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脾论治高脂血症研究进展

2014-10-17 17:56刘涵容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3期
关键词: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综述

刘涵容

关键词:高脂血症;脾失健运;中医药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3-0064-03

高脂血症即传统中医学所谓之“膏”、“脂”,因膏脂的生成及转化与脾主运化功能密切相关,故从中医学角度立足,认为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基本病机,其治以运化脾胃气机为主。

中医古籍中并无“高脂血症”和“血脂异常”的病名记载,但在《素问·通评虚实论》谓:“凡治消疸、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甘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古代医家对于“膏粱之疾”的认识已与现代血脂异常的概念接近。当代中医学者依据现代医学对高脂血症的临床表现、生活指标及预后等方面的研究,从中医病因病机角度出发,认为高脂血症属于“痰浊”、”“血瘀”、“湿浊”范畴。纵观近年文献报道,笔者认为,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从脾论治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现将近年来临床医师及学者对中医学从脾论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高脂血症的病因主要为饮食不节、劳倦内伤、脏腑功能失调及年老体衰。《内外伤辨·饮食劳倦论》谓:“饮食失节,寒湿不适,则脾胃乃伤。”《灵枢·逆慢肥瘦篇》:“肥人……其为人也,贪于取也。”饮食不节,脾胃受纳失常则损脾伤胃而致病。《逸病解》有解:“逸之病,脾病也。”过于安逸则脾气壅滞,气机不畅,或气化不利,可至痰湿内生,也是本病滋生之由。李东垣在《脾胃论》更谓“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进一步说明,无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或情志不调、劳逸过度等,时日迁延兼可导致脾胃损伤而诱发高脂血症。

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湿,人体水谷精微的运化输布,均有赖于脾气的传输作用,“膏脂”的生成及传输也有赖于脾气的正常生理功能,若脾失健运,则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且水谷精微输布失常,又可进一步形成病理产物,如“痰浊、水湿”一类,邪浊聚于体内,不仅阻碍脾的运化水湿功能,而且能直接侵淫血脉而致病,由此可见脾失健运是高脂血症的重要病机。学者指出,脾失健运则阻碍津液运化,进而化生为痰,部分形成膏脂,膏脂疏泄失调则积于脉道,形成血脂异常[1]。冯氏认为,高脂血症总的病机为脾胃亏虚,运化失常,痰瘀内阻[2]。今有医者在论治高脂血症上把五行学说同气机理论有机的联系探索高脂血症的病机和治则。在治疗高脂血症等代谢性疾病时特别注重中医气机和气化理论的研究,认为气机失调、气化失司是高脂血症的根本病机,并且脾胃为气机气化之枢纽,认为高脂血症致病以脾失健运,痰瘀互结型居多[3]。

2病理表现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脾失健运,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水谷不能化为精微,故聚化为痰为浊,日久聚形成“膏脂”,壅塞阻于血脉则血脉不畅。“膏脂”既是“血中痰浊”,“痰浊”即为本病病理产物之要[4]。《景岳全书》言:“痰涎本皆气血,水谷津液化得其正则为津血,化失其正,则为痰浊。”“痰浊”既是脾失运化,水谷精微失其运化输布,停聚于人体,聚而成痰。《诸病源候论·诸痰候》曰:“诸痰者,此由血脉壅塞,饮水积聚而不消散,故成痰也。”此类论述与现代医学研究高脂血症的致病特点相差无几[5]。杨胜兰认为脾虚是高脂血症发病的病理基础,而痰瘀互结是高脂血症缠绵难愈的关键环节[6]。在高脂血症的致病过程中,痰浊既是其病理产物,也是其致病因素[7]。“血脂”属中医学“痰”的病理范畴,其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痰浊”又是其主要的病理特点[8]。

3高脂血症从脾论治

《素问·汤液醪醴论》论:“病为本,工为标,标本不得,邪气不服”,正如《医宗必读·痰饮》所说的“脾为生痰之源,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从中医学角度看,高脂血症是一类本虚标实病证,本属脾虚,而标实则为瘀血痰浊之邪。故高脂血症的治疗关键当以健脾助运为主,脾气充足,则输布正常,水津四布,膏脂可入内、溢外,发挥濡养的作用,而不至于停滞于脉,化瘀化痰[9]。

