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迪尔洛夫+塔蒂亚娜·罗森斯坦?闻生
旅行见闻和室内小景大概是每个喜欢摄影的人都会选择的题材,这两类照片的产量也相当丰富。它们对摄影者的技术要求各异,却也有共通之处。在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空间拍摄,好似记录一场设计好的舞台演出;而在旅行中拍摄,需要摄影者更加敏锐地去发现和捕捉。不过,无论在室内还是身处自然,摄影的素材都经过了精心的布置,前者的布景工作来自于建筑商和室内设计师,而后者则完全由神奇的大自然完成。室内摄影和旅行摄影对摄影师的职业要求都不低:作为室内摄影师,你必须满足客户的要求,不可“为所欲为”;作为旅行摄影师,当诸如《国家地理》之类的杂志和其他旅行产品销售商购买你的照片时,更看重的则是你独到的眼光和不循规蹈矩的行走及观看方式。
那么,当把两者结合起来会是什么样子呢?在静态空间中看到精彩故事?还是在自然之美中加入“设计感”?丹麦摄影师马丁·迪尔洛夫(Martin Dyrlov)或许找到了自己的方法。他的照片中,商业元素和自然情感总是能找到结合点。
出生并成长于曼谷的马丁在19岁时回到哥本哈根从事商业摄影,21岁便开始经营自己的摄影工作室。起初,他几乎什么题材都拍,包括汽车、人像、食物,以及生活方式。而如今,他已将业务聚焦在室内装饰和旅行,并为欧洲多家知名杂志,如 ELLE Decoration、Wallpaper、Bo Bedre DK 等供稿。
你是丹麦人,怎么出生在亚洲?
马丁·迪尔洛夫:我父亲当时受雇于一家英国外贸公司,1967年,公司从丹麦搬到曼谷。在9岁时,我返回欧洲,16岁又回到曼谷,在曼谷国际学校毕业(International School Bangkok)。这种跨文化背景使我受益良多。
你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摄影的?
马丁·迪尔洛夫:我父亲是一名摄影发烧友,我13岁时就开始摆弄家里的相机。8年级时,我在丹麦读书,第一次接触了摄影课程。当时,我们有一间自己的小型冲印室,可以冲洗胶卷和放大照片。我清楚地记得,当自己试着显影、定影,看到影像从胶卷和相纸上显现出来,变得非常兴奋。我很迷恋这个过程。我拍的第一张照片是我们学校的操场,老师看后认为不错,鼓励我继续拍下去。之后,我拍得越来越多,经过半年积累,在学校办了一场小型摄影展览。看到同学和老师们排队来看我的照片,我感到很骄傲。他们也都给了我积极的反馈。就是从那时起,我确定自己要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
摄影展之后发生了什么呢?
马丁·迪尔洛夫:在我回丹麦读书期间,我父亲还一直在曼谷工作。经过摄影学习,也举办过摄影展后,我再回到曼谷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在那里,异域风情让我着迷 ,我总是挎着相机四处乱转,拍摄曼谷的僧侣、庙宇和食品市场。不多久,我的照片被一些旅游杂志选中,配合他们的文章报道曼谷。更出人意料的是,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找到了我,我接到了第一个委派任务。不过,我真正的职业生涯还是从哥本哈根起步的。起初,我本打算毕业后去美国读书,但是摄影的吸引力太大了,而且在1980年代后期,摄影是一个非常赚钱的生意,于是我在19岁时选择成为职业摄影师。我从广告摄影开始,做过两年助理工作,参与过丰田汽车、乐高玩具、嘉士伯啤酒等广告拍摄。21岁时,我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现在,我仍然会经常回到东南亚旅游和拍摄,但我的生意主要集中在丹麦和欧洲其他国家,以及美国。
你成为旅行摄影师并不让我感到意外,但是为什么开始拍摄室内照片呢?
马丁·迪尔洛夫:这是个偶然。成立工作室后几年,我接了个活,拍摄位于瑞典的一处房屋。瑞典的家居风格都是宜家那种类型,那幢房屋很棒,内饰主题也很流行。这次拍摄让我觉得室内摄影工作同样令人心情愉快,而且摄影师有充足的时间来考虑如何呈现出最好的效果,还可以从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那里获得艺术灵感。我的工作可以给这些室内空间增添生机,帮助将要住在里面的人找到建筑的情绪。事实上,直到现在,我也认为拍摄室内装饰和环境时,需要营造出一种居住的氛围,仿佛整个居所本身是有生命力的,从而吸引人们来这里或者住在这里。
谈谈你的拍摄流程吧。
马丁·迪尔洛夫:当我准备拍摄一幢房屋时,我会先和业主、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聊一会儿,了解哪些地方需要重点强调和特别关注。之后,我会先用卡片机或小型单反相机快速地拍一些样片,找到所有我感兴趣的细节,有时是空镜头,有时会离得很近,有时也会把人物带入其中。如此,我挨个拍摄每一个房间。我不喜欢阳光干扰室内环境,所以我喜欢在阴天或者多云的天气下干活。如果我看到一束很硬的光线从窗户或门射进来,我就会选择停下。所以,我没有固定的工作时间段,完全取决于天气情况。早上4点起床,一直干到晚上11点也是很正常的事。
多说一句,我经常使用多重曝光,在一张照片中把室内光线和室外光线结合起来。
你拍摄室内照片时,是否会遵循一些规则?
