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莉
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共同构成四大教育板块,当下有个说法甚为流行:“一流学生进重点,二流学生上大本 ,三流学生进职专,不入流的念‘成教。”从这段话中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仍处于弱势地位。随着职业教育渐被正名,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的职教价值,正成为你打量、我思量的聚焦点。
职校不是“被选择”,学历看人待转变
又到一年开学季,几家欢喜几家愁。王女士的儿子小杰今年6月份刚参加完中考,分数勉强够进普通高中,王女士希望儿子按照“正常”路线,上高中、读大学。可小杰有自己的想法:“我对数理化根本不感兴趣,万一将来考不上好大学,三年时间就浪费了,莫不如学点技术,到啥时都用得上。”王女士拧不过儿子,只得妥协,但她心里始终有些不安和遗憾:“孩子哪怕念个普通高中,将来就算考个一般的大学,好歹也是大学生啊。念技校总觉得低人一等,朋友问起来都不好意思说。真不知道这样的选择对孩子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王女士的观点代表了当下绝大部分家长的普遍心理。近年来,在传统高考模式主导下,人们只崇拜精英教育,对以技能为主的职业教育并不看好。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价值观的错误引导下,人们盲目追求读名校、做白领,却将职业教育视为“等外教育”,将职校生等同于“差等生”,对其嗤之以鼻。此外,人们也易将职业教育视为简单的职业培训,认为职业教育没有“科学含量”。在此语境下,职业教育被边缘化,出身于精英教育的毕业生在就业福利、劳动保障等方面普遍优于技校出身的蓝领技能工人。“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认识最终导致广大技能劳动者社会地位低,且得不到广泛认同和尊重。
41岁的刘海旺毕业于一所机械制造技校,现在北京第一机床厂任高级技师。参加工作后,刘海旺悉心钻研技术,10年后,终于成为北一机床公司里少数能够完成核心部件维修调试的高级技师之一。2006年,刘海旺还被公司送到德国科堡公司进修。2013年,刘海旺获得“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特别奖”。
就是这样一位产业工人中的佼佼者,也曾萌生过改行的念头——前些年,和刘海旺一起进厂的百余名同学,要么改行,要么跳槽。刘海旺说:“我也想多挣点钱,有些技术不错的同事去了外企,比我挣的都多。”除了收入问题,让刘海旺觉得不甘心的还有社会地位问题:“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工人地位很高,我考上中专技校时全家人都很高兴。那时能进工厂就业是年轻人很不错的选择。现在你看,只有分数低的人才去读中专技校,甚至还有零分考生上技校的情况,现如今工人地位大不如前啊。”
后来,经过师傅钱云翔的劝说,加上对机床安装
的兴趣,刘海旺留了下来。如今,刘海旺也成了带徒师傅,经常要带十几名学徒工,不过,现在这些学徒工都是高职和大专生。
曾有职业教育专家尖锐地指出:“如果一个混日子的公务员、白领收入不如一个优秀的车工、焊工多,人们自然就会转变职业观念。只有以市场的力量对应上层建筑的调整,才能使劳动变得更光荣。”
目前,我国正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型,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而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身份、“重学历、轻技能”的错误风气已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对实现人才身份文化向契约文化转型、对于我国社会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今年2月26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对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五项任务措施。消息一出,职教专家纷纷表示: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部署,有利于改变我国的传统人才观,让社会能够“不拘一格降人才”,职校生和产业工人将更有尊严——职业教育发展的春天真的到来了!
