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可佳
山比地高,何能降于地下?然天地轮回,安知异日大地不会变为高山,而高山不会夷为平地?山能居于地下,是知山外有山。此为“谦”之道。自然界、人生如此,职场亦然。且谈《易》说谦,鼓起职场人低头的勇气。
再造唐朝——且看郭公地山智慧
“安史之乱”是唐朝最致命的打击,一个强大、盛况空前的唐朝几乎倾覆。李隆基仓惶出逃,危难之时,名不见经传的郭子仪横空出世,担当起匡扶社稷的大任,成为一代安定天下的名臣。可以说,没有郭子仪,唐王朝还能否继续存在都未可知。郭子仪在平定叛军收复失地中,显示出超强的能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大唐集团里可谓是精英中的精英,一时间位高权重,手掌兵符,成为当之无愧的集团高管,被誉为郭令公。当然,郭令公的地位与名声都是靠实力打出来的,既没贪也没占,既不愿功高盖主,更不会包藏祸心。但职场风云,谁也躲不过其功利与险恶的一面。皇帝总裁对他既恭敬又惧怕,同事对他是既尊重又嫉妒,如此一个精英放在哪个部门都是同事的一块“心病”。于是,小人适时登场,郭令公屡遭谗言,被皇帝总裁卸了职务,回家养老。郭令公深谙职场之道,痛痛快快地交出兵权,无丝毫不满情绪,只带了几十个老弱残兵,回乡养老,自此两耳不闻窗外事,免得皇帝总裁对其放不下心。
过了一阵子,西羌造反,大唐集团里的职场菜鸟们没辙了,皇帝总裁无奈中也没办法了,又下令让郭子仪重返职场。这一次,郭老只是以一个空降兵的身份来到大唐集团,丝毫没有以功臣自居,带着他的团队——当初一起退休的老弱残兵,一路招收散兵游勇组编部队,平定了西羌。如此好的业绩,分点股份也是应该的,可是皇帝总裁“体恤”老臣,又让他回家养老了。让我上我就上,让我下我就下,有事儿您说话!郭子仪就是如此洒脱,如此忠诚!
又过了一段时间,吐藩叛乱,耄耋之年的郭老再一次临危受命,被返聘回大唐集团抵御吐藩。工作完成后,继续退休养老。就是这样一位人物,在中唐的乱世战场之上取得无数胜利,又在封建朝堂的险恶漩涡中得以幸存,历经四朝皇帝而地位不减,多次遭遇奸佞谗言却岿然不动。后人评价郭子仪,“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
那么,他到底如何处理纷繁的战局?怎样面对多变的官场?又以什么样的指导精神立身处世?笔者带
您从《易经》中的谦卦来寻找答案吧。
谦,君子有终
易经六十四卦,没有一卦全好,也没有一卦全坏,好中有坏,坏中有好,只有一卦还算是六爻皆吉,那就是谦卦。通观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唯有这个谦卦的六个爻辞“非吉则利”。郭子仪一生功勋卓著,却也能寿终正寝,实乃谦卦之运。
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
《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
“牧”者,“养”也。《牧牛图》中,把人心比做牛,把修行者比做牧人,表现了佛门弟子“调伏心意”的修炼过程。此图传达出一个信息:我们的一颗心,就像六畜一样,需要精细照料,认真护养。感恩他人与天地,而不能任性使气,怨天尤人。卑以自牧,自晦光明,正如老子所云:“知其荣,守其辱。”
郭子仪率军抵御吐蕃时,总裁秘书大太监鱼朝恩派人挖掘其父坟墓,大臣们都担心他会因此举兵造反。可郭子仪回朝后,得知此事却对皇上总裁流泪道:“我长期带兵,不能禁止士兵损坏百姓的坟墓,别人挖我父亲的坟墓,这是上天惩罚,不是有人和我过不去。”祖坟被挖了,这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可是天崩地裂的大事。这对子孙后代、家族兴衰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何况,秘书主使必得总裁授意。郭子仪心里清楚,但其表面上却一点儿也没有显露出怨恨情绪,并能从自身找原因,让皇帝无话可说,还得为自己怀疑其忠心而感到羞愧,只能给他更多的补偿。事实上,郭子仪的后人并没有因为祖坟被掘而受到不良影响,反而是代代出英贤,子孙多以功名显,如欧阳修。
