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希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让少年文学走近小学
夏希
(长沙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小学高年级学生处在少年阶段的起始段,其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在选择信息接受时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影响的干扰。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培养起他们良好的阅读品位和鉴别标准。而在语文教育中大力推广适合他们年龄需求的少年文学,是一个既能便捷可行又会卓有成效的方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少年文学
小学高年级,一般是从10岁到12岁,也就是少年阶段的起始段。少年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冲动性和自觉性等交错发展的特点,在小学高年级孩子身上体现得也非常明显。他们热切地渴望了解世界,而他们的日常接触又常常缺乏指导,伴随着现代化和多媒介化的发展,大量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的扑面而来,对未成年儿童更是形成了巨大的诱惑力和影响力,使他们原本纯净的心灵过早地接触到了阴暗、消极、颓废,物质至上,使其个人品性修养都受到了不小的冲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作为父母或者教育工作者已经很难做到严防死守,絮叨、喝令、追堵乃至责打都变得不那么凑效。面对这些情况,固然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肃清孩子的成长环境,提升整个媒体、文化市场的品质,然而从根本上来讲,只有培养儿童健康高雅的接受情趣,让他们自觉剔除病态低俗事物对自身的侵蚀,才是改变此类现象的症结所在。由此,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育中贯穿少年文学,就开始显出其独特的价值。
语文课程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除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素养以外,“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所以,语文课堂天然承担了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建构学生积极人生观的功能。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汉字的书写和释义,能独立阅读有一定语言技巧和思想内涵的作品,能较好地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此时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导向就变成了引领他们进入浩淼神奇的文学艺术殿堂,滋养他们内心原本在孕育的真善美的幼苗,让他们学会在这个繁复现实的时代里保留内心那一片净土。而就这个导向而言,少年文学无疑是最合适的素材。
少年文学,指的是适合少年阶段儿童认知特点和审美需求的文学作品,其中的“少年”,一般认为是10至16岁的儿童,也就是包括小学高年级阶段。少年文学是连接儿童文学(狭义)和成人文学的桥梁,优秀的少年文学作品,会帮助孩子更好地从童年向少年过渡,帮助他们建立起更加成熟和有深度的价值观、世界观,成为他们进入成人世界的一把钥匙。比如安徒生名著《海的女儿》,以唯美深沉的叙述笔调构建了一座海底的童话世界,人鱼姑娘的单纯执着,她追寻爱情的勇气和震慑人心的牺牲精神,还有爱情、现实世界的诸多错失和无奈,无疑会在许多孩子心上留下深深的烙印。比如很多成年人视为心头宝的寓言《小王子》,以孩子的视角来看成人世界,对人性当中的自私、虚妄、贪婪、伪饰、痴愚等做出了含蓄的反思,值得儿童用一生去品位。再比如泰戈尔的《新月集》、《飞鸟集》,满满的都是大善大爱啊,文辞优美,意境深远,情感动人,让读者的心重回最初那个最本真的自己。如果说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语文相对更偏向实用性,那少年文学中的语文则是毫无功利目的的,它仅仅只负责向少年儿童传递审美,在美的熏陶下潜移默化地改变孩子的性灵,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
为了了解当今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以便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推广少年文学,笔者面向小学高年级分发了教师问卷50份和学生问卷150份,尽量规避了典型个体和特例学校以求调查的效度和可靠性,现对有效问卷做分析如下。
首先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16%的教师认为不错,79%的教师认为还行,还有4%的教师认为不太好。学生反馈,21%觉得自己不错,62%还行,还有约18%认为不太好。基本而言,小学的语文教育属于夯实基础培养兴趣的阶段,难度并不高,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习惯,可以说在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基本成型了,以上的数据反映,至少不算非常乐观。
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最注重的两个方面,73%的教师选择了写作训练,33%思想内涵和朗读背诵,23%字词基础,13%主题概括,10%大意理解和艺术手法。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对于高年级学生写作的要求,仅仅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能分段表述。而一个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个人认为是不能靠简单的写作训练达成的。假若一个学生错别字满天飞,说话造句常常出现语病,头脑里没有任何一篇经典范例的作品,无法准确理解文字的意思,不能有条理有逻辑地转述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无法感受到语言的生命和美,那他就不可能写出真正像样的作文。所以只有踏踏实实由基础做起,辅以一定的技巧训练,让学生爱读书多读书,才可能形成写作的愿望和实力。枯燥的应试性太强的训练,对于学习目标还不太明确的小学生来说,也许只可能平添其对写作的反感,那就南辕北辙了。