3.1中医药治则治法王凤荣提出,结合中医对高脂血症病因病机的认识,临床上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以健脾为主,多种方法合用,标本兼治,但治不离脾,以脾为辨证论治核心,临床上常用治法分健脾化湿与理脾化湿2大类[10]。毛大鹏对42例确诊为高脂血症痰湿阻遏型患者予以自拟清脂汤治以健脾利湿,对照组予以血脂康治疗,8周后进行疗效观察,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此法疗效显著[11]。何丰华等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中药结合辛伐他汀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辛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8周。结果显示2组治疗前后胆固醇、甘油三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结论表明健脾降脂汤(药物组成:法半夏12 g,白术、茯苓、泽泻、何首乌各15g,草决明、葛根、山楂、丹参各30 g)配合辛伐他丁对于治疗痰瘀阻遏型高脂血症患者疗效显著[12]。陈济民用补益脾肾、除湿化痰治法,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102例高脂血症患者,颇获良效。湿痰瘀为高脂血症的主要病理表现,治当除湿化痰,祛瘀消脂,陈氏运用参苓白术散加味,健脾化湿,除湿化痰,故收降脂之效[13]。刘桂荣等根据周次请教授的临床经验,确定了理脾助化调脂法,组成脾调脂胶囊(人参、黄精、野葛根、苍术、泽泻、山楂等组成,每粒内含原生药3.25 g),重点调理脾的运化功能,助其升降,此方对于血脂失调患者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凝血因子I有更为明显的降低作用[14]。刘志强采用理气健脾降浊法,自拟降脂方(柴胡9 g,清半夏9 g,茯苓15 g,苍术12 g,白术12 g,泽泻30 g,丹参30 g,决明子30 g,生山楂30 g,荷叶15 g,甘草6 g)通过临床60例观察,初步证实本法治疗高脂血症(痰湿阻遏型)是安全有效的,并且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舒降之)[15]。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高脂血症为脾虚至痰、至瘀,而另一方面,有学者提出高脂血症“脾实”之论。潘祥宾认为血脂失调症是“脾实”所致。指出对于血脂失调而言,与脾相关的病理变化多数情况下并非是真正的脾虚,脾的腐熟水谷及运化升清功能亢进,从而导致一系列病理反映的出现[16]。张德英指出,从脾论治,并非绝对虚证,“痰浊”为脾土过剩之物,故当有“脾实”之证,其治当以繁木泻土[17]。宋春侠等认为高脂血症病机为痰浊困阻中焦,症属脾实,脾属土,肝属木,以五行相克理论立法,提出以繁木泻土之法治疗本病,拟方繁木泻土汤(药物组成:法半夏10 g,浙贝母10 g,瓜蒌15 g,桔梗10 g,苏子10 g,枳实15 g,厚朴10 g,麦芽15 g,茵陈15 g,竹茹12 g,神曲10 g,柴胡10 g,黄芩10 g),对15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达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其研究结果显示,此法可有效调节血脂,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且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18]。endprint

3.2针灸等其他治法目前运用针灸治疗高脂血症以脾胃经取主穴为主,并且疗效确切。王伟志等研究显示针灸治疗能显著降低TC,对HDL-C升高有显著功效,同时运用针灸治疗可以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物和内皮素活性,升高超氧化物岐化酶活性[19]。脾经取穴针刺法:李艳芬对60例高脂血症证属痰浊阻遏证、脾肾阳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埋线组(治疗组)取足三里、三阴交及脾经腧穴等相关穴位治疗,药物组(对照组)予以血脂康口服用药,研究结果显示,埋线组痰浊阻遏证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脾肾阳虚证,两证型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与药物治疗本病相比,穴位埋线治疗本病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中医症状改善方面,本疗法也避免了药物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且可作为治疗高脂血症的长期疗法[20]。脾经取穴埋线法徐其良采用健脾化痰法,从脾经取穴,并酌情配合针灸手法,对123例患者进行观察,结论显示,从脾论治取穴针刺调整脂类代谢疗效确切,并指出,以治脾为本,具降脂良效,考虑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高脂血症患者血清NO 水平有关[21]。

