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琳 陈翾冰
【教材分析】
《七颗钻石》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是19世纪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童话故事。课文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和清晰有序的脉络,为我们讲述了在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之时,一个小姑娘为她生病的母亲找水,而当得到水的时候却几次让水,使得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变化的故事。这个故事寄寓着作者的美好愿望: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能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唾沫、涌出、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生字书写磁卡、课堂学习单。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预习生字,搜集作者托尔斯泰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左右结构的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钻石、焦渴、水罐、唾沫、涌出”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抓住水罐一次次的变化,梳理故事情节,初步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梳理故事情节并用简短语言概括。
【教学难点】
用简短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课题,了解作者
1. (大屏幕出示童话插图)请你猜一猜:这是哪篇童话?
指出:童话,就是用儿童的语言,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寄托着作者美好的情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童话,题目是《七颗钻石》。(板书课题)
2.学生和教师一起在学习单上书写课题。
教师板书时强调:“颗”是“颗粒”的“颗”,右边是“页”字旁,不要写错。
3.齐读课题。
4.谈话:
(1)你见过钻石吗?(指名学生说一说)
(2)师小结:因为珍贵、美丽,所以人们喜欢用它来象征最美好的情感。
(3)你知道《七颗钻石》这篇童话的作者是谁吗?(指名回答)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左下角的这行小字,这是课文的“注释”,读书看注释是很好的阅读习惯。
(4)对列夫·托尔斯泰,你们都有哪些了解?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一说。
(5)小结: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巨匠,他一生写过很多小说,也写过很多童话。
【设计意图:通过“猜图游戏”激起学生阅读兴趣,也让学生对课文的文体特点有所关注。把握文体特点,是习得阅读方法的关键。课上交流信息,有利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词,习得方法
1.过渡:《七颗钻石》为我们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轻声读一读。请你们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文)
2.学生自读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考查生字、词语及长句子朗读。
3.集中认字。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竟 凑 咽 绊倒 唾沫 一瞬间 匆匆忙忙)指名读,读对了全班跟着读一遍。
(2)(教师出示“咽”的生字卡片)这个字是个多音字,不容易读准,在本课中读yàn。(全班齐读)
(3)(出示“唾沫”生字卡片)这两个字也不容易读准,分别读唾(tùo)、沫(mò),如将这两个字连起来,要读tùo mo。“沫”单独念,读四声,在“唾沫”这个词里,要读轻声。(指名读,齐读。)
(4)“唾沫”这个词不但易读错,笔画、笔顺还容易写错(教师范写二字),“唾”字的口字旁要写得高一些,右边的“垂”字要注意笔顺,还要注意中间这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沫”字要注意右边第一笔横长,第二笔横短。请你在学习单上写写这两个字。(学生在学习单上书写“唾沫”二字。)
(5)(大屏幕出示“竟”字)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一找含有“竟”的句子,读一读。
生读:
①“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②“当小姑娘再拿水罐时,木头做的水罐竟变成了银的。”
(课件出示上面两句话,其中标红“竟”字。)
请你说说,“竟”可能是什么意思?
指出:通过读句子,联系句意,可以理解词义。再来读读这两句话,读出“意想不到”的那份神奇。
(6)课件出示以下语句,标红“凑”字。
“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去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
指名读一读句子,说一说 “凑”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出示字典中的解释,选择义项。凑:①聚合;②接近)
你认为在这里应选哪种解释?(第②种,是“接近”的意思。)
小结方法:要理解词语的意思,除了读句子,联系前后意思,还可以通过查字典,在比较中选择恰当的解释。
(7)(出示:“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标红“一瞬间”。)“一瞬间”是什么意思?(一眨眼的工夫。)
哪个字是“眨眼”的意思?
“瞬”就是“眨眼”,是形声字,左形右声。“一瞬间”就是“一眨眼的工夫”。“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谁来读一读?读出变化的神奇。
(8)课文中还有两个词,很有趣,请看:
(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标红“干涸”“干枯”两词。)
“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发生过一次大旱灾,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
读读“干涸”“干枯”这两个词。“干涸”“干枯”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你能通过读句子说说吗?
(生自由读句)
(9)“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草木丛林也都干枯了,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焦渴”是怎样的“渴”呢?