职教改变命运,蓝领亦能出彩
李嘉诚先生相信“知识改变命运”,如果将这一理论“微化”,则可认为“职业教育改变命运”。事实上,近年来职业教育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技能型人才。据统计,2013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为607.46万人,就业学生588.07万人,就业率为96.81%。其就业平均起薪,上海为2763元/月,超当地最低工资标准70.56%。正如中国近代职业教育之父黄炎培先生所言,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让越来越多的“巧匠”通过这条通道改变命运、迈向成功。
43岁的李超是鞍钢冷轧厂4号生产线设备作业区作业长兼党支部副书记。1989年,19岁的李超从鞍钢技工学校钳工专业毕业,成为鞍钢冷轧厂检修车间的一名维修工。乐业的他一心要攀高。8年后,从上夜校充电,直至取得鞍钢工学院大学本科学历,李超成为一名技术全面、理论扎实的高技能人才。工作二十多年里,李超做出的技术革新有230多项,其中5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创造经济效益1.3亿元。
今年年初,李超凭借《冷轧机乳液分区自动吹扫装置的研发和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成为辽宁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该奖项的一线职工。5月15日,在第八届中国发明家论坛上,李超又被授予“当代发明家”荣誉称号,成为本届唯一获此荣誉称号的产业工人。
对于“职校生和技能工人不入流”的论调,李超不以为然,“现今的产业工人早已不再是人们老观念中那种‘傻大黑粗,大家都在努力向知识型、技术型和创新型转向”。
不可否认,职校学生和普高学生在知识结构、理论素养、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学习内容也不同,但从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这一目标而言,二者之间并无差异。而且,人们也不应该忽视职业教育学以致用的教学方式为职校生就业、创业带来的明显优势。
“要转变社会对职校生的偏见,职校生首先应正确看待自己,切不可自暴自弃,要注意发现和挖掘自身优势。当我职校毕业时,中学同学刚考上大学;当他们大学毕业毫无社会经验时,我已经在职场上历练了好几年。职校生虽然起点低,但从最基础做起,根基比较牢固,后期再通过自身努力,一样能够发光出彩。”已成为火锅店老板的技校烹饪专业毕业生潘阳庆幸,自己当初的路选对了。endprint
打通职教立交桥,层次对接成热点
要改变职校生和蓝领工人“低人一等”的错误观念,一方面要增强社会舆论对职业教育的美誉度,在
宏观制度上对职业教育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还需要国家和社会为职校生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和向上发展的空间,让他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获得尊重和认同。
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模式中,中职和高职已有“3+2模式”,即中职毕业的中专生,如果深造二年,可以获得大专文凭;而高职毕业的大专生,深造二年可获得本科文凭。另外,也可以选择分段培养等模式,即完成前半部分就拿前半部分证书,进入后半部分,学业合格也可以拿到另外的证书,转阶段时不需要再参加全国高考。此外,职校生还可通过联合招生、自学考试、专升本等考试形式继续修本科甚至硕士、博士。“低学历”不再是职校生“胸口永远的痛”。
除了为职校生继续深造打通道路,国家还将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突破口,对高中和高等教育阶段实施结构性调整。从2013年至今,全国已有一百五十多所地方院校报名参加教育部的转型改革。今后,我国还将增加本科类型的职业教育院校,形成中职、高职高专、职教本科甚至职教硕士、博士等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体系,完成中、高、本、硕内部的系统衔接,打通职业教育“立交桥”。目前,北京、上海等城市已开始试行职业教育分级制,实行分段培养职业教育招生录取办法,学生中学毕业后,无论走学术专业道路,还是技能发展道路,都有机会深造更高的学历层次。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普通高等学校转型职业教育,这是回归教育的本质,将终结人才培养与市场不对接的扭曲格局,让高等教育尽到本来的职责。”相信,这场革命性的调整必将带来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上的根本转变,彻底打破“职业教育与传统高等教育对立”的惯性思维,使职业教育与精英教育一样,有地位、有尊严。
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让人们感受到了中央鼓励通过职业教育改变命运的政策导向和温度,不少职业学校闻风而动。不久前,湖北职业技术学院为1103位优秀应届毕业生颁发“工士学位”证书,引发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更广泛关注。不少人为此举喝彩,职教专家们更是大声呼吁:要让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真正感到自信和幸福,不仅要让他们腰包鼓,还要做一个有上升空间的快乐劳动者,一个有尊严、体面的人。
让职校生有尊严,职教才能迎来春天。人生出彩的关键,不在于接受了哪一类型的教育,而在于是否选择了适合自己、适应市场需求的教育。马云说得好:“把自己不好的一面控制住,把美好的一面放大开来。”只要有责任、敢担当,无论职校、名校,无论蓝领、白领,尊严人生自精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