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玉
(景德镇陶瓷学院,江西景德镇333000)
陶瓷雕塑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智慧的结晶。它反映着自然、宗教、观念、哲学以及我们身边的社会生活,体现了我们人类社会发展中所独特的精神品格魅力。中国陶瓷雕塑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现代陶瓷雕塑在继承传统陶瓷雕塑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完善自身的发展,努力创新、创造出许多具有时代风格特色的优秀作品。现代陶瓷雕塑在表现手法的多样性和对社会生活的倾情关注方面展现了极大的艺术空间。现代陶瓷雕塑不仅彰显了陶瓷艺术材质工艺的特殊性,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对西方文化的借鉴等方面也有着充分的展示。
现代陶瓷雕塑的精神品格是其自身的艺术格调以及对社会现实生活精神关注的真实体现。她承载着厚重的中华民族文化,体现着由儒、道、禅所共同构成的中华文化艺术内在的精神实体,同时又与时俱进,吸收西方现代艺术的营养,走出了一条既保持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又具有现代审美品格的艺术之路。
现代陶瓷雕塑的精神品格是现代艺术家通过陶瓷雕塑艺术作品诉说着人们对人文与自然的思考、对历史和社会的反思、对生命与爱的热烈追求。现代陶瓷雕塑以率真质朴的表现形式和对人文主义的坚持,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基因在现代艺术家身上得到遗传。
现代陶瓷雕塑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艺术媒介,更多的是一种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形态,是一种蕴含深邃的东方美学。我们不能从单纯的陶瓷材质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因为中国现代陶瓷雕塑并不仅仅是泥、火、釉的自然结合之物,更重要的是现代艺术家在这熊熊燃烧的火焰之中,找到了可以寄托感情的载体。现代陶瓷雕塑精神品格在中华民族精神的母体中孕育生长、发展至成熟,它凝聚了现代陶瓷雕塑创作者的情感和生活。现代陶瓷雕塑的创作要求陶艺家亲身体验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很多不经意的一瞬间捕捉到最为真实的对象,并对其总结、归纳,选择最有特征的东西来表现,从而达到人与泥土无声的交流和沟通。
先秦时期的儒家思想家荀子在《荀子·王制》曾说过“水火有气而无生”,现代陶艺家通过自己的双手和情感赋予了这“无生”的泥土以生命,使得这“无生之物”承载着千年的人文精神品格。现代陶瓷雕塑作品具有丰富想象的境界和自由创作的空间,是艺术家对自己心灵的再一次审视,是艺术家博大情怀的展现。中国崇尚自然,人与自然合而为一,各个时代的陶瓷雕塑艺术作品都有着无比清晰的时代脉络,产生了独特的文化风貌。“道法自然”是中国古典艺术追求的最高准则,它是艺术家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是一种交融着自然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境界。
陶瓷雕塑在历史长河的历练中蕴含着纯熟的技艺,在它雍容雅逸的态势中体现了形式与技术相结合的独特美感。现代陶瓷雕塑的成熟是从对“形似”的反思发展到对“神似”的自觉,现代陶瓷雕塑作品对神韵、意境的表现,是现代陶艺家把自己的精神、素质、观念附载在作品上所产生的独特的精神品格。这种内在的精神品格是由中国古典美学传统和陶瓷雕塑材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在现代陶瓷雕塑的创作过程中,艺术家通过对对象的深刻认识,运用充沛的情感、娴熟的技艺、丰富的想象力,使作品产生独创性和典型性。艺术家通过陶瓷雕塑作品诠释心象,把主观的意念和客观的物象交融互渗,通过艺术作品寄托自身的情感、观念。现代陶瓷雕塑的精神品格是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家心灵的产物,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美学理想,是对当下社会现实生活的具体体现。
现代陶瓷雕塑是传统陶瓷雕塑艺术的延伸和发展,现代陶瓷雕塑是在尊重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与西方现代陶艺的创新理念融合后产生的,它是具有民族气质和人文精神的艺术。对现代陶瓷雕塑作品的欣赏和评判已经不仅仅是简单化的形似和神似,而是上升到作品对内涵和精神层面的覆盖,作品能否呈现当下人们的生活情趣与审美感受,即作品对精神品格的体现。今天,以陶瓷为媒介的艺术创作应该既能和现代的生活体验相符合,又能体现出对传统文脉的传承。现代陶瓷雕塑作为一个载体,是一个创新与传承相契合的语言形态。现代陶瓷雕塑作品作为艺术家的一种表达方式,不能偏离了对所处时代的生活体验,艺术家运用一些最通俗的、日常的、生活化的符号,来对社会进行针对性和批判性的表述,来强调对当下生活的真实感受。
现代陶瓷雕塑所承载的不仅是艺术家本身,而是艺术家对一个时代的觉察能力。现代陶瓷雕塑的精神品格从作品的思想内容方面来看,能否反映生活的本质和展示生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能否给世界和人生以新的解释和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艺术作品能体现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地、认真地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而周国桢正是这样一位对艺术精神品格高度虔诚的现代陶瓷雕塑家,他对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探索因受到上世纪60年代文革的批判打击而中断,直至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继续。亲历文革对人性的摧残和压抑、对传统的毁灭和价值的扭曲,周国桢最终选择了以动物为题材的陶瓷雕塑探索。他借用动物的千姿百态来隐喻人生世态,以高温颜色釉来表现动物的表面装饰,运用“缺陷肌理的艺术转化”,发掘釉面开裂、起泡、结珠等特殊肌理效果与动物陶瓷雕塑完美结合,运用千变万化的窑火和釉色给陶瓷雕塑增添了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周国桢将西方写实主义功底与东方大写意雕塑精神相融合,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层次的理解被他融入到陶瓷雕塑艺术中。中国古典美学的 “天人合一”、“大巧若拙”的审美意象和精神品格在他的陶瓷雕塑作品中得到展现,形成了他独特的现代陶瓷雕塑艺术风格。
