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峰
摘 要:矿区位于松桃县城南西平距42km的寨郎沟,属乌罗镇管辖。本文介绍了其区域地热地质条件,针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特点,进行了现状及预测评估,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建议。
关键词:矿区 地质灾害 评估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8(a)-0078-01
1 工程概况
矿区位于松桃县城南西平距42 km的寨郎沟,属乌罗镇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08°47′37″—108°47′26″,北纬28°04′19″—28°03′57″。矿区范围东自罗家坡,西至干沟,南至摩天岭以东,北止寨郎沟水库。寨郎沟水库坝顶标高+850 m,矿区地形标高+878~+1025 m,寨郎沟水库蓄水面远低于矿区,水库对矿区开采活动影响较小。本矿山建设规模为5万吨/年,矿区矿层产于南华系下统大塘坡组第一段(通称含锰岩系)的碳质页岩中,严格受地层控制,层位相对稳定,为区内唯一可采锰矿层,矿体平均厚1.57 m,矿区资源量为77.80万吨,可采储量为41.8万吨,设计生产能力为5万吨/年,矿山服务生产年限为9.3年。
2 地质环境条件
评估区地势较高,冬季较寒冷,夏无酷暑,多雾雨,属中亚热带气候。年降雨量为1700~2200 mm,平均年降雨量为1945 mm。 每年5~8月为雨季,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左右。大气降雨是多雾雨、连绵小雨,雨季月降雨天数一般为10~15天,甚至多达20余天。冬季比较寒冷,极端最低温度-14.2 ℃,7~8月份气温最高,元月份气温最低,每年11月至次年2月为旱季,其月降雨量一般在50 mm以下,冬季多凌冻,12月和次年1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 ℃以下。
矿区位于乌江和沅江两大水系分水岭的乌罗—大屋水文盆地,属沅江水系。植被覆盖率高,发育季节性溪沟,水量受季节性变化影响较大。地表无大的河流,地表迳流流量小,水质较佳,可满足生产及生活用水。
矿区西面前进村内有一第四系(Q)下降泉,流量约为0.014~21 L/s,受大气降水控制明显,为前进自然村居民饮用水源。
区内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850 m(位于寨郎沟水库)。矿区开采标高为+490~+200 m标高,开采矿层位于当地最低浸蚀基准面+850 m之下。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地处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地处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遵义断拱贵阳复杂构造变形区之梵净山穹状背斜北东缘。矿区总体为一单斜构造,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35°~55°。以断裂构造为主,褶曲不发育,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展布。
褶曲:杨立掌锰矿段内的主要褶曲总的呈一单斜构造,褶曲呈舒缓波状起伏,走向北西、倾向北东、倾角35°~55°之间,矿段内第三条勘探线之北西地层走向呈近东西的舒缓变化,为杨立掌锰矿段内的主要褶曲。其次在F3附近,有一列列小褶曲发育,幅度均较小,轴向北北东10°~20°,向北北东倾伏,倾角45°左右,两小背斜或向斜之间距离为50~80 m,深延推测至矿层顶部逐渐消失,其它地段小褶曲不发育。
评估区位于梵净山穹窿北东缘,属中低山构造侵蚀溶蚀地貌,地形陡峻,切割剧烈,斜坡稳定性较好,溪沟发育,海拔标高+850~+1100 m,相对高差100~250 m。矿区地层主要为青白口系板溪群清水江组(Qbbxq),南华系下统铁丝坳组(Nh1t)、大塘坡组(Nh1d),南华系上统南沱组(Nh2n)、震旦系下统陡山沱组(Z1d)、留茶坡组(Z2L),寒武系明心寺组(∈1m)和第四系(Q)。
3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经实地调查,在评估范围内目前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
本次工作主要对评估区范围内的摩天岭斜坡、干沟门口东南侧斜坡开展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斜坡由青白口系至寒武系软质—半坚硬—硬质岩类岩组组成,其稳定性较好。局部地段由半坚硬的炭质页岩、灰岩等组成陡坡,亦未发现崩塌、地裂缝等现状地质灾害,稳定性较好。
同时,开展了对评估区内寨郎沟沟谷泥石流易发性调查评估,调查认为该沟谷固体松散物堆积较少,沟谷堵塞少,汇水面积较大,主沟纵坡降较大,沟口无泥石流堆积扇等,按泥石流易发性评分标准,属不易发。因此,寨郎沟谷在现状条件下形成泥石流的可能性小。综上所述,评估区内未发现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现状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矿山建设工程遭受现状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小。评估区地形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层岩性及其组合中等,地质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中等,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小,该区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类型。该项目重要性属较重要建设项目,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二级。
4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矿山地面工程中工业场地、主立井、回风立井、废石场建设时引发、遭受切(填)方边坡滑(坡)塌、废石场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矿山公路建设时引发、遭受切(填)方边坡滑坡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采矿范围内,锰矿上覆地层厚度部分均大于安全厚度(235.5 m),地下采矿引发及遭受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害性小;地面工程遭受地下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危险性小。
5 分区及防治措施
根据矿山地表场地和地下采矿工程建设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结果,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危害性等综合因素考虑,分别采用相应的防治措施,尽量避免矿山建设引发各种地质灾害而造成危害,主要采用下列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进行防治。
(1)工业场区:切、填方形成岩土质边坡,引发、遭受边坡滑(坡)塌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必须采取分段分级开挖、放缓边坡、抗滑支挡、分层夯实等防治措施;对废石场采取修建拦渣坝支挡措施。
(2)主立井、回风立井口硐脸建设形成的岩土质切、填方边坡,引发、遭受边坡滑(坡)塌的可能性大,危害性大,必须采取分段分级开挖、放缓边坡、抗滑支挡等防治措施;主立井、回风立井开挖深度大,井壁应作钢砼护壁等相应的井壁支护措施。
(3)地下采矿必须按相关规程进行规范开采,预留安全矿柱。
(4)坑道及采矿施工严禁放大炮震动。
(5)做好地表与地下的排水系统,加强抽排矿坑积水。
(6)对堆渣场必须采取抗滑支挡(挡墙等)工程防治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造成危害。
(7)应建立矿山地面、地下移动变形观测系统,并参照相关规定,加强对矿区地质环境的监测,根据观测结果,预测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及危害对象,并提前采取可靠的防治措施。在未采取工程措施的情况下,严禁对新产生的矿渣随意堆积在斜坡地段。
参考文献
[1] 程孝华,丁恒,王建顺,等.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现代商业,2009(4).
[2] 黄雅虹,吕悦军,张世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及相关技术问题评述[J].震灾防御技术,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