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
《科学生活》:对“青光眼”这个病名一直很好奇,是因为看到的物体是绿色的还是眼睛发绿?它是怎么来的,是否与这个疾病的特点有某种联系?
孔医生:青光眼的英文名称为“glaucoma”,来源于希腊语“glaukos”,意思为“淡蓝、蓝灰”。我国早在秦汉时期就有青盲眼病的记载,但包含了其他一些眼底病在内,直到元、明时期才将“青盲”肯定地区分开来,称“绿风内障”。现代医学根据其患病和失明的特征表现将“glaucoma”译为“青光眼”。大家知道白内障的病人眼睛中间瞳孔的地方是发白的。在很早的时候,人们发现患青光眼的人,由于眼睛水肿,看上去有点绿,所以起初叫绿内障,现在日语里面还是沿用绿内障这个名称。
《科学生活》:青光眼的发病率高吗?会致盲吗?它有哪些危害?
孔医生:青光眼是世界上第一位的不可逆性致盲眼病,而且发病率也很高。在所有的致盲眼病里面,白内障排在第一位,但是白内障的致盲可以通过手术复明。而青光眼的致盲是不可逆的,一旦视神经受到损害,就无法恢复,只能逐渐恶化。我们希望在整个病情的早期就能把青光眼诊断出来,并开始治疗,让病情稳定下来。
青光眼需要早发现、早治疗,但在临床上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是个难点。因为青光眼早期几乎没什么症状,等病人看不见了或者眼睛痛了来就诊时,大多已经过了最佳治疗期。现在来门诊做青光眼排查的人大多是之前做了体检的。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现在的体检项目也从过去仅有的视力检查增加了眼底、眼压的检查,其中眼底、眼压的检查就是针对青光眼的。一般来说,在体检中发现的青光眼患者大多数都是比较早期的。如果是没有参加定期体检的人群,我们建议每两年去眼科做一下检查。
《科学生活》:常见的眼科检查有哪些项目?
孔医生:一般来说,常见的眼科检查有几种,最常见的是裂隙灯检查,一般我们去眼科看病,医生都会给患者做裂隙灯检查。它是一个专门用于检查眼睛的仪器,可以检测角膜、前房、眼底的一些情况,眼底检查着重看视神经。视神经有很多表现,包括有没有出血、有没有神经纤维层缺损等等,这些都是青光眼非常重要的特征。而做这类检查是很方便的,对机体也没有损伤,就是大家要有定期做眼睛检查的意识。
还要查眼压,眼压和青光眼的关系非常密切,大部分青光眼都伴有眼压增高,如果眼压超过正常值,也提示患有青光眼的可能。测量眼压的仪器也有很多种,以前用的是手持式的比较小的仪器,现在用得比较多的是非接触眼压计,不需要接触眼球,机器会喷出一股气流,通过气流将角膜短暂地压平,然后检测角膜反弹的弧度来测眼压。
《科学生活》:听说可以通过手按眼球的方式判断眼压,这种方法可行吗?
孔医生:通过手摸的方法测量眼压需要非常有经验的医生才能做。普通人很难准确地通过这个方法来测量眼压,即使是眼科医生,用手摸的方式也未必准确,所以,不建议大家自己检测。
裂隙灯和眼压这两种检测方法是诊断青光眼最常用的筛查方法,如果通过这两项检测怀疑是青光眼的话,还可以进一步做一些相关的检查。比如说,怀疑是闭角型青光眼的可以做UBM(超声生物显微镜)来看看房角的形态。
《科学生活》:青光眼是一种不可逆的致盲眼病,原因何在?
