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兵
时下,中国正在掀起一场势头迅猛的反腐风暴,我想借此机会谈点瑞典的反腐经验。
八年前,瑞典隆德大学提供一笔资金,邀我去访学。这期间,我既不用讲课,也不用做课题,只是被领着到处转、到处看,感觉是在“混吃混喝”。临别前,我颇内疚地问东道主:“你们花这么多钱请我,却不需要我做什么,到底是怎么想的?”
一位教授告诉我:“我们想让你了解瑞典的社会制度。”
只有1000万人口、是个蕞尔小国的瑞典,何以有着如此强烈的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据瑞典的一位检察长介绍,她当检察官32年,从未受理过一起官员腐败案件。一位警察在讲课时说,他从警20多年,只遇到过一个试图向他行贿的人——那个东欧国家的旅行者因为违章驾驶被他拦住,驾驶员试图给他500瑞典克朗摆平此事。这位警察说:“我一把将他揪进警车。他违章驾驶,依法不过是罚款,但他试图贿赂警察,就会被判刑两年!我根本不会考虑受贿,因为国家给我的工资足以让我体面地生活。”
访学期间,我旁听过一起刑事案的审判。庭审结束后,我问一位陪审员:“你怎样防止自己腐败呢?”
他吃惊地反问:“我腐败?这怎么可能?”
我说:“怎么不可能?”
他说:“怎么可能……”
几个回合的反问后,他认真地想了一会儿,恍然大悟地说:“根本不可能——我上庭之前,不知道审谁;被告上庭之前,不知道谁审;庭审一结束,我们就形成了判决意见。他想行贿也没机会了。”
瑞典官员不腐败的社会背景是人民不贪财。
归国之前,我到一家理发店理发。推门进去后,女理发师问:“您预约了吗?”我郁闷地问:“理发还要预约?”她查了查小本子,说:“后天下午还有个名额,您那时再来吧。”理发后我才知道,一次最简单的理发,收费竟然300多元。但纵使如此赚钱的买卖,人家到下午四点就收工,决不加班。
有一次,我和“文革”期间曾在中国工作很多年的隆德大学东方系主任闲聊。我说:“你们沃尔沃的老板应当很有钱啊?”
他说:“这家伙不道德。”
我吃惊地问:“为什么?”
他说:“他那么有钱,就是不道德。”
我这才明白,原来世界上还有这样的道德观:太有钱就是不道德。我不知道他的道德观是不是瑞典人普遍的道德观,但瑞典人不爱财物爱自然,是普遍的社会感情。
大约一年前,我请瑞典大使馆的一位外交官到中国政法大学讲社会主义。一位叫马延花的女工作人员和我聊天时说:“在瑞典开好车,像做贼似的,生怕被人看见。瑞典人换车,通常还是用以前的那个牌子和型号,这样邻居就往往看不出你换车了。”
瑞典“国民不爱财,官员不受贿”的民风能够形成,在我看来应当有几个主要原因。
其一,完备的社会福利和保险制度,使人民心中不慌、不怕。上学不要钱,养老不要钱,看病基本不要钱。人们不用为生老病死“备战备荒”、拼死拼活。
其二,瑞典的税赋达到40%多,重税使国民失去了追逐财富的内在动力。
其三,政务公开。瑞典的政务透明度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官员财产公开更是理所当然,就连首相请客吃饭,菜单都需要在网上公开。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曾经致电瑞典首相,指责反对加入欧元区的瑞典人。不料,此信被公开。希拉克非常生气,再次致信瑞典首相,责问私信为何被公开?结果,此信又被公开。因为按照瑞典法律,这属于政务公开的范畴。
其四,社会透明。不仅公务人员要公开财产,企业高管也要公开财产。根据瑞典“不动产登记制度”,任何人在当地买房子都必须刊登广告,包括房屋所在地点、交易时间、买卖双方的姓名、交易价格、房屋面积及修建情况等内容。这样的广告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只是以备有兴趣了解购房者财产状况的人查询。
其五,民风朴素。瑞典民风不崇尚个人突出,崇尚自然朴素;企业不崇尚加班——一个经常加班的人,会被视为别有用心。
在一个热爱自然而不是热爱财富的国家,官员腐败干什么?反之,在那些金钱至上的国度,官员怎能不腐败?吊诡的是,这个不慌不忙、闲适自然的国家,竟然是国际竞争力最强的国家之一。
(作者系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