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博涵
摘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中职教师应如何紧扣学生实际,巧妙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问题因素,精心设问,从而促进中职生数学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对此,本文从“问题导学”模式的设计原则、有效结合思维切入点导入问题、有效结合思维发展点导入问题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中职数学;问题导学;设计原则;思维发展
中职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不少中职生由于知识基础的局限性对数学不感兴趣。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如果教师能巧妙挖掘教材中蕴含的问题因素,精心设问,就能有效引导学生突破思维盲区,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职数学基于“问题导学”模式的设计原则(1)问题设计要充分结合中职生的认知基础。中职生由于本身数学基础相对薄弱,教师设计问题导学时就要考虑学生在思考、回答问题过程中会出现的情况,要事先对班级学生进行一个预设,考虑各个学生的基础,设计的问题难易要有一定比例,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空间,同时,呈现出由易到难的特点,使学生借助问题能深入数学内容,掌握数学知识。
(2)问题设计要能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纵观中职数学教材,不少内容推理性强,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维训练点,通过精心设计问题有效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帮助学生突破思维难点,从而让中职生借助问题能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虽然不少中职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比较薄弱,但有的学生在学习上还是有一定潜力的,如果教师能将教材中的难点通过问题启发的形式让学生去思考,就能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盲区,从而使其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数学知识,最终产生克服困难的信心。
二、有效结合思维切入点导入问题,提高思维能力由于中职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而中职数学抽象性又比较强,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巧妙地将抽象的内容分解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的小问题,从而有效切入探究内容。当学生发现经过自己的思考能逐渐解决问题时,心中就会产生成就感,从而产生探究的兴趣。
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函数的概念,学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函数本身比较抽象,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在初中就学过了函数的定义。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入手,列举利用函数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渐将初中学过的函数知识回忆了起来。接下来,教师提出问题:“一辆汽车在一段平坦地道路上以10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2小时。①在这个问题中,路程、时间、速度这三个量,哪些是常量?哪些是变量?②如何用数学符号表示行驶的路s(km)与行驶时间t(h)的关系?③行驶时间t(h)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这些问题有效地将抽象函数分解为学生容易接受的问题,学生就会在回答问题的过程逐步深入到函数的性质,他们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函数的有趣。
三、有效结合思维发展点导入问题,提高思维能力数学是一门思维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较多的不可控因素,教学过程呈现了动态变化的特点。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紧扣学生的思维发展点,巧妙结合教学难点的突破导入问题,使学生借助问题更好地突破思维发展区,从而获得能力的提升。
如在学习《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时,为了发展中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师先创设情境,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有特色的建筑物,并出示问题: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忆、交流。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并借助课件,让学生初步感受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物体,并进行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辨棱柱、圆柱、棱锥,再引导学生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研究它们的异同点。当学生对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理解之后,教师再次抛出问题:①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②棱柱的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虽然学生在前面的观察与推导下,对本课内容有初步的理解,但学生的思维还是表现较强的不稳定性,而这两个问题能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思考,他们会在解决问题的过程达到对知识的完整理解。
总之,要想让中职生对数学产生兴趣,需要教师紧扣中职生的认知基础,认真研读数学教材,巧妙抓住问题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特点,精心设问,从而化解教学难点,促进中职生更好地学习数学,从而获得能力的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