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珊珊
在谍战片中,我们都看到密码分析是军事情报的重要来源。而在动物界也不乏有混入其中的间谍,那么鸟妈妈怎样来保护自己的鸟宝宝呢?
●用密码保护巢穴
大多数父母都有安全意识,然而澳大利亚的华丽细尾鹩莺却把这种警觉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因为它们别无选择:细尾鹩莺妈妈的巢穴常常会遭到狭嘴金鹃(又名霍氏金鹃)的“劫持”。
金鹃蛋外表与鹩莺蛋颇为相似,但孵化得更早一些,此时新出生的金鹃幼雏便会将鸟巢中的鹩莺蛋弄出。
但是狭嘴金鹃只能在60%的时候得逞。在其余40%的时候,鹩莺会在几天之内察觉金鹃的存在,随后将它遗弃,并开始构筑新的鸟巢。这是因为当鹩莺幼雏还在蛋里的时候,鹩莺妈妈就向它们传授一种密码。在幼雏孵化出来后,如果它们不能说对密码,鹩莺妈妈就会将它们连同鸟巢一起遗弃。
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的索妮娅·克莱因多费尔及其同事记录了鹩莺巢穴附近的鸟儿发出的声音。细尾鹩莺妈妈在孵蛋的时候会发出包括11个声音元素的特别的叫声,并在蛋孵化出幼雏时停止鸣叫。这11个音调中有一个具有特别的长度和调门,为细尾鹩莺所独有。
当鹩莺幼雏向母亲讨要食物时,它们会重复地发出这种音调,也就是密码。
●声学上的军备竞赛
克莱因多费尔说,金鹃蛋孵化得比鹩莺蛋早一些,因此金鹃胚胎接触这种孵化期鸣叫的时间只有2天,这使得金鹃幼雏在出生的时候还没有学会这种密码,而鹩莺胚胎则可以接触这种鸣叫5天。
克莱因多费尔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人知道这些鸣叫的相似性是否是通过学习获得的。人们曾经以为这是遗传所致。”为了找出真相,她在鹩莺妈妈开始发出孵化期鸣叫之前对不同鹩莺巢中的蛋进行了调换。结果当幼雏孵化出来时,它们所唱的密码就是把它们孵出来的鹩莺的密码,而不是自己生母的密码。克莱因多费尔认为,细尾鹩莺和狭嘴金鹃是在进行一种“声学上的军备竞赛”。
杜鹃和其他巢寄生鸟类通常最终会卷入与宿主鸟类的进化军备竞赛。随着宿主鸟类学会如何辨别不受欢迎的鸟蛋,巢寄生鸟类会让自己生的蛋在外表上更接近于宿主鸟类的蛋。澳大利亚迪金大学的约翰·恩德勒说:“这种避免被寄生的方法是我们以前根本没想到过的。”
学习一门外语绝对是个挑战,但有时是必需的,对于澳大利亚细尾鹩莺而言更是如此——这种小鸟靠着偷听邻近鸟类的警报来逃脱食雀鹰的利爪。一项新的研究显示,细尾鹩莺之所以能够识别这些叫声,并非因为它们听起来与自己的叫声类似,而是因为这些小鸟已经搞清了其中的含义。
●学门外语能救命
具有警报性质的叫声是动物抵御外敌入侵的第一招,特别是当猛禽来袭时,那些群居生活的小型鸟类更是会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一些鸟类具有复杂的叫声体系,还有一些鸟类在自己鸣叫的同时还会聆听其他鸟类的叫声。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澳大利亚堪培拉市国立大学的生物学家Magrath指出,其实偷听是一个不错的备份策略,这是因为“鸟类不再需要……亲自看到入侵者”,同时能够有更多的时间用来觅食。但是鸟类是如何听懂其他鸟类发出的红色警报的呢?
Magrath和他的同事将研究目标锁定在细尾鹩莺和灌木鹩莺上——这是两种以昆虫为食的澳大利亚小鸟,它们同时又是猛禽喜爱的猎物。在这项试验的第一阶段,研究小组录制了灌木鹩莺看到假食雀鹰后发出的警报叫声。随后,研究人员向生活在两种不同环境——堪培拉市(细尾鹩莺和灌木鹩莺混居)和麦克夸利河湿地(仅有细尾鹩莺独居)中的细尾鹩莺播放了上述录音。结果显示,当听到灌木鹩莺的叫声后,生活在堪培拉的细尾鹩莺会掩护其他同伴飞走,而生活在麦克夸利河湿地的细尾鹩莺则并不理睬这些叫声。
Magrath表示,这些发现表明,细尾鹩莺已经知道灌木鹩莺的叫声代表什么含义了。他解释说,细尾鹩莺和灌木鹩莺的警报叫声听起来非常类似,因此如果细尾鹩莺能识别这些警报仅仅是因为听起来很像,那么生活在麦克夸利河湿地的细尾鹩莺也应该飞走才对。研究人员同时发现,细尾鹩莺还能够听懂其他一些差异显著的警报叫声,例如新荷兰蜜雀——另一种在堪培拉市很常见的小鸟的叫声。尽管在程度和频率上存在明显差异,但是当研究小组播放新荷兰蜜雀的红色警报时,细尾鹩莺同样也会飞走。
擅长研究鸟类用声音传递信息的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生物学家Andrew Radford认为这一发现非常引入注目,他说:“这一发现提供了迄今为止最有力的间接证据,表明学习真的在鸟类如何理解其他物种的警报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