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爱玲
(河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
语料库一经问世,人们就意识到它在外语教学中的广阔应用前景。英国伯明翰大学的Johns教授就在伯明翰大学教授留学生英语时,尝试将语料库结合在语言教学中。上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学者开始引介这种新的研究理念和视角,并逐渐尝试将语料库应用到我国外语教学的各个方面。然而,目前来看,广大普通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充分利用语料库的人并不多。语料库辅助的教学还未能切实进入课堂教学。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然而语料库应用于外语教学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探讨语料库辅助外语教学的理论依据,促进语料库辅助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教学效率具有积极意义。
外语教学是语料库语言学的重要应用领域。语料库语言学收集实际使用中的语言事实作为研究对象,对真实语言交际的词汇、句法、语义、语用、语篇等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描写,其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在教学大纲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取、教材的编写和教学目标的制定等。特别是在具体的外语教学和学习中,语料库及其检索软件一直发挥重要作用。Barlow[1]就做过总结,认为语料库可以用来进行语言应用的对比研究,如本族语者与语言学习者的比较、标准英语和学术英语的比较、书面英语与口头英语的比较等;可以用来对教材、阅读材料的语言特征进行分析,还可以设计习题和创设学习活动,以及进行词语辨析,等等。这些都是运用语料库及其检索软件进行语言教学的应用方式。近年来,语料库语言学在语言意义构建单位和表达范式的研究方面也出现了一批包括“词汇语法理论”和“短语理念”等创新性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发展对外语教学产生了一定的触媒作用,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外语教学理念改革方面的思考。如,词汇教学是教单词还是教短语搭配?教搭配是仅教词汇和语法形式还是要扩展至教语义或语用搭配?词汇和语法是分开教还是一起教[2]23?目前,国内外不少学者提出了语料库的“教学加工”(pedagogic processing)理念,对于如何让语料库更有效地走进语言教学大纲的设置、教材的编写、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实施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了深刻反思[2]23。
3.1 图式理论依据
Bartlett在1932年首次提出了图式理论。他认为图式是对先前反应或经验的一种积极组织,是储存在学习者大脑中的信息对新信息起作用的过程及学习者知识库吸收新信息的过程[3]。后来,Rumelhart[4]对这一理论进行了发展完善,把图式理论解释为以等级层次形式存储于长时记忆中的一组“相互作用的知识结构”或“构成认识能力的建筑砌块”。图式理论强调人的已有知识结构对当前认知活动的决定作用,是“人们用已有的结构来记住新资料的一种方法”[5]5。人们在理解信息时,储存在大脑中的图式(已知概念、过去经历等背景知识)会与新信息联系起来。一旦输入信息与这些图式相吻合,图式便会起作用,完成对信息的接受、解码、重组和储存。因此,某一信息与我们的认知结构网络建立的联系或认知支点(cognitive foothold)越多,图式就越容易被激活和提取,该信息也越容易被大脑吸收储存。语言对外部世界及思想内容具有指称与承载的功能,因此语言的习得与发展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图式的建构过程。Aston[6]认为图式的建构需要在自然语境下大量地、重复性地接触语料,并对语料不断分析和综合。如学习者用英语对某一事件进行有效交流或陈述时,既需要与该事件知识匹配的词汇及搭配等具体、细化的图式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又需要对事件的前因后果、发展变化等进行组织安排的程序性图式知识。语料库所选用的语料都来自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文本或话语,语料的真实性特点有利于构建自然真实的语境。语料库索引工具可以给学习者呈现大量高频出现的索引行,有利于学习者反复接触近似语境,并进行分析归纳。因此语料库特有的资源、工具和检索软件可为学习过程中建构和重构各种图式提供便捷、有效的帮助[2]。可见语料库辅助外语教学体现了图式建构的过程。
3.2 建构主义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创始人Piaget[7]提出了认知是一种以主体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观点。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以下三点:(1)学习者是学习的主题,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2)“情景”的重要性;(3)学习过程中的互动与协作。
语料库运用于语言教学能够为以上三点的实现提供条件。首先,语料库辅助的语言教学可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自主主动建构。在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中,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主动思考,对原始语料进行分析、归纳,假设、发现和总结,从而探求语言使用的规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发现者和探索者,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是自身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者。其次,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可以实现“情境教学”。语境是理解语言的主要前提,也是语言交际的基础。学习跟真实的或近似真实的情境相联系,是一种对真实情境的体验。只有在真实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社会交互作用,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学习者才能积极有效地建构知识,重组原有的知识结构和体系[8]44。在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中,语料库强大的检索功能可以提供大量的自然地道原始语言材料,创造真实的、有意义的语言使用环境,帮助学生体验语言在不同语境中的确切用法,发现语言使用的规律,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掌握和内化,从而灵活、得体地运用语言。