4问题及展望

现代研究显示,中医的脾与现代医学中的消化吸收、血液生成、自主神经功能调节和机体免疫等密切相关,是人体内代谢的中心环节,无论外源性脂质,还是内源性脂质均涉及脾胃的纳运功能;脾与人体多种受体和酶有关,中药通过减少胆固醇的吸收,抑制内源性脂质的合成,调节脂质代谢,可达到本病的治疗[22]。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值得认可,但是,在临床研究方面,中药降脂的研究多停留在测定血脂水平、抗氧化功能,而涉及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的研究较少,并且临床疗效观察多为小样本、小单位的观察,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观察和高层次研究。当今越来越多的科研工作者及临床医生认识到中医药在降脂调脂方面的显著成就,使中医药在治疗高脂血症方面备受关注,并且随着研究成果的显现,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逐渐成为焦点。可以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进步,经科研工作者的努力,将会更突出显示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发的降脂中药在临床发挥其自身优势及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坤元,赵惠,李七一.论治高脂血症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40(3):24-25.

[2]吕建卫,伍小红.冯纯慧教授辨治高脂血症经验[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8,30(4):16-17.

[3]屈小元.刘华为教授治疗高脂血症经验介绍[J].现代中医药,2011,31(1):3-4.

[4]池鸿锐.从痰论治高脂血症[J].中国中医药杂志,2005,3(3):613.

[5]曾庆明,张炜宁.浅谈从脾虚生痰生瘀论高脂血症[J].江西中医药,2006,37(3):11-12.

[6]杨胜兰.高脂血症的基本病机探讨[J].中医杂志,2005,46(11):861-863.

[7]曲丽丽,史焱.浅谈从脾论治高脂血症[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3)3:83.

[8]韩崇伟.健脾化痰治疗高脂血症的理论探讨[J].山东医药,2006,46(10):78.

[9]熊文生.辨治高脂血症重在理脾化痰[J].新中医,2008,(11):4-5.

[10]陈维.脾虚与高脂血症的相关性浅探[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2):55-57.

[11]毛大鹏,刘汝金,齐有胜,等.健脾利湿法治疗高脂血症42例的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25(10):599-600.

[12]何丰华,陈德监,健脾降脂汤配合辛伐他丁治疗痰瘀阻遏型高脂血症40例[J].陕西中医,2010,31(3):324-325.

[13]陈济民,潘秀群.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高脂血症102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5,12(4): 253.

[14]刘桂荣,周次请,邹勇.理脾调脂胶囊治疗单纯性血脂失调症临床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3):180-181.

[15]刘志强.理气健脾降浊法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D].山东:山东中医药大学,2004.

[16]潘祥宾,刘影哲.“脾实证”在高脂血症成因中作用的探讨[J].中医药信息,2007,3:1.

[17]张德英.脾实证与繁木泻土[J].中医杂志,2004,45(1):74.

[18]宋春侠,暴宏伶,时菁静.繁木泻土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6):339-341.

[19]王伟志,王占奎,赵建国,等.针灸对缺血性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脂、血流变、LPO 和SOD、ET 和CGRP 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05,24(7):19-23.

[20]李艳芬,庄礼兴,朱晓平.埋线疗法治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1):146.

[21]徐其良,健脾化痰法针灸治疗高脂血症[J].光明中医,2010,25(5):820.

[22]刘东,郭娇,朴胜华.血脂异常中医药临床评价与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3:28-2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医药治疗高脂血症综述
SAPHO综合征1例报道并文献综述
基于迁移学习模型的小样本学习综述
探讨阿卡波糖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脂血症效果
知识追踪综述
共指消解技术综述
高脂血症的日常保健护理该怎么做
中医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概况
中西医治疗肿瘤相关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研究进展
两种不同剂量辛伐他汀治疗60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