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霞+徐晓林
近年来,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是教育部呼吁的重点。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振兴的希望。因此,在中小学生中开展阳光教育事业也就成了一项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在深入分析阳光教育内涵的基础上,针对现代中小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提出有效的实施阳光教育的策略,帮助中小学生成长、成才。
中小学生 阳光教育 实施策略
当前,许多中小学教师急功近利,盲目地追求成绩或者升学率,同时,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致使孩子们每天埋在书海,几乎没有娱乐放松的时间,使许多中小学生出现了学习迟钝、麻木不仁、合作交流能力差、自理能力差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他们失去了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快乐。阳光教育是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教育理念。阳光教育用一种科学的理念告诫家长、学校、教师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使其幸福成长。
一、阳光教育的内涵
阳光教育这一理念,是一种现代教育思想,也是系统的教育理念。它是针对现代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而被提出来的;是受了当代教育思想如赏识教育、激励教育等的启示,在吸收这些教育理论精华的基础上而被提出来的;是在对学校现实生活如教学方法与形式相对陈旧,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等思考后而被提出来的;更是为了适应社会转型和教育改革的需要而被提出来的。阳光教育这一理念,最早是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广少奎在2004年《阳光教育论》一文中提出。周洪宇教授将阳光教育定义为:“教师用爱心来关怀、理解、激励学生,使他们成为性格活泼、自立自强、合群合作的一代新人的一种教育。”[1]
目前,关于阳光教育的内涵,存在一些不同的理解和观点。大多数研究者采用周洪宇教授的阳光教育定义。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种观点:一种是侧重于阳光教育体系的建构,一种是侧重于阳光教育的具体内容,还有一种是侧重于阳光教育的过程。阳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出一批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学生,还原教育最初的本质以及响应国家教育的号召,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其次,阳光教育可以减轻师生的压力和负担,让他们获得轻松和自由,让他们拥有健康的人格和积极的心态。最后,阳光教育也是在用一种发展的眼光来对待学生,坚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学生的美好未来而努力。阳光教育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关爱性、教育性等特点,它能改善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带着一颗阳光的心面向未来。因此,阳光教育不仅成为一种需要,更成为一种必然。为此,笔者认为所谓阳光教育是指家长与教师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在给予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中小学阳光教育的实施策略
1.家庭中的阳光教育:构建和谐家庭
(1)营造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
按照阳光教育的理念,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家长应该营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一种安全感和舒适感。这就需要家长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夫妻要和睦,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其次,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关爱,而且,这样的关爱是均等的——爸爸对妈妈的爱、爸爸对孩子的爱、妈妈对爸爸的爱、妈妈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爸爸的爱、孩子对妈妈的爱是一个等边三角形。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等边三角形的家庭关系,才是最和谐、最温暖的家庭。最后,家长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日常生活环境,以熏陶孩子健康成长。这就需要家长的休闲娱乐活动是健康的、积极的、阳光的。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也一定是健康的、积极的、阳光的。
(2)阳光的教养方式
根据阳光教育的理念,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同样也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着很大的影响。这就需要家长运用阳光的教养方式对待孩子。首先,家长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给孩子适当的指导、正确的引领,让他们多接触不同的事物,多参与不同的活动。不要每天只会督促他们学习,给他们太多的压力。那样只会使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受到创伤,使他们每天在担惊受怕和痛苦中生活,严重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其次,家长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现在已经不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年代,应该多用道理和真实的事例来告诫孩子,让他们自己领悟人生的真谛,让他们享受本应该属于他们的幸福童年。同时,在当今这个社会,不是只有高学历就可以,而是要全面发展,所以,父母应多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发现他们的兴趣点所在,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去发展。最后,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比较多,孩子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但父母也不要过分溺爱孩子。什么事都为他们做好了,这样只会让孩子经不起挑战,遇到困难就退缩,不敢面对。所以,家长们应该从小抓起,关爱但不放纵他们,指导但不替代他们,把他们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让孩子们自己学会承担自己的责任。这样,孩子们才会是真正的成熟,才会真正适应这个社会,不被社会所淘汰。
2.学校中的阳光教育:完善学校机制
(1)注重学校软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软环境”是指学校中客观存在的、主要由教师控制和掌握的、经常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条件,因此,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学校“软环境”建设,首要任务就是要塑造阳光的教师。阳光教师,这无疑是对教师的极高要求和极大挑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态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尤其是师源性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学校要实施阳光教育就要先培养出一批有阳光心灵的教师。第一,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现在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教师要不断地汲取先进的知识,尤其要多了解社会、历史、文学、哲学、地理等知识,充实自己用科学健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其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第二,开设教师心理健康课和教师心理咨询室,普及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使其重视心理学的作用,并能很好地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定期为教师上心理健康课,减轻他们的压力,并为他们做心理健康测评,开设教师心理咨询室,让他们用健康的心态去面对孩子。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可以为学生塑造一个完美的形象,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健康的学习气氛,感染学生,把快乐传递给学生,使其健康成长。第三,提高教师的德育水平。这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想要阳光教育顺利地开展下去,教师必须用一颗阳光的心去教育阳光的学生,用一颗爱人的心去哺育可爱的学生。多反思多探索,不要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也要注重其品德方面的养成,培养一批品德兼优的学生。