讲解“焦”的字理:四点底表示火,渴得像被火烤一样,这滋味怎么样?带着这样的体会,再来读读这一段。
(10)小姑娘就是在这样的大旱之年,在一天夜里,为生病的妈妈去找水。接下来,发生了哪些神奇的事情?请再读课文,把你认为神奇的地方画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10个环节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在学习过程中读通文中难读的语句,通过字理了解字义、词义,甚至句意,为下面的进一步阅读扫清障碍,奠定基础。字词教学采取多种方法化解难度,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再读课文,梳理情节,感受神奇
1.学生自读,标画。
2.交流。指名学生读一读自己画出的语句。教师顺势引导,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叙述顺序。
这原本是一只什么样的木罐子?(粘贴木罐子图片,板书:空、木)小姑娘一觉醒来,罐子里竟装满了水。(板书“满”字)指导学生把水罐的这些变化概括地写下来,填在学习单上。
(课件展示学习单,学生边说边填写。)
(空)→(满)→(银)→(金)→(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3.指名说一说水罐的变化。(水罐由一只空的木罐子,变成了装满水的木罐子,接着又变成了银的、金的,最后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4.水罐由空变满,变银变金,最后竟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涌出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引导学生质疑:水罐怎么会发生这些神奇的变化呢?
5.请你猜一猜,可能会是什么原因让水罐发生了这一系列神奇的变化?(让学生发挥想象猜一猜。)
6.过渡:先来看一看,水罐变化之前都发生了什么吧。
7.课件出示以下语段:
“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8.请你仔细读一读这部分课文,看看水罐第一次变化之前都发生了什么。
(生自由读文,指名回答。)
9.引导学生归纳,并填写在学习单的相应位置。
为母找水
(空)→(满)→(银)→(金)→(跳出钻石,涌出水流)
10.水罐在每一次变化之前,都发生了什么事?请你自读课文,像刚才这样,用简短的几个字把事情概括地写下来,写在学习单上。
(学生自学,填写学习单,教师巡视,指导学习。)
11.引导交流,归纳:给狗喝水、母女让水、给路人水。
12.师小结:这水罐一次次的变化就像一条线,串起了一个个感人的画面,这些感人的画面里,就藏着你们感受到的那些爱与美好,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个故事。出声读,像讲故事一样。
13.学生自由读文。
14.指名学生把自己最喜欢
的语段读给大家听。
【设计意图:这一教学环节旨在利用学习单,帮助学生掌握拟人童话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独立阅读,梳理文章结构,培养自学能力。同时通过朗读,学生感受到童话的情节美,并从中感悟水罐变化的原因,体会人物的爱心与水罐变化的关系。】
四、巩固识字,发现规律,指导书写
1.这篇童话中有一样特别的东西,就是“水罐”。“罐”是本课生字中笔画最多的一个,看老师怎么写这个字。
2.教师板书“罐”字。
“罐”是左右结构,左边是缶字旁,要写得稍窄一些,右边笔画较多,注意两个“口”字要写在横中线之上,最后一笔长一些,这个字就漂亮了。
3.学生在学习单上书写“罐”字。
4.独立书写课文中几个左右结构的字。
五、课后质疑,引发思考,延伸学习
1.小结:这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从水罐一次又一次的变化中,感受到了这篇童话故事的神奇。这水罐从木头做的,变成银的,变成金的,最后还跳出钻石,你们发现了什么?
2.这水罐为什么会越变越珍贵呢?在这一次一次让水的过程中又有怎样的爱的付出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课文,进一步去寻找答案。我们还要利用这张学习单,展开想象,练习讲故事。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喜出望外、匆匆忙忙、反正、递给、忍不住、新鲜”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4.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感情体验,想象情境,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指导规范书写
1.重点指导“累”“竟”“忍”。
2.其余生字学生自己练写。
二、深入理解,读好爱心词句
1.是怎样的爱心让水罐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神奇的变化呢?用“ ”画出富有爱心的词语或句子,读一读。
2.学生交流汇报,顺学而导,读好以下句子。
①“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小姑娘哪儿也找不着水,累得倒在沙地上睡着了。”
②“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③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④“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⑤“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3.抓住“哪儿也找不着”“累得倒在”“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赶紧”“咽了一口唾沫”等词句,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感受这些词句所蕴含的情感。
教师相机板书:爱母亲 爱小狗 爱女儿 爱路人
小结:每一次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三、创造想象,体会爱心的重要
1.如果没有爱心,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这篇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
2.题目为什么不用“神奇的水罐”“一罐水”或“水罐的变化”等,而用“七颗钻石”?
3.课堂小结: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本课中,钻石升上天空,变成北斗七星,说明爱心像钻石一样珍贵,像星星一样永恒,在黑夜里也能为人们指明方向。
四、展开想象,讲讲这个故事
1.借助学习单的提示自己练习。
2.指名讲故事。
3.配乐朗读:带着美好的情感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北京市东城区教育研修学院/北京市东城区崇文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