孔医生:青光眼本质上是一种视神经的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视神经的特征性的损害,这也是导致不可逆性致盲的原因。我们知道,视神经受到损害以后就没办法修复了,它属于中枢神经,而中枢神经是不能再生、也不能移植的。像周围神经,我们听说过断指再植,它属于周围神经,还是有办法恢复的。
视神经位于眼球后方,像一根尾巴一样拖出来连到脑子里去,它是由很多神经纤维组成的,大概有120万根神经纤维。视神经损害的程度决定了青光眼的严重程度。如果是早期的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得会轻一点,等到晚期,大部分神经纤维就都丢失了,所以视功能也相应地受损。做个形象的比喻,眼球相当于灯泡,视神经相当于电线,视神经连接大脑,就像电线连着电源。如果视神经受损,就好比电线坏掉一样,灯泡是不可能亮的。
《科学生活》:您前面提到的“闭角型青光眼”,这是一种常见的青光眼类型吗?
孔医生:青光眼分成三大类。第一类,原发性青光眼,所谓原发就是病因不明,我们知道原发性高血压就是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原发性青光眼也一样,就是找不到病因,这对治疗是很不利的。第二类,继发性青光眼,比如外伤、炎症、手术、肿瘤等。第三类,发育性青光眼,因为眼睛在发育的过程中某些结构没有进化好,所以,它的发病年龄比较早,患发育性青光眼的人群一般都是青少年甚至刚出生的婴儿也可能患有青光眼。
在这三大类青光眼中,所占比重最多的就是原发性青光眼。在原发性青光眼里面,再根据房角的开放程度又分为开角型青光眼和闭角型青光眼。
《科学生活》:房角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构,它的作用是什么?
孔医生:房角这个结构相当于下水道,我们的眼睛之所以是透明的,是因为里面充满了水,叫房水,这个房水是不断地产生又不断地排出去,通过这种不断地代谢来营养眼球,同时也充当着一种光学介质。排出房水的结构就叫做房角,在黑眼珠边上的一圈、里面对应的部位就是房角,所以房角其实是一圈的结构,就像很多个下水道,由很多个洞眼组成。
如果这个房角形态是开放的就称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如果房角形态是关闭的就称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虽然房角的形态有开有闭,但本质上两者都是堵住了,只是堵塞的部位不同,虽然房角是开放的,但里面小梁网的部位结构发生变化,影响了引流的功能,所以,即使房角是开放的,但水是出不去的。闭角型的比较好理解,房角从前面就粘连了,水根本就进不了下水道。
《科学生活》:如果怀疑是青光眼,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检查?
孔医生:这两大类型占据了青光眼的绝大多数,临床上的治疗也是针对这两大类青光眼展开的。针对这两种类型的青光眼,检查的方法也各有侧重。如果医生用裂隙灯检查,发现前房浅,就会考虑是否有闭角型青光眼的可能性,然后建议病人去做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这些可以非常仔细地检查房角的形态:开放还是关闭,是否有其他的影响因素等,以提示后续的治疗方法。如果怀疑是开角型青光眼,就会做一些视神经方面的检查。两者的检查项目还是有差别的。endprint
因为青光眼是一种视神经的疾病,所以,对视神经的检查是很重要的,视神经的检查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结构的检查;一类是功能的检查。现在比较常用的是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可以检查视神经的形态、神经纤维层的数量。我们前面提到视神经是由很多神经纤维组成的,神经纤维一个个排列着铺满了视网膜。通过测量神经纤维的厚度就可以大概推算出神经纤维的数量。我们知道发生青光眼以后,视神经纤维变少了,厚度自然也变薄了,通过检测视网膜的厚度,可以帮助早期诊断青光眼。这种检查得到的是量化的数据,更客观、更准确。
《科学生活》:患了青光眼,视野会变小,这个视野的概念和我们熟知的视力是一回事吗?