六二:鸣谦,贞吉。
《象》曰:“鸣谦贞吉”,中心得也。
鸣者,声名闻之谓也。得位居中,谦而正焉。“鸣谦”之时,得位居中,声望、名誉、形象传播、扩展的“蝴蝶效应”已经开始。“贞吉”,信守最初“谦”的本色不改,就会吉祥。名气大、名头响的人不骄傲,也只有一个方式,心中要有一个信念——“中心得也”。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历史上因为骄纵忘形而被皇帝砍头的不在少数。而郭子仪却一生谦逊谨慎,让皇帝总裁从戒备他到对他放心。郭子仪的儿子郭暧有一次与妻子升平公主发生口角,郭暧说:“你倚仗你父亲是天子吗?我父亲是不屑于做天子!”公主恼火,乘车飞奔入宫奏报此事。郭子仪听说此事后,将郭暧囚禁起来,自己入朝等待代宗的惩处。代宗对郭子仪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儿女闺房中的话,哪值得去听呢!”但郭子仪回家,还是打了郭暧数十大棍。可见郭子仪在这位皇帝总裁身边是多么小心谨慎。
九三:劳谦,君子有终,吉。
《象》曰:“劳谦君子”,万民服也。
要说郭令公之劳谦可谓千古典范,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战役;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他戎马一生,功勋卓著,是大唐集团的劳动模范。如此,必定“万民服也”。
郭子仪深谙“水满则溢,月满则亏”之理,因此他总是在皇帝总裁面前表现出自视甚卑之态。唐代宗任命郭子仪为尚书令,郭子仪恳辞不受。代宗又命五百骑兵持戟护卫,催促他到官署就职,郭子仪仍不肯接受任命,说道:“太宗皇帝曾任此职,因此历代皇帝都不任命,皇太子任雍王,平定关东,才授此官,怎能偏爱于我呢?”。平叛以后,冒领赏赐的人很多,甚至一些人贪图升官而不顾廉耻。现在叛贼基本平定,正是端正法纪审查官员的大好时机,应从我开始。”代宗无奈,只得应允,并让史官将他辞谢的事迹记入国史。
六四:无不利,撝谦。
《象》曰:“无不利,撝谦”,不违则也。endprint
撝(huī),发挥谦卑的精神。郭子仪身为武将,东征西讨,挥师南北,一生从事军队管理与指挥作战。他始终谦虚谨慎,从不颐指气使,更不嫉贤妒能,而是善于发现和使用人才,唯能是举。跟他一起
参加平叛的,有数十名武将被封王侯,有六十多人成了唐朝高级官员,执掌军国大事。如名将李光弼,平叛初期,他只是郭子仪手下的左兵马使。当朝廷要选一良将出井陉、定河北时,尽管当时李光弼对郭子仪有误解,多存戒心,但郭子仪仍然力荐李光弼,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军事才能。李光弼自此屡建奇功,被提拔为河东节度使,其所领导的队伍最终发展成为同郭子仪军队齐名的平叛劲旅。
六五:不富,以其邻;利用侵伐,无不利。
《象》曰:“利用侵伐”,征不服也。
郭子仪最传奇的故事要数“单骑退回纥”。据《新唐书·郭子仪传》记载,仆固怀恩引回纥、吐蕃入寇,郭子仪率兵屯驻泾阳。敌军围城,郭子仪亲自上阵。回纥兵得知是郭令公后吃惊道:“郭令公还在吗?仆固怀恩说大唐天子驾崩,郭令公去世,中国无人主持,所以我们才入侵。如今,大唐天子和郭令公都健在,看来这次我们真的是被仆固怀恩给骗了。”郭子仪派人对回纥人说:“过去你们不远万里,帮助我们平定叛贼,收复长安、洛阳,我们曾共患难。现在你们抛弃旧友,帮助叛变臣子,对你们有什么好处?”回纥人回答:“我们本来以为郭令公去世了,不然怎么会来这里。如果令公活着,我们能见他一面吗?”郭子仪便要出城相见,部下纷纷劝阻。
郭子仪说:“敌军超我几十倍,我们根本无法御敌,我要用诚意感动他们。”郭子仪率几十名骑兵出城,回纥人发现果然是郭令公,都放下兵器下马跪拜,并道:“果然是我们的父辈。”郭子仪摆酒设宴,和他们一起喝酒,送绸缎结交,发誓和以前一样友好。回纥最后退兵。一个人,一匹马,不穿甲胄单身退兵,一番畅饮,祸水东引,令公一石二鸟之计,高明!