关于正在使用的语文教材,很满意的教师占20%,比较满意的占70%,不太满意的占10%。认为课文完全符合学生阅读兴趣的占10%,比较符合的占80%,不太符合的占10%;学生认为完全符合的占38%,比较符合的占58%,不符合的占3%。总的来说反馈不错。然而,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语文教材为例,从儿童文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这册教材以记叙文、散文为主,诗歌为辅,有少量的小说选段、类似报告文学的篇目和一些经典故事的改编,儿童文学的其他体裁如儿童戏剧、儿童科学文艺乃至童话等并未涉及,这对培养孩子的科学探索精神、创造力、表现力、幻想精神,应该说是一种缺失。另外,由具体文本出发,教材中的篇目明显呈现出一些倾向,比如功利性太重、说教意味太浓,不注重审美传达和情感体验、体现不出儿童文学的快乐精神。这些问题应该说与我们现代的教育理念跟儿童成长的实际需求是背道而驰的。与此相对应的一个教师问卷问题的答案,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应该更偏重什么,50%的教师选择了教育性,36%选审美性,14%选知识性,没有一位教师选择娱乐性。这个结果的形成,应该说原因是相当复杂的,比如重学轻玩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应试升学带给教师的压力,而教材的导向性错误,也必然会影响到教育者,从而必然会影响到受教者。
关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阅读上的占39%,其他花费时间比重依次为玩耍、锻炼、上特长班、看电视上网等。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情况,经常的占51%,偶尔的占45%,几乎不看的占3%。就教师所了解到的,学生更多阅读的课外读物,适合自身年龄的占76%,成人化倾向的读物占24%。调查问卷中学生列出的书目,接触较多的包括文学名著、作文教辅、儿童文学作品、科普类杂志,也有一些不适合这个年龄段孩子阅读的漫画书籍和网络小说。其课外阅读的来源,父母购买占64%,同学间互相借阅占25%,网络获取占9%,学校提供的仅占不到2%。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与在语文课堂上所形成的阅读感受,教师的引导与激励,学校班级阅读环境的创设以及家长自身的言传身教相关。所以学校方面的足够重视,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一个主战场,让少年文学进入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视野,与校方和教师多做沟通,通过他们与家长、学生达成统一认知,才有可能取得最佳的效果。
关于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参与调查的30名教师均为任教3年以上的五、六年级语文教师,系统学习过《儿童文学》这一学科的仅占33%,知道儿童文学中有“少年文学”这一分支的为66%。其中,认为儿童文学专业素养与语文教学关系不大的占25%,有40%的教师几乎很少向学生推荐儿童文学作品。对于儿童文学的各种体裁,图画书、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儿童戏剧,参与调查的老师大多知之甚少,其他体裁也了解不多。个人认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其专业成长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教师只有了解什么样的作品更加适合孩子,孩子需要什么样正面的引导,才能在处理教材、处理授课的时候找准侧重点,从而避免教学中的应试倾向、功利倾向和“填鸭”倾向。
综上所述,当今儿童课外涉猎面不广,阅读习惯还有待培养,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对适合他们心理年龄的优秀的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大量主题先行丢失文学作品审美特质、对经典作品解读不当破坏原文美感和思想等问题,尤其到高年级,学生语文字词句篇的功底已经基本打好,开始具备了较强的语言感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他们需要更多更出色的作品来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满足他们渴望成长,渴望了解大千世界的强烈欲望。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必要的儿童文学文体知识,才能通过对相关教材的恰当处理,准确把握不同体裁文学作品的整体脉络、内在底蕴和精神实质,对少年儿童进行切实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而对高年级语文教师来说,不仅仅需要相对系统的儿童文学知识和科学的儿童观,还需要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具体特点有的放矢。
当今少年儿童日日接受海量的信息,其中有许多是超出他们生理心理年龄的,这使得教育者往往需要对其进行超前的启蒙和引导,以避免他们走向歪路。而少年文学作品正是符合这一需求的。一方面它不像适合低幼龄儿童的儿歌、小寓言、图画书、儿童故事那样过于浅近和稚嫩,也不像适合中低年龄段小朋友的童话、儿童诗、儿童戏剧那样与现实生活相对隔膜,少年文学中的主要样式,如儿童小说,对叙事技巧、人物塑造、文辞表达、思想内涵的要求更高,且贴近他们真实的生活,是很好的阅读与写作的范例;科学文艺尤其是科幻类作品,由于其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充满幻想力的故事承载,对儿童的探究意愿的萌发和创新意识的养成,以及热爱自然热爱探索的情操的培养,都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报告文学,由于一般深刻地反映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紧跟时代,或批判或弘扬,有着极强的正能量和导向作用,更值得大一点的孩子去用心体会;一些经典长篇童话和散文作品亦是少年文学长廊中的颗颗珍珠。所以,在广大的小学高年级学生中大力推广少年文学,让孩子们一起关注他们自身发展,关注我们的社会和时代,关注大家美好的未来,是一件真正值得重视的大事。它不单可以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引导学生走好青春这条充满不确定性的路,也是让文学艺术之花在一代代少年心头开放的有效途径。请让少年文学走近小学。
G62
A
1005-5312(2014)29-02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