现代陶瓷雕塑的精神品格从作品自身的艺术格调方面来看,在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作品中即能展示出艺术家深厚的传统功底,也能体现艺术家富有探索和独创的精神,并能充分地运用作品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既不装腔作势,也不矫揉造作。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家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现对传统的艺术观念的批判和所开辟的新的艺术领域。如刘海峰创作的“梦界系列”(见图1),作品中体现了对于传统文化的思考和分析,作品材质的选用和艺术表现手法等整体视觉冲击力很强。采用传统题材佛头为媒介,对造型进行夸张变形,头发、眼睛、脖子的点、鼻子的线与脸的面有机的结合,从造型上充分体现了对点、线、面构成的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意境。对源远流长的传统宗教文化借以现代的陶艺语言来诠释,更能使生活在当下的人们在精神上获得境界的升华。
图1 梦界系列
现代陶瓷雕塑的表现手法已经从简单的材料运用上升到对泥土语言的表现。现代陶瓷雕塑使得陶土这一朴素、坚实的材质得到了升华,艺术家通过对陶泥的转、压、卷、摁等不同的成型手法,将朴实的陶土材料和现代陶瓷雕塑的表现方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陶艺家吕品昌的“阿福系列”借用传统民间吉祥寓意的阿福形象,作品采用泥板成型的手法,对大片泥片的采用、线条的勾勒,都浓烈地散发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景象,体现着东方主义的审美理念。英国雕塑大师亨利·摩尔认为:“一件有生命的雕塑,是活生生的和有张力的,无论雕或塑,都应给人一股由内而外的力量和生生不息的感受。”在吕品昌的现代陶瓷雕塑作品中,线与体的聚合、神与形的抒发,作品坚实的材料感给人以单纯质朴的视觉感受,都是艺术家对传统文化深层精神和当代文化品格的机敏把握。
一个艺术思想、艺术流派、艺术风格的形成要经历长期的探索、研究的成长发展的过程,同样的现代陶瓷雕塑的发展也不例外要有这样的一个过程摸索。20世纪后期,随着社会的改革开放,西方各种艺术思潮和现代思想艺术概念的大批量涌入,中国的现代陶瓷雕塑艺术也逐渐萌发和活跃起来。在这一时期,现代陶瓷雕塑创作比较注重的是对 “传统的继承与革新”,中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家继承了传统陶瓷雕塑的制作技法和装饰语言,又受到时代发展技术条件进步的影响,以及社会变革时期时代心理的感染,试图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摒弃摹古抄袭而进行创新。很多陶瓷雕塑艺术家运用了概括、简约、夸张的创作形式语言,创作了很多具有现代主义特征的艺术作品。
现代陶瓷雕塑经过了近三十年的实践与探索,很多优秀的艺术家拓展了现代陶瓷雕塑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创作出许多既体现东方文化底蕴,又反映当代人对现实生活真实感受的优秀作品。《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始终影响着中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陶瓷雕塑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一部分,承载着东方的哲学观与生存方式,这种哲学观和生存方式也造就了中国现代陶瓷雕塑所独特的审美价值与精神品格,使中国当代陶瓷雕塑寻找到真正的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综上所述,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的发展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变迁,是一段社会发展的缩影,印刻着时代深深的烙印。今天,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社会模式在迅速地发展和变化,信息资讯的扩散、文化交流的频繁、科技的进步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因素不可避免地置我们的生活于全球化之中,使中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带有全球化特征。然而,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家们也出于对“本土文化”的自觉意识,梳理着现代陶瓷雕塑的发展脉络,在接收西方文化的同时,重新审视自身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使现代陶瓷雕塑与时代发展相适应,又体现出东方气质和传统文化内涵,确立了中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独特的文化精神品格和权威的话语方式。正是这种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使得中国现代陶瓷雕塑的精神品格达到了一个理想的高度,让中国现代陶瓷雕塑艺术家在讯息繁杂的今天没有迷失,重新找回了自己生命精神的归宿。
[1]胥建国著.精神与情感:中西雕塑的文化内涵[M].商务印书馆.2003.
[2]王琳,乐雨编著.装饰雕塑:创造精神的永恒世界[M].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景辉,等编著.陶瓷雕塑——现代陶瓷教科丛书[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