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创造性教育智慧的养成

2014-10-20 12:36陈建新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创造性智慧情境

创造性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映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的禁锢、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及应试教育环境的束缚影响了教师创造性教育智慧的养成。要走出教师创造性教育智慧缺乏的困境,就必须不断尝试研究性教学,以广博的知识涵养教师的创造性教育智慧,尊重教师形成自身教学风格,激发教师的内在工作热情,形成教师的职业自我意识。

中小学教师 创造性 教育智慧 养成

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指在具体的情境中,教师自主、理性、机智地选择自己的行动方式的内在品质。从大的方面讲,教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状态,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育智慧主要表现为教师对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和深刻洞悉、敏锐反应以及灵活机智应对的综合能力。[1]创造性教育智慧是教师创造的结果和沉淀,是一种面对不确定教育情境的能力,是一种转化理论、生成理论的能力,更是一种对待教育的意识和态度。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束缚下,一部分中小学教师把教学过程仅仅看作是告诉与被告诉的关系,严格遵守预设的教学模式和程序,把自身看作是执行特定任务或命令的工具,不敢有丝毫的创新和独立思考。这种教学理念导致教师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课堂教学情境时显得苍白和无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压抑和窒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新课程改革承认和关注课堂的生成性和不确定性,有效教学也呼唤教师创造性教育智慧的养成,这就要求教师摆脱教学中的工具状态,有目的地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教育智慧。

一、创造性教育智慧的内涵

1.应对复杂教学情境创造性驾驭的能力

教学过程本身的不确定性、多变性以及当前新课程改革所呈现出教学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都对教师敏锐洞悉、灵活应对、恰当调整教学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传统注重规范化、精确化、程序化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要在课前熟练掌握教材,把握教学大纲的要旨,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就能娴熟自如地站在讲台上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过程在高度技术取向的理念下设计得非常僵硬和死板,甚至一些老师只是在课堂上照抄照搬相同学科名师名家的讲课思路和程序,完全不敢有自己任何的思考和发挥。创造性教育智慧体现为教师面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能够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尊重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捕捉课堂情境反馈的信息,敏捷应对课堂中不断生成的教学资源,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共同得到成长。

2.对教育规律创造性实践和反思的能力

传统的教师发展观将教师看成是教学理论的“搬运工”或“复制者”,只注重了教师了解或使用理论的能力,而忽视了教师对理论的实践和反思。任何完美的教学理论若想获得长久的生命力,都离不开教师的主动参与和创造性的发挥。教学是有一定的方法或规律可以遵循的,但没适合所有学科所有教师的方法。拥有创造性教育智慧的教师,在不断的教育实践和反思中,能够将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融为一体,不断建构和生成新的教育理论,更好地指导自身的教育实践。

3.基于个体经验逐步形成教学风格的能力

在当今学校教育中,课堂上有知识少智慧、有理论少思想、有标准答案少创新思维的状况令人担忧,这与教师长期形成的一些课堂工作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很多教师习惯于盲目崇拜名师名家的教学流程或教学方式,照抄照搬别人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设计,唯独少了对自身教学风格养成和锤炼的反思。创造性教育智慧要求教师走出盲目崇拜和简单移植的误区,摆脱亦步亦趋他人教育经验的状态,在反观自身个性特点和教学优势及不足的基础上,基于个体经验,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适合自己及所教学生的教学风格。

4.是一种勇气和生存态度

创造性教育智慧归根结底是教师的一种勇气和生存态度。拥有创造性教育智慧的教师,摆脱了教师职业的谋生存状态和工具属性,不会把教学看作是一项不得不完成的任务,而认为是自身生命价值在教学工作中的体现。他们具有一种探索教育情境、完善教育活动的强烈意识和愿望,具有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创造性教育智慧不只是认识能力,而首先是一种生存态度。[2]有创造智慧的人,一定是有勇气的人,他要敢于面对现实,不会人云亦云,在问题和现实的矛盾面前有强烈的迎战冲动。