孔医生:视神经功能的检查,目前主要是检测视野,这在青光眼的检查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熟知的视力其实只是视功能的一个部分,而视野也是视功能里的一项很重要的指标。视力这个词语以前叫做视敏度,就是你能看见的最清楚的地方,反应的是你的中心视力。而视野是当你的眼睛盯着前面看,余光所能看到的边上的范围。视力和视野都反映了视功能的好坏。
青光眼的视野损害有其特点,早期时可以在视野范围内出现暗点,但是这种暗点往往是一只眼睛先出现,如果另一只眼睛还是好的话,好眼睛可以起到代偿的作用,所以就不容易发现。比如说,面对一幅很熟悉的画,你可以分别遮住一个眼睛来观察,如果当你用一只眼睛观察时发现这个画里面缺了一块儿,这就说明有问题。大家可以通过这些简单的方法进行自我检测。随着病情的发展,视野缺失的范围会越来越大,慢慢地会缺1/4,再大点会缺失一半,最后,会形成管状视野或者颞侧小视岛。这种视野就非常小了,比如原来的视野可以看到与正前方呈90?范围内的事物,到后来的管状视野就只能看到正前方,旁边都看不到,就像从竹筒中看到的景象。所以,这样的人外出、过马路都是很危险的。这也是青光眼的危害所在。
晚期青光眼的视野表现为两种情况,一种是中央视力很好,甚至可以看到1.0或0.8,但是因为视野很小,视功能还是很差的;另一种情况就更差了,叫做颞侧视岛,他们也能看到物体,但是物体是在视网膜上成像的,而不是像正常人是在黄斑上成像的,看东西就不那么清楚,再加上看到的范围又小,所以视功能就更差了。
《科学生活》:为什么黄斑这个部位看物体会比其他地方清晰?
孔医生:眼球的内面一层都是视网膜,在视网膜最中间的一点叫做视乳头,就是与视神经相连的地方,在视乳头的旁边,有一个很重要的结构叫做黄斑,实际上黄斑是视网膜的一部分。之所以称之为黄斑,是由于最初做尸体解剖时,发现视网膜上这个地方发黄,因为这个地方的叶黄素含量很高,所以,就称之为黄斑。黄斑是个很小的斑点,只有一二毫米。我们在门诊时经常遇到一些老年病人会对黄斑产生误解,会过来问医生“我怎么有黄斑了”,他们误以为黄斑是一种病,实际上黄斑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结构。
视网膜是分层的,它有10层结构,就相当于胶卷的底片一样,眼睛的前面相当于镜头。我们知道,照相时首先光线进入镜头,成像在底片上,然后显影。视网膜也一样,它是在接受到外面的光信号后再转换为电信号,起到一个转化的功能。转化好了以后再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简单地说就是这样一个过程。
在视网膜的10层结构中,靠里面的第二层结构是视神经纤维层,这就和前面提到的视神经联系起来了。整个视网膜上都有神经细胞,神经细胞是弥漫分布的,并逐渐往中间汇聚,最后,形成了视神经,然后传导到大脑。所以黄斑的疾病主要影响的是视力,而青光眼主要影响的是视野,两者还是有些不同的。
《科学生活》:引发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孔医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这两类常见的青光眼,有其不同的好发人群。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多见于以下一些情况。
一个是近视眼的人群。近视是青光眼的一个危险因素,这已经是有明确定论的了。但不能说近视是导致青光眼的原因,因为不是所有近视眼的人都会发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而且和近视的程度有关系,近视的度数越高,危险性越高。如果是一二百度的近视影响不大,主要是中度、高度的近视人群。至于原因,可能和近视的人眼轴增长、眼底的改变有关系。因为原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还不是很清楚,所以,只能从统计学方面积累的数据来推断一些危险因素。
一个就是有家族史,特别是直系亲属,比如父辈、祖父辈有这个疾病,特别是一级亲属,如父母、兄弟姐妹、子女患了这个疾病,那么,你患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概率要比一般人高8倍左右。所以这类人群要定期检查。
还有一个就是中央角膜厚度比较薄的人。角膜就是眼球前面的一个透明的薄片结构,它的厚度也是可以检测的,如果角膜厚度偏薄,也容易患开角型青光眼。当然,角膜的厚薄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则有所不同。与开角型青光眼相反,往往远视眼的人容易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这里面说的远视眼和老年人常见的老花眼是两个概念。如果年轻时有远视眼,那么,年纪大了以后,要当心患闭角型青光眼。另一个危险因素就是有青光眼家族史。(待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