强化国家海军,制定中国特色的海权发展道路,坚决维护我国海洋利益和国家安全。

参考文献:

[1]张文木.论中国海权[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10):8-14.

[2]解放军学者:应为解决好南海问题做好军事准备[EB/OL].[2010-05-05]http:news.e23.cn/Content/2010-05-06/20100

50600080.html..

[3]徐弃郁.海权的误区与反思[J].战略与管理,2003(5).

[4]田小明.海洋战略,一个直面的话题[N].中国海洋报,2005-

03-18.

[5]胡雪琴,尹卓.我为何提议制定国家海洋战略[J].中国经济周刊,2010(9).

[6]George Modelskl and William R. Thompson,Seapower in Global Polltics,1949-1993[M].Seattle:Unlverslty of Washington Press,1998:3-26.

[7]军事专家.南海争端警示中国必须拥有航母[EB/OL].[2009-

03-21].http://mil.news.sina.com.cn/2009-03-21/115154613

0-2.html.

[8]韩增林,等.关于海洋经济地理学的发展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4(10).

[9]陶春.需要制定海洋战略[N].学习时报,2005-05-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