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鸟
《科学生活》:美国国家糖尿病委员会报告称,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失明几率高25倍。糖尿病眼病已成为致盲因素之一,糖尿病为什么会使眼睛受损伤呢?糖尿病能损伤眼睛的什么组织结构?
秦医生:糖尿病的患者失明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是脑神经的一部分,视网膜损伤到一定程度,那么,失明几率就会增高。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功能不好,导致高血糖,启动多条通道引起全身微血管、小血管甚至大血管损伤。我们通常所说的视网膜病变,也就是视网膜上一些微循环的损伤。视网膜上布满血管,糖尿病首先会损伤血管,之后必然造成视网膜组织的全面损伤。而根据最新研究发现除了血管损伤,糖尿病本身就会引起视网膜神经损伤。也就是说糖尿病将会在神经和血管两方面同时危害视网膜健康。
除了视网膜,糖尿病还会对眼睛的其他部分产生损伤。比如糖尿病的患者白内障的发病率较一般人要高,也会提前。老年性白内障一般发生在6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会提前到二三十岁出现。
《科学生活》:得了糖尿病,多久会出现糖尿病眼病?有什么临床表现?视力都会下降吗?
秦医生:通常我们认为这段时间为10年左右,但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要区别考虑。1型糖尿病一般发生在幼年时,血糖较高,患者大多有明确的发病时间,通常10年左右时间眼底的病变就可以通过眼底镜仪器肉眼发现视网膜的损伤、病变,此时临床表现就出现了。
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就诊时间是不确定的,中国很多患者没有经过系统的筛查体系,有些出现了并发症才来医院就诊。比如,有些患者是由于老烂脚或是肾病才发现自己有糖尿病,然后再来检查眼底,甚至有些患者是视力明显下降才发现糖尿病的,所以,2型糖尿病视网膜发病时间较难确定。通常来说,我们认为10年高血糖就会造成眼底的损伤。有些患者来就诊时,可以看出眼底损伤非常严重,我们就会反过来推测患者至少10年以前就有高血糖。
患者得糖尿病眼病后,前来就诊时主诉主要分两种:一是视力下降;二是悬浮物遮挡。黄斑是视网膜最当中的地方,是眼组织中最要紧的部位,糖尿病患者出现黄斑水肿导致了视力下降。视力下降是大部分患者来就诊并发现自己患有糖尿病眼病的原因,在视力下降之前,有些患者是感觉不到自己患有糖尿病眼病的。另外,有一些患者黄斑相对较好,即使周围组织损伤很明显了,但黄斑并不水肿也感觉不到视力的下降。到了有一天新生血管破了,眼前出现了漂浮物,也就是出血了,才发现自己有这个疾病。此时,从医生的角度来看,就诊已稍有些晚,虽然出现症状再来就诊不至于无法治疗了,但还是希望患者在更早的阶段前来就诊。
《科学生活》:确诊糖尿病后,何时需要去眼科检查呢?糖尿病患者该到眼科医院做哪些检查?为什么一定要来专科进行检查呢?
秦医生:糖尿病确诊后,应当即时进行眼科检查。检查完视力后,糖尿病眼底检查一定要通过瞳孔放大检查来看眼底,医生会根据需要安排一部分的患者前去做OCT检查、黄斑扫描、眼底血管的造影。
我们医院开设了每周五上午的糖尿病视网膜专科门诊,专门针对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检查、复查,通常可以在一天内完成检查,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也缓解了患者专家号难挂的压力。作为专科医院,我们在眼病的治疗上力求最好、最新,这和医生的前沿知识量、经验以及培训有关。比如,我们医院打激光的水准和经验比很多医院都要好一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水准在国内也数一数二。又比如,新药的应用、药物与激光的联合使用、药物与手术的联合使用以及如何为病人拟定最佳治疗方案等方面,我们都能把最好最新的医疗带给患者。
在糖尿病眼病门诊,我们普遍发现,来我院门诊的城市患者比农村患者眼底情况总体要好一些,这和患者的早期防治意识、就医条件有直接关系。希望我们国家能重视和改善这些问题,改善广大农村公民的生存质量。
《科学生活》:一旦发生糖尿病眼病,该如何治疗?有哪些治疗方式?尽早治疗会给患者带来哪些好处?
