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职业素质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4-10-20 12:33辛淑燕王志彦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校长素质培训

辛淑燕+王志彦

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自1985年实行“校长负责制以来”,国内有关校长职业素质的研究主要从校长与学校、校长与教师和学生、校长与社会的领域着手,指出校长职业素质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而就如何提升校长的职业素质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颁布,明确了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角色。在这一框架下,从微观领域着眼,分析校长职业素质现状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校长职业素质的提升,促进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职业素质 现状问题 义务教育

2013年2月,教育部颁发了《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以下简称《校长专业标准》,明确了中小学校长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和角色。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职业的规定件文件,为研究评价校长职业能力和素质提供了客观的依据。自1985年推行校长负责制以来,有关校长的职业素质便成为教育研究关注的热点。笔者旨在总结前人研究经验与成果的基础上,探析当前校长职业素质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校长职业素质的提升,推动校长专业化,促进学校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三十年来,针对校长职业素质和能力方面的研究主要从宏观着手,例如,在1987年出版的教育部重点研究课题《校长素质》中,课题组的调查结果显示,在所有的素质条目中,列前几位的依次是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这五个方面[1]。1985年至2004年有关校长素质的研究依然关注校长的整体素质,其中提到最多的是法律素质,这与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施依法治国的方略是一脉相承的。同时,研究的热点开始转向校长从事教育科研。此后的研究,特别是在2005年国家“十一五”规划再次将教育类重点课题定位在校长和校长素质方面,有关校长素质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校长的专业化。然而,这些研究大多泛泛而谈,很少就某一细节性问题,探究解决的具体对策。

调查发现,校长职业素质存在如下问题:渎职,漠视教师权利,官本位思想严重,在教育教学上没能很好地履行引领一线教学的职责,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

1.独断专行的思想倾向

当下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官本位”思想倾向严重,导致校长独断专行,以自我为中心,把自己的话当作权威,将教师群体当成了管控对象,要求作为下属的教师言听计从。教师稍有不同意见,校长便大发雷霆,轻则用严厉的语言训斥,重则采取谩骂的方式。校长的独断专行还表现在:校长表面上不计较与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而在工作中,比如评优晋级上,对这些异己者百般刁难。校长的独断专行的权威还体现在校级人事任免上。人事任免中校长的一票否决权也在验证着校长的权威。

校长的这种独断专行根源于对校长负责制的误读。校长负责制下,校长是由行政任命,是学校的一把手,对学校全面负责,所以权威对他们来讲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侵犯了这种权威,他们就不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事实上,这是对校长权威的误解。校长的权威不是来自于校长的称号,也不是来自于校长的行政权力,而是来自于校长高尚的人格魅力。独断专行的作风不利于校长人格魅力的形成。

2.引领一线教学实践的缺失

在当前教育理论界,已经有一些学者认识到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的独特专业角色,并开始呼吁人们重视校长的这一专业权力[2]。“从教育行政学的角度看,校长权力不仅是人们过去认为的行政权力,而且是一种蕴含着更多专业成分的专业权力……教学领导权蕴含着更多的专业成分[3]。

从现状看,我国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几乎不承担教学任务,这使他们脱离了教学一线。他们的工作主要是行政性质的。多数校长不参与教师的教育科研,虽然有的校长也是教师科研课题组的成员,但仅仅是署名而已。校长在教育教学中扮演的是领导者和管理者的角色,没有深入课堂实践,没有起到领导课程教学的作用。一方面,校长脱离一线教学是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造成。在校长负责制下,校长主抓全面工作,为了学校的发展,各种事项需要校长一锤定音,从事一线教学似乎并不在校长负责的框架内。另一方面,对部分校长来说,不从事一线教学是他们权威的体现。在走向校长的路上,他们已经付出了诸多的辛苦,已经是优秀的教师了,成了校长就要与普通教师区别开来。再有,对校长专业标准的解读不深也是校长一线教学缺失的重要原因。虽然我国《校长专业标准》颁布较晚,但有关校长的职业素质和能力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始终是我国教育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校长只顾履行他们的行政职责,而忽视了“领导课程教学、引领教师成长”的重任[4]。

3.缺乏创新意识

从现状看,校长对于学校的管理大多是例行公事。学校每天、每月、每年发生的事情像是固定不变的,校长管理学校的方法也没有创新。校长的管理视阈也仅限于本校内。多数校长认为,能够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不出大的问题,就算是尽到校长的责任了。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框架下,校长扮演的是执行者的角色:认真地贯彻上级的方针与政策,认真地履行对学校的各项监管,认真地执行对教师的管理。因循守旧是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对校长的评价。

首先,校长创新意识的缺乏来自于校长的行政化。校长是由上级任命的,自然要听上级的指示。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管理权依然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校长职务的任免也由行政部门决定。在这种教育集权管理体制下,努力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是多数校长的职责所在。其次,校长对创新失败的恐惧也是创新意识缺失的重要因素。为了守住自己的阵地,校长不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唯恐自已失败的教训危及自己的职位和利益。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创新成果迟缓的隐性效益也渐渐淡化了校长对创新的兴趣。