马丁·迪尔洛夫:其实也没什么规则,但一些经验确实能帮助我提高效率,比如使用三脚架、实时取景、遥控快门。我不喜欢一张照片有太多光源,也不希望照片受到不同色温干扰。于是,我会经常考虑如何避免灯泡发出的黄光、霓虹灯的绿光以及室外的蓝光等对照片的影响。
能否描述下你的工作日状态?
马丁·迪尔洛夫:每一天都如此,整个团队聚在一起,忙乱有序,谋求完美的结果,让客户开心。早上,我都会问自
己:“我到底要怎样才能做好?”而结果总是有惊喜。
你喜欢使用什么器材?
马丁·迪尔洛夫:通常来说,我会选择哈苏H2D-39相机,搭配28毫米广角镜头和HTS 1.5摇摆/移轴适配器。35毫米定焦镜头和50-110毫米变焦镜头也经常被用到。不过,最近我使用最多的相机是尼康D800、D4,以及新出的D810,配合这些相机使用的镜头有卡尔蔡司50mm F2.0镜头,适马50 mm F1.4镜头,以及尼克尔14-24mm F2.8和 尼克尔24-70mm F 2.8镜头。拍内饰时,我还经常用到California Sunbounce牌反光板,大量背景黑布和白帆布,偶尔也会用到布朗的闪光灯。
你的拍摄灵感从何而来?
马丁·迪尔洛夫:除了浏览网络和杂志,我还会从梦境和音乐中寻找灵感。但是,我并不认为灵感或者天资能决定摄影师的职业走向,摄影师也不能仅凭这两点取得成功。作为一门生意,摄影师更需要花时间了解市场,掌握一些营销和沟通技巧,这样才能建立自己的商业网络。我认识很多非常有才华的摄影师因为缺乏社交能力或者无法与客户建立良好关系而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事业。
那么,你认为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怎么做才能保住自己的饭碗,并且进一步取得成绩?
马丁·迪尔洛夫:不管从事什么种类摄影工作,都要面临激烈的竞争。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持有开放的心态,善于创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新杂志面世,他们都需要新的创意和故事。就室内摄影来说,读者和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传递情感,更加注重细节和质感,唤起居住的欲望。这些需求都要求摄影师不断变化。
作为在跨文化背景成长起来的摄影师,你认为欧洲和亚洲的摄影师有哪些不同?
马丁·迪尔洛夫:我觉得,亚洲或者确切地说是东南亚的室内摄影更有舞台布景意味。这并不是因为摄影师拍摄时就刻意追求这种效果,而是因为他们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更多。比如说,亚洲摄影师对于照射在物体上的光线大都有着严格的要求,而我却尽量避免同一化。在后期处理中,亚洲摄影师更喜欢使用鲜艳的色彩,并添加特效。虽然我也会后期修饰照片,可我更希望照片看上去真实和自然。
我知道,在中国有很多富有天赋的室内和旅行摄影师,那里的摄影市场正在壮大,需求也很旺盛。说实话,我已感受到来自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竞争压力。
室内摄影之外,你也拍摄了很多不错的旅行照片,又是什么吸引你去拍呢?
马丁·迪尔洛夫:旅行的意义在于体验。从旅行中,我们能体验到与自身生活迥异的人和事,然后将之与自身的生活方式关联起来。其实,除了长途旅行,我也很喜欢短途旅行,在家周围转转,感受充满变化的世界。
我认为,室内摄影和旅行摄影是相通的,它们拥有类似的游戏规则。每当我走出房间拍摄,我也会问自己,“如何才能让眼前的景象激动人心?”我总希望能够通过相机看到更多。
你认为自己是艺术家吗?
马丁·迪尔洛夫:不,我认为自己是一名工匠。好比木匠吧,他们有自己的工具箱和木材,当完成工作后,一把漂亮的椅子或者一张精致的桌子就出现了。不过,当工匠们把自己的技艺发挥到最好,其中一定包含着艺术的元素。就我自己而言,我也认为自己有艺术家的一面,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面临快速变化的商业环境,我其实没有什么时间去挖掘自己的艺术天分。或许,几年后我会试着成为一名艺术家。
请谈谈你的收入情况吧。
马丁·迪尔洛夫:在欧洲主流杂志刊发一组室内照片,大概会得到2000~2500美元的报酬。在丹麦,这并不算高,因为各项生活开销都很大。在美国,薪酬水平会更高些,如果给一些跨国公司拍照片,收入也更多,每天5000~10000美元不等。如果是拍摄广告或时装照片,斯堪的纳维亚地区的平均薪酬水平是每天2000~2500美元左右,但很多摄影师都愿意降薪工作,每天1500~1600美元也是经常见到的价格。
如果以社会平均消费水平计算,这个收入水平其实还赶不上20多年前。那时,竞争压力小,很多有点名气的商业摄影师都有自己的游艇、度假别墅和好几辆车,现在已经很难了。事实就是这样,大家的摄影水平在提高,收入却在减少。
既然这样,你对未来有何打算?
马丁·迪尔洛夫:我认为摄影的未来在多媒体融合。旅行摄影或者风光摄影作品将很难卖钱,但时尚类、人像类、美食类和室内摄影依然有市场。职业摄影师们现在需要思考如何让静态照片动起来,这将是巨大的市场需求。对我自己来说,摄影除了是生意外,仍将是我最大的爱好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