秦医生:最理想的是患者有很好的体检意识,要及时发现糖尿病。一旦发现了糖尿病就会制定比较正规的各大并发症的随访时间。听从医生的指导,及时就诊。在有症状之前就去看医生,才能早发现、早治疗。早期发现的糖尿病眼病可以通过一定的手段延缓发病过程,通过激光、药物等技术的处理使出现漂浮物、视力下降的阶段向后移。这对患者以后提高生活质量是很有帮忙的。
糖尿病患者早期10~15年内血糖控制得好与不好,直接影响其后的生活质量。很多患者来就诊时,前15年血糖控制得很差,等发现眼底不好了再想非常严格地控制血糖,很好地听从医嘱,但这时对一部分患者,医生已经无力回天了。因为人体对血糖有一个记忆功能,等15年后身体组织已经被高血糖浸泡习惯,再去控制血糖,组织损伤并不能根据你目前控制的血糖逆转,病情还会向前发展。所以我们非常强调早期发现。
若是这个患者确实已经错过了前期比较好的治疗阶段,来治疗时已经是黄斑水肿或是出现新生血管了,其中相当一部分患者还是可以治疗的。比如,单纯黄斑水肿的患者可以用一些目前疗效比较好的药物,也可以用传统激光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进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在新生血管刚出现、视网膜上还不至于长出很多纤维血管膜、也没有视网膜脱落时,可以采取全视网膜光凝,还是有相当部分的患者新生血管可以褪去。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有很大提高的。
当然,也有一部分患者来就诊时眼底已经非常差,出现了牵引性网脱甚至造成孔源性网脱,黄斑处有大量黄白色渗出,对黄斑结构的破坏已经相当严重了,这时想通过医生的帮助使视觉质量有比较好的改善就很困难。医生只能在目前的基础上通过手术等方式帮助患者尽量延长有视力的时间。
手术治疗完成了也不是把糖尿病眼病完全治愈了,而是现阶段手术或激光治疗是能采取的最好的方法来延缓、阻止病情的发展,但糖尿病眼病是终生性的疾病。endprint
手术后,病人能做的就是全身控制以及按医嘱及时复查。这和是否少看电视、减少用眼来保护是无关的。手术后早期要复查创口、术后反应,1~2个月后手术的相关反应就稳定下来了,即使一切正常,3个月后也要观察一下眼底,甚至还需要辅助血管造影,看新生血管是否如预期那样消褪了。
就1型糖尿病患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疗效也有差异。通常而言,1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更差一点,这和1型糖尿病发病时间早、胰岛素不敏感、血糖较高等有关,但1型糖尿病发病于青少年,较容易发现,为治疗争取了时间。反之,理论上2型糖尿病疗效应该好一些,但是,中国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做得较落后,广大农村地区的患者发现太晚,也同样造成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不佳。
《科学生活》:糖尿病眼病早期治疗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好处,早期治疗具体有哪些呢?
秦医生:虽然已经患有糖尿病眼病,但全身血糖的控制还是极为重要的。除了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贫血这四联症以外,还要根据眼底病情来做治疗。
有些患者只是出现少量的微血管瘤或是少量的出血,这样的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情况叮嘱患者随访,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还会配合改善微循环的药物。
有些患者的病情会进一步发展,出现新生血管前的一些表现:出血量有增多、血管迂曲、棉绒斑等,甚至有的患者已经可以看到新生血管了,这个时候就建议患者采取全视网膜光凝。全视网膜光凝对糖尿病患者非常重要,若是患者错过了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的时期,那么后续的治疗就会变得非常麻烦。相反患者若能按医嘱及时、完整进行全视网膜光凝,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的病情可以稳定下来的。疗效较好的患者会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病情不再发展。有数据表明,全视网膜光凝做得及时、成功,有90%的患者能够稳定5~10年。当然,即使全视网膜光凝或手术很成功,也不是所有的患者病情都可以得到稳定,还有一部分患者病情会向前发展。人体组织对手术敏感性不一样,存在个体差异。
有些患者经过良好的治疗后,发现新生血管又长出来了,甚至出现破裂、出血。这时候就需要手术介入。通过视网膜玻璃体手术医生要把积血清除,明确哪些地方又出现了新生血管,还要加强激光治疗,控制新生血管。还有些患者需要配合一些药物,比如,抗VEGF药物注射,帮助患者使新生血管安静下来。
《科学生活》: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得不到很好地管理,那么,糖尿病眼病的发病就会反反复复,预后也会比较差。眼科医生是如何做好治疗的后续工作、检查的?
秦医生:的确是这样的。所以,我一直和患者沟通,手术治疗完成了不是把糖尿病眼病完全治愈了,而是现阶段手术或激光治疗是能采取的最好的方法来延缓、阻止病情的发展,但糖尿病眼病是终生性的疾病。
手术后,病人能做的就是全身控制以及按医嘱及时复查。这和是否少看电视、减少用眼来保护是无关的。手术后要复查创口、术后反应,稍有些频繁,1~2个月手术的相关反应就稳定下来了,即使一切正常,3个月后也要观察一下眼底,甚至还需要辅助血管造影,看血管是否如预期那样退下来了。血管是否退下去对患者的随访时间影响不同。这时要听医嘱做好糖尿病眼病定期随访,如果眼底有变化就可以及时发现,这是病人能做到的最重要的事。
《科学生活》:对于糖尿病眼病患者,平时注意保护双眼、保护视力还有用吗?
秦医生:通常,老百姓所说的保护视力不外乎少看电视,注意用眼。这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来说是没有直接相关性的。对于糖尿病病人,若想保护视力远离失明,早期定期随访,及时就医,必要时及时全视网膜光凝是最为有效的、可行的保护视力的办法。当然我们也要求糖尿病患者要注意用眼、少看视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