二、解决的对策

1.提升理论素养,以理论指导实践

根据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不经实践检验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校长理论素养的缺失势必导致教育实践的盲从和固步自封。扎实的理论素养,是校长专业成长的自觉性和教育创新的不竭动力。校长作为教育的实践者,只有理解学校教育教学及影响因素的复杂多样性,才能真正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这种能力的获得,单靠校长的工作经验和勇气胆量是不够的,必须善于从国家教育方略、教育学及相关学科寻找理论支撑。只有在理论的指导下,而不是靠经验的指导,学校才能够持健康持续发展的态势。

自学是最基本的理论提升手段。现代教育理念已由阶段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它完全应和了人们充分发展个性、创造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以及人化(人道化)的要求[5]。要想在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及时把握国内外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动态,自学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生存能力之一。教育学理论知识,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教育相关学科的知识完全可以从自学中获得。

2.通过校长培训,提升职业能力

近年来,国家对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培训形成了以国培、省培为基础的培训体系,主要采取“理论学习、尝试实践、反省探究”三结合的方式,引导校长掌握不断涌现的教育理论,培养校长研究教育对象、教育问题的意识和能力。2009年10月,教育部启动了为期三年的面向中西部中小学校长的“影子培训”项目。通过这种体验式的挂职锻炼,帮助提升了3000名校长的职业素养。

对校长来说,培训前的充分准备是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校长应在培训前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客观的认识,对期望在培训中解决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还需对培训的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培训机构对培训课程的设置和方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培训者的实际需要,可以通过合理化建议的方式征集教育专家及拟培训者的意见和想法,形成系统的培训课程。在培训中,创造轻松的交谈氛围,抛砖引玉,让培训者各抒已见,通过“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并对培训及时微调,以取得最优化的培训效果。此外,具体的专项的培训更有助于培训的成效性。

培训要采取多管齐下的方式,让内外因素互动,提高培训的成效性。校长通过自我反思、主动收集教改信息、研究教育教学中的关键事件等,引领学校教学。校长引领研究,势必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为学校的管理献计献策,这有利于校长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建构。校长还应与时俱进,及时捕捉教育理论领域中的新思想、教育实践中的新方法,以及教育相关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借鉴其他领域的管理实践,丰富自己的职业管理素质。

3.推行绩效考核,凭绩效决定任免

《校长专业标准》明确指出:“严格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任职管理标准,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的选拔任用制度[6]”。通过民主评议和行政领导评估相结合,建立校长绩效考核机制,凭绩效决定任免。

研究发现,学校的内涵发展体现在学校的核心活动——教学的发展上,校长应成为一名有效的领导者。校长的教学领导并不狭隘地局限在教学工作上,而是涉及所有有助于教师教学或学生学习的活动和行为,是一种全面型的领导[7]。因此,校长绩效考核标准的制定要从全方位、多角度着手,以《校长专业标准》为提纲,根据实际情况细化基本内容,既有量化的指标,也有质性的描述。标准有了,再确定考核的方式。对校长的绩效考核可以从三方面着手。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校长的考核。负责考核校长的的教育行政管理人员首先要实地了解校长的绩效,通过自已的眼睛及他人对校长的评价评估校长的绩效;还可以通过约谈的方式,了解校长考核期内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二是让同地区同级别的校长考核自己的同行。第三,在校内通过民主评议,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对校长的考核中。最后,综合三方面的结果,凭绩效决定校长的任免。校长只有在意他人的评价,才会产生危机意识,完善自己的领导态度和方式,淡化校长的官本位思想和权威意识,主动拉近与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氛围,着眼整个学校的发展。

4.加强校际交流,借他山之石攻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定期召开校长工作交流会。校长要充分利用此类交流,不仅要讲自己成功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将自己的困惑与不足展示在同行的面前,借“头脑风暴”的撞击,创新管理。校长们还可以通过私人关系,以朋友的身份,从朋友的视阈,“谘诹善道,察纳雅言”,提升自己的职业素质。有时困惑时的一个电话,迷茫时的一句问候,就会引出柳暗花明的美景。有时他人不经意的一个举动,随口而出的一句话,会带来茅塞顿开的欣喜。校长是教育的实践者,不同的学校就是不同实践基地。作为教育精英的校长间智慧的交流,在给校长注入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会打开校长的智慧之窗,开拓他们的视野,更有效地促进校长职业素质的提升。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会有什么样的学校,就有什么样的教师和学生。”校长的理论修养的提高,绩效考核机制的落实,校际交流的加强,不仅有利于校长职业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校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十三亿中国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平教育兴国的强国之路。

————————

参考文献

[1] 张琴秀,王媛.中小学校长素质研究20年综述.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7)

[2] 秦金华,王世伟.我国校长教学领导的缺失与回归.教育导刊,2013(11).

[3] 张天雪,曾天山.公民社会理念下的学校治理与校长权力.教育研究,2006(5).

[4][6]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通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3-02/26/c_124390591.htm

[5] 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7] 王刚.谈中小学校长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建构教育探索,2010(5).

[作者:辛淑燕(1973-),女,内蒙古赤峰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在读硕士;王志彦(1971-),男,黑龙江木兰人,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

【责任编辑 陈国庆】

猜你喜欢
校长素质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论校长的修养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