二、创造性教育智慧养成的阻抗因素

1.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体系的禁锢

传统的经典教学理念和体系强调教学的确定性、预设性、规范性和程序化,形成了严格有序的模式,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格格不入的,也束缚和压抑着教师创造性智慧的发挥以及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认识仅仅停留在知识授受的简单环节,而对于激发学生的课堂热情,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等功能认识不够,这使得教学价值的流失非常严重,本该丰富多样的教学过程被人为简单化成一个枯燥的知识传递的过程。传统的教学体系实际上是一个高度技术取向和工业化取向的操作流程,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被异化成一个个必须因循守旧、不可逾越的步骤,教师在严格执行和完成这些教学流程的过程中,个体创造性的发挥的空间极为有限,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教师创造性教育智慧的养成。

2.教师角色定位的偏差

很多教师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为知识的“搬运工”,接受学习中的“教书匠”,缺乏专业自主的“消费者”,而不是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不是拥有独立话语权的“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把知识搬到了课堂,运到了学生那里,教学任务就等于完成了;一部分教师尽管在课堂上看似以启发诱导的方式进行教学,但所有的问题都是人为引导着学生的思路到预先设计好的教学方案上,形成了课堂教学情境“表面的繁荣”。

3.应试教育环境的压抑和束缚

作为长期积淀下来的一种教育机制,应试教育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彻底根除的,它有其滋生的社会土壤和文化氛围。教师在这种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完全不去考虑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基本上也是不可能的。现时代的教师虽然有很高的教学技能,但他们不敢面对属于自己内心的、独特的体验,他们缺乏创造的激情,害怕独立面对会造成被人嘲笑或失败的境遇。学校教育中理性的至上、意义的缺失、精神的空洞造成教师面对创造性教学时显得恐惧、焦虑、孤独、无助和迷茫,这使教师的创造性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走向衰亡或者愈加趋向平庸。

三、创造性教育智慧养成的策略

1.摆脱传统教学体系的束缚,尝试研究性教学

要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创造性教育智慧,首先,教师要转变教育观、课堂观和学生观,把教育不仅看作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人才培养的过程;把课堂教学不仅看作是教学方案实施的过程,更是充满不确定性富有挑战和惊喜的过程;把学生不仅看做是接受知识的对象,更是一个个具有差异和个性的个体。其次,教师在反思传统教学弊端、推进课堂教学重建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重建课堂教学的操作体系,更重要的是要重建课堂教学的理论体系,重建课堂教学的哲学基础,重新认识教学的意义、价值与特点,要在理论认识上逐步走出传统的经典教学体系的大框架。教师要善于捕捉重组课堂信息,灵敏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变化,设计弹性的教学方案并及时对教学方案作出调整,不断生成新的课程资源,使课堂真正成为鲜活灵动、充满魅力的课堂。再次,教师要不断尝试研究性教学,把教学和研究紧密结合起来。传统教学将教师作为教学模式的执行者而不是研究者,使本应该充满新鲜活力和智慧挑战的课堂成为一成不变的教学车间,从而大大减少了涌现新的问题的可能性,减少了教师探索创造的空间,也无法形成教师的创造性智慧。新课程改革打破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再依赖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操作模式,而需要以研究的意识和心态对待教学。教师要想成为充满创造性教学智慧的老师,就必须突破单一传授既定的文化知识与经验的局限,而把学生引向更广阔的活生生的社会和生活世界中来;就必须摆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劳动,把自己引导到教学研究相结合的道路上来。