第三,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体现了建构主义的“互动协作”原则。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中,面对数量庞大的语料,单个学生往往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归纳出语言使用的规则,这就要求学生与同伴建立合作小组,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有时还需要教师的加入,通过合作和互动获得最大产出。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中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及师生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好地实现学习者自身知识体系的意义建构。
3.3 输入、输出假设理论和模因论依据
Krashen[9]提出语言输入假设,主张语言习得的一个主要条件是理想的语言输入,强调了输入在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中的作用。针对语言输入假设的不足,Swain[10]在1985年提出了语言输出假设,阐述了输出对语言习得的作用。语言输入理论以理解语言为基础,强调语言输入是语言习得的基础,没有语言输入就没有语言习得。语言输出假设以语言使用为基础,强调输出能给学习者提供反馈信息,使学习者进行重新修正,从而产出准确恰当的语言。输入是习得的先决条件,输出是习得的必经之路,也是输入的最终目的。二者要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有助于二语习得。
模因论的核心概念是模因,模因概念的核心是模仿。模因论认为模因是人类文化传播的复制因子,模因可以通过模仿得到复制从而实现人类文化的传播、发展和进化。二语习得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Heylighen[11]认为,模因(包括语言模因)的成功复制和传播包括同化、记忆、表达和传播四个阶段。实际上,模因的成功复制和传播过程体现了语言输入和输出过程的有机结合。语言的输入过程其实就是模因的同化和记忆过程,而语言的输出过程则是学习者对内化的模因进行表达和传播的过程。
语料库是大量真实情景下使用的自然语言的集合,具有真实性、可理解性、内容丰富多样性等特点。特别是语料库的丰富资源可以提供不同难度的语言材料,从而使用于不同水平的语言学习者,保证可理解性输入及输入材料处于i+1的水平。可见相对于教师仅凭经验、语感或按照语法规则设计甚至臆造的少量的例句而言,语料库资源能够满足理想输入的要求,能够提供学习者大量的可模仿的理想语言模因。并且,教师还可以利用语料库资源和软件设计一些难度、内容和形式上可以满足不同水平学习者特定要求的练习和测试题,帮助学习者练习和强化输入,加强模因的同化和记忆。然后教师可以根据所输入内容设计相关的课堂活动,如选取一些跟所输入内容相关的段落供学生阅读、复述或听写;或者让学生运用所输入内容进行对话、讨论或故事编写;也可以让学生模仿输入内容进行写作训练。这些课堂活动,给学生提供练习、巩固、使用和修正输入内容的机会,使输入内化成学习者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能力的一部分。
3.4 注意假设理论依据
Schmidt[12]的“注意假设”(noticing hypothesis)认为没有“注意”作为前提的学习是不可能的。注意是把输入转化为吸收的充分必要的条件,是二语习得的核心。他提出6种影响注意的因素,位居第一和第二位的两个因素是频率和凸显性。频率越高、凸显性越强的输入形式就越能引起注意,也就越有利于语言的内化和习得[13]。此外,对于某些不常出现的内容也会因其超常的低频率而引起注意。然而语言输入浩瀚无际,实际使用频率很高的语言常常会分散在不同的输入中,从而降低其出现频率和凸显率导致不太容易引起注意。语料库集中了大量实际使用中的语言,语料库软件可以统计某一节点词在整个语料中的出现频率,并能以“关键词的语境共现(Key Word In Context,缩略为KWIC)”方式即以节点词为中心呈现索引行。这些集中并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索引行就会更直观地凸显该节点词使用的频率、搭配及使用规律。这种特殊的呈现方式使得本来在单个语篇中不易体现的某些语言特征更容易受到学习者的注意,正如Tribble[14]所说的“使不可见的成为可见的(make the invisible visible)”。因而语言模式更容易被洞悉,输入内容更容易吸收和内化。
3.5 词块理论和词汇语法理论依据
1993年Lewis[15]提出的词汇法(thelexicalapproach)给词汇下了一个新的定义:词汇是许许多多词块(chunk)的集合,它们分布在一个具有生成力的连续体(Spectrum Generative Power)上,这个连续体描述的是词汇“创造新话语”的能力。Wray[16]把那些出现频率高、作为整体储存和使用的词语程式定义为词块。理论上,词块以整体形式存储在记忆中,使用时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可直接提取使用,能够提高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程度。研究表明,90%的自然交谈是通过那些半固定性词块实现,而不是仅仅通过单词或固定词组完成的[17]。Cowie[18]指出,学习者能否像本族语者那样流利地使用语言取决于他们是否掌握了大量的预制语块。因此,词块是语言记忆、储存、输出或使用的最小单位,因而也成为语言教学和学习的理想单位。
传统语言研究把词汇和语法完全割裂开来,认为语法和词汇是语言的两个基本构成部分,语法是语言的框架结构,词汇是填充材料。Sinclair[19]69认为这种“框架—填充物”的模式不能充分揭示语言的本质。他认为词汇与语法同等重要,并提出词汇语法理论,提倡以词汇为基础构建语言模式。词汇语法理论认为词项是构建语言意义的最基本单位而非传统语法认为的单个词。词项是指由一个或多个词组成的语言单位,通常与另一个词项搭配出现来表达意义[19]131-148。Willis[20]的词汇教学大纲(lexical syllabus)也提倡,在教学中应该将词汇放在其语法模式内予以呈现。同时,Sinclair和Renouf[21]也提出词汇大纲的思路和设想,并明确指出英语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语言中最常见的词形及其构成的核心用法模式、典型组合(combinations)。不管是词块还是词项,词与词之间的共选关系都涵盖了词汇、语法、语义乃至语用层面,它们体现了或长或短的意义单位“短语”。
语料库可以实现搭配的自动提取,KWIC检索特点使相关短语和搭配更直观明了。借助词性赋码的语料和合理的检索,还能够挖掘很多句法结构的类连接特征。语料库可以大批量地凸显延伸语境,使学习者充分考虑语言使用的关键语境,注重语言在现实语境中的使用范式、意义和功能,从而习得准确地道的语言。可见语料库语言学自身的语言理论为语料库应用于语言教学提供了词汇的概念与范畴,语料库辅助语言教学符合Lewis倡导的把真实语块作为语言学习基本单位的理念和Sinclair提倡的以词汇为基础构建语言模式的思想。
