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昌婷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浅谈画家生活经历对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影响
赵昌婷
(苏州大学 艺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生活经历对画家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也是画家的直接灵感来源。一幅绘画作品代表的不只是线条或是色块的组合,也不只是美或丑的形式表达,它是自身经历以及对社会感知的强烈愿望的表达,是对生命的强烈顿悟。
生活经历;艺术风格
鲜明,独特个人风格来自画家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和观察。艺术风格的形成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艺术思潮与其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都是密不可分的。艺术风格是艺术家独特鲜明的创作个性的体现,它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艺术风貌、也是总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的体现。作品的艺术风格集中反映在主题的提炼、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体裁的驾驭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方面。
生活经历对画家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有重大的影响,它会影响到世界观的形成,使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性格气质,艺术风格,也是画家灵感来源。生命中一些偶然,机遇或灾难也是不可避免的,绝望的另一面也许就是希望,辩证的看待生命中的苦难,人生的悲剧也许能铸造艺术的辉煌。
表现主义油画《呐喊》画的是一个被挤压变形的人站在桥上,那圆睁的双眼和凹陷的脸颊,简直就是一个尖叫的鬼魂。背景上强烈的色彩照成视觉冲击,作者内心深处的恐惧和绝望。蒙克他无法摆脱童年时代疾病与死亡留给他的无助与恐惧。人的童年所造成的创伤将会以潜意识的形态伴随人的一生。蒙克出生在挪威的普通家庭,他的童年因为母亲的离世变得灰暗而压抑,自己也屡受疾病的困扰,后来姐姐、父亲、哥哥也相继离去。这一切吞噬者蒙克的内心,正是因为幼年时就亲自面临过死亡的场景,使他的心理一直充满了对死亡的无法抗拒的恐惧,这种心理也一直主导着他的创作过程。《送终》《早晨》都是以疾病为题材的作品。压抑、孤独、绝望构成了他作品的主体风格。
如果说蒙克是幼年的不幸经历,造成了他一生创作都是跟死亡疾病的主题有关。十六世纪的徐渭他那不济的时运和多舛的命途则反映在他艺术作品的形式上,他那水墨淋漓的水墨大写意与他一生孤傲、狂放、凄惨的经历有直接的关系。徐渭从出生时命运就捉弄过他多次,他出身在趋向衰落的大家庭,幼年夺母对他是一个很大的刺激,科举的道路却又屡遭挫折,后因胡宗宪因涉严嵩案被查办入狱,他因此精神失常,反复自杀,牢中度过了六年多的囚徒生活。徐渭本来就执拗和偏激的性格,表现在他的艺术创作之中,表现在他对中国花鸟画艺术形式的突破上。前代人的或细笔轻色或工整艳丽或恬静优雅,到了他这就只有大刀阔斧,横涂竖抹。《墨葡萄图》最能代表他的大写意花卉风格,笔墨之中我们更能感受到徐渭的饱经患难。徐渭成了疯子,狂徒,他的水墨大写意从此开辟了一个时代,生活悲剧的同时也是天才与精力发挥的极致。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会经历如此坎坷的经历,吴门大师文徵明,就要幸运的多,他的全才和徐文长并无两样,水墨和青绿,粗笔和细笔都很擅长,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精,一生安于平淡和归隐,出身官宦之家,致力于诗文书画,自由的读书习画,练字,在自己的爱好和趣味中度过一生,山水优游,诗酒酣畅,就连死都死的很儒雅,享年九十岁,修然若仙。这样平静优裕,风雅名士的一生自然形成文氏绘画所特有的风格和情调,构图平稳,造型疏秀,用笔设色轻淡柔和,他的很多作品像《春深高树图》《夏日山居图》题材上也大多表现文人墨客的风雅生活,体现的他的生活理想,追求宁静典雅而质朴的情趣。
很多遭遇是不得不去面对的,有些经历却像是故意选择的,十九世纪的高更为自己选择的道路在当时很多人看来却没那么明智,甘愿从一个资产者变成一个脱离社会的艺术探索者,四十三岁的高更厌倦了巴黎文明生活,憧憬原始和野性未开化的自然世界,来到大溪地岛,与岛上土人共同生活,在阳光灼热自然芬芳的岛上高更自由自在的描绘当地原住民的神话。大溪地岛他发现了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同时也以原始氏族的艺术形式风格作为自己的创作基础,他画了六十多幅画,《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哪里去》。他画中的人物形象总是显得幼稚和单纯,色彩是平涂的,没有立体也没有明暗,却又浓郁的装饰意味,还带有神秘和象征。
到底什么样的经历更适合一名画家的创作,是历经坎坷饱尝世间幸苦,还是从小接受艺术熏陶,物质条件丰裕,抑或是经历离奇做别人想不到的事。不同的经历只会使作品的艺术风格不同,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才能保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才有了这多姿多彩的文明。
了解作者的生活经历,才能走进作者的内心,读懂他的作品。一幅绘画作品代表的不只是线条或是色块的组合,也不只是美或丑的形式表达,它是自身经历以及对社会感知的强烈愿望的表达,是对生命的强烈顿悟。我们在欣赏大师作品的同时,要多了解他们的生活经历,在他们的经历中获得自己的感悟,提升自己的欣赏水品。
J205
A
1005-5312(2014)29-0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