(2)开展阳光活动教学
近年来,不少研究都重视活动教学的作用,它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实现对积弊深重的课堂教学的根本性变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主动探索的基础上,促进他们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多方面发展。同时,教师应该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多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要只盯在学生的问题行为上,应该关注学生的优点,发展他们的优势,每一位学生,无论他们的背景、潜力如何,都有着向积极、成功发展的潜力,多鼓励一些,少批评一些,多了解一些,争取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促进他们的积极发展,不要一味地只抓学习,只求升学率,培养一批除了学习什么也不会的痴才,大事不敢做小事不愿意做的狂才。应该注重全面的发展,课堂上多倾听,多交流,了解学生们的心声,充分地尊重与信任学生,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发展,自信面对未来生活的挑战。同时,按照阳光教育的内容,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智商、情商、意商三方面的全面发展。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们传授知识,开发他们的智力,更要注重他们情商和意商的培养。一个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情商,和童年时期的教育培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中学时代培养他们的情商至关重要。我们要想培养人格健全的人才,就应该重视对学生的情商培养:以发掘学生情感潜能为突破口,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并茂,完善为人涵养,健全性格素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加活动或到社会上去实践,比如第二课堂、排球队、足球队、舞蹈队等。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关爱他人,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等。意商即克服困难、支配调节的能力,是形成才智的基础,初中生由于年龄特点,正处于发展智力、增长知识阶段,同时也是自控能力最差的时期,具有良好的自控能力,不仅在学校有用,对于他们离开学校后,走上社会,仍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学会独立面对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使学生遇到困难不退缩,磨练自己的意志和顽强的精神,让他们能够应对未来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减少风险,快乐成长。同时,也使他们的德、智、体、美、劳以及合作能力得到发展,成为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3)实施人性化的学校管理
开展阳光教育首先是要实施人性化的教学管理制度,这也是所有教师和学生一直以来的心声。教学应该确定“以人为本”的阳光教育理念,把教学管理的触角延伸至管理的每个角落,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理解和接受。把加压和减负相结合,把规范和灵活相结合,同时,应该多展开调查,多听取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然后建立适宜的管理制度,充分尊重教师,尊重学生,做到公正化、民主化,构建有利于师生生命成长的校本教研文化,为教师专业发展和新课程实施提供阳光化管理环境。
3.社会中的阳光教育:营造育人环境
社会环境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它和家庭、学校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双向的关系,它们共同影响着中小学生的健康发展。布朗芬布仑纳的生态系统理论指出,生物因素和环境因素交互影响着人的发展的许多重要方面,他将环境可分成四种不同的系统。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2]微观系统指个体活动和交往的直接环境;中介系统是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外层系统即邻里社区、父母的工作单位、亲戚朋友等对孩子的影响;宏观系统不是与孩子直接接触的环境,而是指文化价值观、法律、风俗习惯等,它对孩子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它存在于微观系统、中介系统和外层系统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儿童生活经验的获得。他认为每层环境系统都对个体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都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优化社会环境需要从这四大环境系统着手。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相亲相爱,尊老爱幼,家庭温暖、平等。建立完善的学校环境,学校首先要园林化,绿树成荫、花香四季的学校环境,适合师生学习、活动与休闲,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下学习;其次要信息化,学校的教育教学设备要先进,数字化程度高,多媒体等设备要在广大师生中广泛使用,拓宽教师和孩子的视野;最后要和谐化,学校管理井然有序,教师之间友好尊重,学生之间相亲相爱,师生之间也处处充满亲情。建立家校之间的密切联系,家长与老师经常沟通交流,对孩子充分地理解与尊重,优化孩子的中介系统。搞好邻里关系、同事关系、朋友关系,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优化孩子的外层系统。宏观系统的优化是靠全社会的努力,管理部门应该严格审查不健康的大众媒体,如不健康的广告、网络游戏、小说等。防止一些不健康的宣传侵蚀孩子们纯洁的思想,同时,对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应该严格打击和制裁,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懂得善恶美丑,净化心灵净化思想,顺利度过一系列“危机”时期。这样才可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健康成长。
三、小结
中小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心理生理逐渐成熟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发展直接决定着个体未来发展的成败。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状态对以后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个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学习压力大、情绪波动大、人际关系不和谐等。要顺利地克服这些困难,需要家长的关爱和理解,需要教师的尊重和支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已经刻不容缓。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多强调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多落实一些应对措施。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从自身做起,从实际做起,为孩子营造一个真实有效的心理健康环境,为了孩子的明天而努力。
只有勇于探索、积极创新,才能将各种教育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构筑起现代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体制和方法,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阳光教育之路。
——————
参考文献
[1] 周洪宇,广少奎.“阳光教育”论.中国教育学刊,2004(1).
[2] 刘杰,孟会敏.关于布郎芬布伦纳发展心理学生态系统理论.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2).
[作者:张文霞(1981-),女,吉林东辽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在读博士;徐晓林(1991-),女,吉林洮南人,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硕士。]
【责任编辑 王 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