语料库应用于语言教学符合图式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等多个二语习得理论,体现了词汇语法一体性这一语言本质。语料库能够为外语教学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教学方法,甚至教学技术和教学理念,为设计教学大纲、选取教学内容、编写教材和制定教学目标提供科学支持。特别是语料库及其软件能够为语言学习者提供大量真实语境中使用的语言的频率、搭配、句法、语义及语用信息,帮助学习者习得准确地道的语言,同时培养学习者思考、总结和归纳能力。当然,语料库在语言教学中切实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需要研究者和语言教师等做出更大努力,如深入探讨语料库应用于语言教学的理论支持,加强对语言教师的语料库知识和理念的培训,使语料库成为语言教师必备的教学资源和信息技术,创建多模态语料库,即语料库与音频和视频相链接的、甚至是同步共现的综合性教学资源库[22]。随着语料库语言学的发展,语料库及检索工具的不断创建、开发和更新,语料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将会被不断运用到语言教学中,基于语料库的语词言教学研究也将得到不断发展和深化。
[1]Barlow,M.Using Concordance Software i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R].In Shinjo,W.et al.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ForeignLanguageEducation and Technology.Kasugai,Japan:LLAJ&IALL.1992:364-373.
[2]何安平.语料库语言学和中国外语教学[J].现代外语,2010(4):23.
[3]Bartlett,F.C.Remembering[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4]Rumelhart,D.E.Schemata:The building blocks of cognition[A].In Spiro,R.J.et al.(eds.).Theoretical Issues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Perspectives from Cognitive Psychology,Linguistic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ducation[C].Hillsdale,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d,1980:33-58.
[5]桂诗春.记忆与英语学习[J].外语界,2003(3):2-8.
[6]Aston,G.Corpora in language pedagogy:matching theory and practice[A].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C].Eds.G.Cook and B.Seidlhof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7]Piaget,J.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 London:Routledge&Kagan Paul L td,1972.
[8]丰玉芳.建构主义学习设计六要素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6).
[9]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10]Swain,M.Communicative Competence: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S.Gass,C.Madden.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Rowley,M A:New bury House Publishers,1985.
[11]Heylighen,F.What makes a meme successful?Selection criteria for cultural evolution[A].In Jean,R.(ed.).Proceedings of the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Cybernetics[C].Belgium:Namur,1998.418-423.
[12]Schmidt,R.W.The Role of Consciousnes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90(2):129-158.
[13]Gass,S.&L.Selinker.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n Introductory Course(2nd edition.)[M].Mahwah,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2001.
[14]Tribble,C.Concordancing and An EAP Writing Programme[J].CAELL Journal,1990(2):10-15.
[15]Lewis,M.TheLexicalApproach:ThestateofELTandthe wayforward[M].London:LanguageTeachingPublications,1993.
[16]Wray,A.Formulaic Sequ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Principles and Practice[J].Applied Linguistics,2002(4):463-489.
[17]Nattinger,J.&J.DeCarrico.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0.
[18]Cowie,A.Phraseology[A].In Asher,R.(ed.).The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Vol.6)[Z].Oxford: Pergamon Press L td,1994.
[19]Sinclair,J.Trust the Text:Language,Corpus and Discourse[M].London Routledge.2004.
[20]Willis,D.The Lexical Syllabus[M].London and Glasgow:Collins ELT,1990.
[21]Sinclair,J.&A.Renouf.A lexical syllabus for language learning[C]MC.R.McCarthy.Vocabulary and Language Teaching.London:Longman,1988.
[22]杨惠中.语料库语言学和中国外语教学[J].现代外语,2010(4):42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