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10-000-01
摘 要 大学体育对于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与意志力等的培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对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的不足进行了阐述与深入的剖析,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大学体育 教学改革 实践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但是,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中一定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改变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一、当前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不足,不管是推行阳光体育运动,还是实施新课标,我国大学生体质连年下降,对于学生体质增强方面,体育教学显得很无力。同时,实施新课标之后,三基教学取消,教学方式的选择多种多样,造成了很多大学体育教师对大学体育教什么,如何教产生了迷茫。在大学体育的教学模式方面存在以下不足:(一)基于高校教学体系,公共体育课教学的时间不够,事实上,大学体育的上课时间不能满足该课程多目标的教学的要求;(二)大学生体育的基础薄弱,因为我国的国情比较特殊,大多数学者在中小学体育课中基本没有学习内容;(三)进入大学时代,大多数学生已经年满18周岁,体育运动专项训练可塑性弱;(四)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不高,同时大学以专业学习为主,体育课程处于非主流的地位。
二、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
第一,当前大学体育教学对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大学体育课对功利性价值更加重视,对学生在体育教学任务中的创造性以及独立性给予否定,重视了知识的传授,而对于个性的发展没有重视。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造成了学生对于体育知识的接受始终处于被动状况。不但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对大学体育教师思维逻辑方式的发散起到了抑制效果。
第二,大学体育实施改革之后,对运动技能基础性的教学的重视不够。对“终身体育”的强调,使得教学方式对基础运动技能没有足够重视。这无疑造成大学体育教学改革出现偏差。基于此,对于体育教学改革,必须基于循序渐进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大学体育课教学内容形式不够丰富。当前大学体育教学中,存在对理论知识教学轻视的问题,教学的内容形式比较单一。因此,大学体育教学内容需要与时俱进,对大学生的知识面进行不断的扩充,使体育教学内容的实际应用性增强,不断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文化水平,同时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后体育活动,使得大学体育能够为学生所接受。
三、大学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践
第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动机决定人的行为,而兴趣决定了动机的产生。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当条件允许时,尽可能的将学生喜欢的运动,作为大学体育的课程内容,对大学体育课程的教学项目进行设置。当大学生对体育产生兴趣,同时上课的内容是其喜欢的内容的时候,绝大多数的大学生都会主动的参与到大学体育的教学中。因此,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中,对于课程的设置应该体现人性化的要求,满足学生的需要。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内容通过动态的观念进行设置。
第二,加强教师的素质培养,对教学资源科学利用。教师的知识体系,教学观念以及能力对体育课程框架的构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不断提高大学体育教师的素质,使其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对课程的内容、学生的需求、国家对大学体育教学的要求进行充分的思考,从而不断改进教学质量。大学体育教学中器材与场地是保障。短时间的购买能够解决器材问题,而场地的要求比较严格。当前很多大学不断扩建,其大型体育场馆没有达到饱和,存在着场地资源浪费的问题。而大学每周2节课的教学时间,无疑不能满足大学体育教学的要求。因此,大学需要对场地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尽可能的为学生体育学习提供场地。
第三,对健康的含义进行充分的把握。大学体育教学中,将增强学生的体质 ,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学生“三基”能力作为培养的主要目标,而忽视了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培养,稳定情绪的培养,意志力的培养,进取精神以及顽强拼搏精神的培养。因此,对身体健康重视,而对心理健康教育不重视的作法,无疑大学生的意志力比较薄弱。健康除了包括身体的健康,还包括精神健康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生活方式以及工作方式越来越紧张,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意义重大。基于此,大学体育教学要充分把握健康的理解,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身体健康,同时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要进行培养,通过体育教学,使得学生的意志力得到提高,从而能够完全适应社会竞争的需要。
四、结束语
大学体育的教学改革必须要立足于广大学生的需求,以为广大学生服务作为根本目标。我国的大学体育教学的改革不断发展,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社会发展需要,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大学体育工作者要面对大学体育教学改革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学生作为主体,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从而构建大学体育教学体系,促进我国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符文康.高校新增项目体育课程发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398.
[2] 彭国强.新中国60年体育教学指导思想的演变及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3(24):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