上六:鸣谦,利用行师,征邑国。
《象》曰:“鸣谦”,志未得也;可“用行师”,征邑国也。
郭子仪不但武功厥伟,而且还善于从政治角度观察、思考、处理问题,资兼文武,忠智俱备,故能在当时复杂的战场上立不世之功,在险恶的官场上得以名哲保身。郭子仪一生戎马,却能得善终,福禄寿考俱全,子孙俱是栋梁之才,家族福祚绵长,并被唐德宗拜为尚父。何谓尚父?就是皇上的干爹兼师父,是当时朝野中外都非常敬重的人。
行文至此,应该搬出谦卦的卦辞来说事儿了,以此做个总结。
谦,亨。君子有终。
《象》曰: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损有余而补不足,天之道也。凡是过满,必遭损减,这是逃不出去的自然规律。谦卦教人内高外低,也是一种平衡,保持合理分配资源,公正管理属下,也是谦卦的精神所在。从《易经》角度来看,一个卦的卦辞与爻辞、象辞当中隐藏着玄机,由于阴阳爻位是模拟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机制和外在表现的系统,所以对于指导策略也会给出更具体更实用的信息。
天道下济,普照大地,将光明带给人间。地道谦卑,因为不自满,所以积极上进。上天知道亏而益谦,月满则亏。大地知道变盈而流谦,水流高处满溢就会流向低谷。鬼神知道害盈而福谦,不喜欢盈满而会福佑谦逊者,人世间知道恶盈而好谦。骄盈人人憎恶,谦虚人人尊敬。因为谦卑,所以高大,越是谦卑,越是不可逾越。
冯仑曾经参加李嘉诚组织的一次晚宴后很有感触。他以为李嘉诚应当是这样出席这场聚会的:“等大家到来坐好,然后才会缓缓过来,讲几句话,如果要吃饭,他一定坐在主桌,有个名签,企业界相对有名望的人会坐在他边上,其余人坐在其他餐桌,饭还没有吃完,他就应该走了。”但事实是,企业家访问团的代表进到电梯口,开电梯门的时候,李嘉诚先生已在门口等候,像做小买卖一样给冯仑和其他人发名片。晚宴中李嘉诚在每一个桌子坐15分钟,总共4桌,每桌都只坐15分钟,正好一小时,把全场的人都照顾到。临走的时候,与大家告别握手,每个人都握到,包括距离较远的服务人员,然后又送大家到电梯口,直到电梯门关上。
职场中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不被领导认可,于是心生抱怨,指责制度不公。却不曾思考过:抬头要靠实力,低头要靠勇气,成熟的麦穗永远是低着头的。无论是历史上的郭子仪,还是当代的李嘉诚,其成功不是偶然的,那种低调、谦逊的态度,足以让人感受到他们的知心、知性、知情。“君子”尚且如此,“俗子”又有何理由不谦? 责编/齐向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