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冬梅,王周凯欣,颜时姣,董东栋,符 琳,李 萍,王茹英,王华民 (海南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海口571101; 通讯作者)
自1995年我国实行各高校自主招收留学生政策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高校教育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其中,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数增长最为迅猛,规模现已居来华留学生各专业第二位,学历留学生各专业首位[1]。来华医学留学生人数增长以临床医学本科(英语授课)为主。然而我国留学生临床医学教育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教学质量也出现了下滑现象。为此,教育部于2007年颁布了《来华留学生医学本科教育(英语授课)质量控制标准暂行规定》。
本次研究的目的是通过调查某医学院校的来华临床医学(英语授课)留学生的教学现状,了解我国来华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教学现状,分析现存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对策,以期为该校或国内同类高等院校的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教学提供参考。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某医学院校的来华临床医学(英语授课)本科五年级留学生。他们已经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在华医学教育过程,包括基础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学教育两个阶段。授课的语言为英语,国籍主要是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如巴基斯坦、印度、约旦、加纳、纳米比亚等。该校来华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接受医学教育的模式和文化背景与我国其他招收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生的情况相同,其调查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国来华临床医学本科留学生的整体教学情况。
本次研究的方法是问卷调查,问卷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个人信息、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质量。共发放问卷160份,收回有效问卷98份。问卷回收后,通过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果。
2.1 来华临床医学留学生教学效果不佳,师资匮乏为了解该校留学生对所授医学课程的满意程度,课题组在调查对象中进行了一次授课课程满意度调查,结果详见表1。
表1 留学生对所授课程的满意度调查表 (%)
调查结果显示:留学生对基础医学课程的满意度比临床医学课程的满意度高。通过个别访谈,我们也了解到大部分学生只对临床医学课程的负责人满意或认可(如学生只对内科学教研室的7名教师中的一位教授表示认可)。
该校遴选留学生师资的一次数据也显示:所有参加遴选的教师中有31.1%的教师是外聘教师,68.9%的教师是本校教师。而在本校教师中只有44.8%的教师基本上符合要求,剩下的24.1%教师需要再培训才能达到上岗要求。符合要求的教师主要集中在专业基础课程,需要培训的教师和外聘教师都主要集中在临床专业课程。
上面的数据从一个侧面说明,留学生医学专业课程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尤其是临床医学课程。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临床医学教师临床工作繁忙,无暇顾及留学生课程,但是与教师对留学生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不无关系。许多领导和授课教师都认为留学生的课程属于计划外的教学工作,部分领导甚至以是否能“赢利”为衡量留学生教育是否应该继续开展的标准。
2.2 教师英语水平发展不平衡,医学课程教师英语水平有待提高 语言是沟通的基础,语言障碍会给留学生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如果在传授专业性强、术语众多的医学知识时有语言障碍,问题会更加突出。由于没有完善的遴选英语授课医学师资的体系,该校在遴选时只能以“是否有出国经历”和英语过级情况作为衡量的标准。根据该校英语授课留学生师资库统计,只有43%的教师有出国经历,其中又只有30%的教师的国外留学或工作经历是在以英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同样,本次调查数据也显示:38%的留学生认为“在学校学习期间最大的障碍是语言障碍”,54%的留学生认为“教师的英语水平应该提高”,43%的学生认为“教师能说流利的英语会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许多学生认为“(教师)英语水平不高,(学生)汉语水平不高,因此没能学到足够的知识”。而对医学教学非常重要的两项基本功“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留学生来说似乎已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了,只有1%和17%的学生分别认为“教师有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更多的临床经验会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
上面的数据说明该校医学课程师资的英语水平不高。另外,承担课程的各教研室间的英语水平发展也不平衡,有些教研室的英语水平高较高,如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课程。有些却完全依赖外聘教师,如解剖学、儿科学、精神病学、传染病学、法医学等课程。有的教师专业知识扎实、教学经验丰富,但英文水平偏低。有的教师英文水平较高,但教学经验不足。这两种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各教研室。医学课程教师的英语水平限制了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纵使有满腹的知识,也只能是“茶壶里煮饺子”,给教学效果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3 留学生汉语水平低,语言沟通困难影响教学效果 汉语是医学留学生的必修课,可以方便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也可以满足实习阶段接触病人的需要。实习是医学留学生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临床医学留学生的实习有两种选择:一是回国实习,二是留在中国实习。留学生回国实习没有语言障碍,但实习医院与我国医学教学水平的差距较大,学校管理和监控不到位,难以保证实习质量。留在中国实习的最大问题是语言障碍,许多留学生无法与病人和医务人员沟通。据了解,我国培养的医学留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对生源国的医学教育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生源国如印度、尼泊尔、斯里兰卡、约旦和巴基斯坦的部分省份都已明确表示不接收在中国学医的本国学生回国实习。在中国实习即将成为留学生实习的主渠道。因此,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留学生有必要学好汉语。
调查结果显示,分别有74%和59%的留学生认为“有必要学习汉语和医学汉语”。75.9%的留学生认为“汉语听说能力强对询问病人的信息及查房有更大的帮助,认读能力对化验单、检查结果和查阅一些医学文献很有帮助。”但由于汉语不是教学语言和汉语教学本身存在的问题,留学生汉语水平普遍较低。许多学生认为“(学生)汉语水平不高,因此没能学到足够的知识”。带教教师也普遍认为留学生“无法使用汉语询问病人的病史及进行查房,较难与除了带教教师以外的医务人员进行交流。”