2.以广博的文化知识涵养创造性教育智慧

首先,教师具有崇高的教育理想,使自身成为具有独立思考和自由精神的人。[4]只有具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教师才会在教学工作中不盲从,不跟风,拥有自己独立的话语权,有挑战传统和权威的勇气和自信。其次,教师要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学养和情感价值观。教师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传递者,只有以读书学习来充实灵魂,才能有独立的思想和精神,才能真正从精神上引导学生成长。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阅读习惯的有无、阅读视野的宽窄和阅读积淀的厚薄。从这个意义上,如果说教学技巧是日常教学的“流”,那么文化底蕴才是永远不息的“源”。再次,教师应养成广泛阅读及读后反思的好习惯,使阅读成为自身工作和生活的一种状态。作为教师如果仅从课堂教学的需要出发,阅读面狭窄或带有极强的功利性,那么他自身只会成为一个传递技艺的工匠,教师可能仅仅掌握了技艺层面的教育技巧,而很难有丰富深厚的文化积淀,更不可能成为视野开阔、知识渊博,敢于创新、气质高贵的教师。

3.注重教学反思,形成自身教学风格

首先,创造性教育智慧的养成离不开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反思,只有当教师理性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和教学结果的时候,创造性教育智慧才有可能生成。反思并不意味着简单的否定,盲目的怀疑,而是要学会破除“盲从”和“复制”的坚冰,跳出预设的条条框框去真正关照教学实践。其次,教师要善于从日常教学行为中提炼富有教育意蕴的教育事件,以敏锐的视角关注教育情境中已经习以为常的现象和问题,以写教学日志的方式经常进行心灵的深度对话,进而捕捉涌现出来的创造性智慧的火花。再次,教师要怀有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教育信念,对自身的个性特征、教学优势及不足有清醒的认识,不照抄照搬他人已有的教学模式,进而找到属于自身并适合自身的教学风格。

4.开展行动研究,提高教学机智水平

首先,行动研究是一种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提升教育智慧的研究方式,在行动研究中,教师的个体智慧和群体的理论智慧不断发生碰撞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行动研究使得教师不再是作为教育理论的“缄默者”或“旁观者”的面孔出现,而是教育理论的“见证者”和“创造者”。[5]其次,要培养教师的教学机智水平,使教师在一定理论修养的基础上,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情境,在长期教学实践、反思和感悟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对现场敏锐捕捉的能力、快速反应的能力和非常得体的、合理的应对能力。教育机智总是与特定的教育情境有关,是教师在教育情境中面对复杂而微妙的教育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迅速地、准确地、灵活地、恰当地采取行动的能力,具有教育智慧的教师一定是善于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捕捉到教育的机智的。教学机智不是凭空生成的,它是教师在开展一次次充满惊喜和挑战的课堂中逐渐锤炼和磨合出来的。

5.激发内在工作热情,形成职业自我意识

要关注教师的职业情感状态,激发教师的内在工作热情。提升教师的智慧水平,不仅仅要关注教师的认识方面,更要关注教师的职业情感状态。教师对于教师职业的内在认同、情感上的接受会直接影响到他对教育智慧的追求程度,以及所能达到的水平,唯有热爱,才有认同和创造。要培养教师坚定的教育信念和职业的认同感,促使教师从“生存型教师”、“享受型教师”逐步走向“发展型教师”。教师创造性教育智慧的养成离不开教师职业自我意识的觉醒,职业自我意识强烈的教师,就不会盲从已有的教学模式或固定的教学体系,他会在对现有的理论进行学习反思的基础上,将其内化成自身独有的一部分。[6]

————————

参考文献

[1] 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教育研究,2005(2).

[2] 王建军,叶澜.“新基础教育”的内涵与追求:叶澜教授访谈录.教育发展研究,2003(3).

[3] 张素雅.论教师创造性教学勇气的缺失与养成——关于创造的一种哲学追思.教师教育论坛,2013(1).

[4] 张勇.谈教师提升教育智慧的策略.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0(6).

[5] 代建军.教师教育智慧生成路径.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3).

[6] 岳欣云,董宏建.创造性智慧:教师专业素养应有之义.中国教育学刊,2013(1).

[作者:陈建新(1979-),女,河南南阳人,信阳师范学院课程与改革研究所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刘永庆】

猜你喜欢
创造性智慧情境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