2.4 教学管理不到位,留学生组织纪律性不强 留学生教学是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管理制度和经验。而留学生的学习特点又与中国学生不同,他们上课时反应积极,喜欢提问题,乐于与教师沟通。但该校仍沿用与中国学生相同的课程教学方法,以传统大课讲授为主(一个班100多人),实验为辅,期末进行一次性闭卷考试。加上前面提到的语言问题,授课教师认为该校留学生的课堂纪律普遍较差,学生迟到、早退、旷课情况严重。教师也存在迟到、擅自缩短或更改上课时间的现象。尤其是见习带教阶段,带教老师经常提前下课,不能保证完整的课时或采取“放羊”的方式,在学生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2.5 缺乏统一的英文版医学教材 教材是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载体,是学生学习的向导和教师教学的基本工具。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该校各门留学生医学课程包括见习、实验或实习指导,均需要相应的全英文版课本。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无针对留学生医学全英教学的教科书,因此,教师和学生都没有统一的教材,授课教师只能自行搜集教学资料和信息,学生自行选购各国不同版本的教材,教材版本不一,教材的质量也参差不齐。少数学生甚至根本不购买教材,只是通过课堂笔记和教师课件学习。这些都为教师备课、学生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1 全面提高学校对留学生教学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扩大与国外进行教育交流的大背景下,我国已有几百所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来华留学生教育,现在仍有越来越多的高校正准备开展留学生教育。留学生教育已成为关系我国教育整体质量和国际化水平的大事。留学生教育涉及招生、教学和学生管理等各方面。因此,必须首先提高领导及教师包括学校高层领导、二级院系领导、教研室主任及教师,尤其是与临床教学有关的部门领导和教师,对留学生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其次,学校必须从政策、人力、物力、财力上真正确保留学生教学成为我校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临床学院及其他非直属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主管教学的领导要亲自过问留学生教学,为留学生教学排忧解难,教研室主任亲自抓留学生教学,各临床教研室要把留学生教学工作纳入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3.2 进一步完善留学生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教学管理,努力实现标准趋同化,管理趋同化 “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是社会有序的保证,也是教学有序进行的有力保证。该校应进一步加强留学生“建章立制”的工作,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包括学生管理和教学管理制度,并做到严格执行,做到“有法必依”。
趋同化是留学生管理的国际趋势,也是我国多年来留学生教育管理中的成功经验。在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中,我们要把留学生纳入中国学生的教学管理体系。努力实现留学生的管理:在临床教学上,达到本校中国学生毕业生的水平,实现学生回国成为执业医生的目标;在实习标准上,与中国学生采用同一实习大纲和考核标准;在学生管理上,尽量与中国学生趋同管理,除适当考虑留学生用餐的特殊性外,其他方面,如日常出勤、请假制度均需与中国学生相同,不考虑留学生的特殊性[2]。
为了便于实施趋同化管理,建议采取“部分趋同”到“全部趋同”的方式,先选取少量英语水平高的同专业的中国学生与留学生组成“全英班”,再过渡到所有留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管理的最终目标。
3.3 完善留学生课程设置,夯实学生基础,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 由于来华医学留学生国籍不同,来中国前所接受的教育体系和背景不同,因此来华前的数理化基础相差较大。部分在数理化等方面有欠缺的学生入校后也并没有得到补习,这也成为导致各国留学生的医学专业知识学习效果悬殊的重要原因之一。建议该校适时为留学生增设相关基础课程,夯实留学生基础。另外,还需增加临床技能实习机会,增强留学生临床技能培训。
为了让留学生学好汉语,改变过去“汉语课”形同虚设的局面,消除留学生抵触汉语学习的情绪,必须明确留学生汉语教学要求和汉语学习目的,引进HSK(汉语水平考试),建立留学生汉语学习阶梯式激励机制,丰富汉语课程内涵,增设汉语文化课、医学汉语课,增强留学生汉语学习的实用性,提高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加强留学生汉语教学科研工作,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使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和当今中国社会,有效促进留学生基础医学知识学习与临床学习的完整性,最终达到增进中外交流的目的。
3.4 加强留学生师资队伍培养,改变教学方法,实行小班教学,统一使用英文原版教材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是教学的保证。留学生教学需要培养一批有责任心强、专业知识扎实和英语交流能力强的教师队伍。该校应尽快建立并完善留学生英语授课师资认证制度和教师岗前培训制度,开展授课后效果调查与考核评估。为创造与国际接轨的良好办学环境和条件,建议学校加大对全英教学师资培养的力度,加大经费投入,以国内、国际合作的方式,定期选派优秀师资、课程负责人和留学生教育管理人员等深造和交流,进一步实现与国际接轨。
针对留学生踊跃发言、喜欢提问的学习特点,留学生教学应实行小班教学,加强课堂互动和课堂讨论。建议学校采用国际医学教育理念,通过PBL、案例教学及早期临床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国际化思维方式。多采用原版英文教材或国内高质量的英文改编教材作为基本教材,既培养留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教师在英语和专业方面得到锻炼和提高,取得更佳的教与学的效果。
3.5 进一步扩大招生范围,建立并实行留学生入学选拔制度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来自巴基斯坦和约旦。以前由于招生规模的限制,该校在留学生入学时,没有对留学生的质量进行控制。调查数据显示,34%的留学生“选择该校的理由是录取容易”。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进一步扩大,留学生的质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滑现象。该校应该在招生的源头把控留学生的质量,实行留学生入学选拔制度,为保证留学生教学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校近年来的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本科教学存在师资缺乏、教学管理落后,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但该校的医学留学生教学水平在不断探索中也得到了较快的提升和发展。留学生教育在促进该校医学教育的国际化和国际旅游岛建设方面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我们相信,只要该校各级领导和教师统一认识,进一步强化留学生教学的质量意识,不断探索教育国际化模式,一定能培养出适应全球化趋势的国际医学人才。
[1]于富增.改革开放30年的来华留学生教育[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16.
[2]张力元,陶滢,王琛,等.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教学初步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0,2,7(4):113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