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宏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强调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原则,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途径。但是很多学校或教师嘴里喊着“自主学习”,实际教学中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学习,非常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够精准到位。为了提高信息技术课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必须优化教学设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提出一些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
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传递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获取的。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
2.启发性原则
自主学习的学案编制非常重要,它决定着自主学习能否有效地进行和实施。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要做到承前启后,循循善诱,即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解决,不断打破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平衡状态,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并且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去思考。
3.整体参与性原则
自主学习活动既要做到使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又要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获取知识。
4.合作学习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则
当前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不敢放手让学生大声地讨论问题,唯恐课堂“乱哄哄”。实际上学生在“乱哄哄”的讨论中会有智慧火花的碰撞。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而乐于与别人合作。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良好的人际交往基础,也可以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提高讨论的效率与质量,否则小组讨论会变成闲聊。
5.提供探究性学习任务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是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探究性教学模式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要有层次性,即无论是能力强的学生还是能力弱的学生,都有跟他们能力相符的探究任务,否则会打击能力强的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不了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学设计还需要坚持以下几点
1.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及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并经历信息处理的过程,还可以学习总结一些技术技巧,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比如,在教学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找到适合自己的选科方案,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因特网去查找。除此之外,教师还需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资源,如可以在校园网上或学科教学平台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如何处理技术与工具的学习是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践中的解决方案是将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的技术操作和工具的使用写成“技术支持”。比如,在教学“图像信息的加工”时,由于学生很少接触Photoshop软件,不清楚软件的使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学案中给予针对性的技术支持,把各种教学信息和操作步骤(提示)做成超本文方式(网页),在教师机上共享。让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学习网页中的知识,边自学获得提示边上机实践,最后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能让他们通过自学获得成功的喜悦。
4.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实践
每次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要难易程度适中,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发挥创意留下空间。
5.交流与评价
交流与评价这一环节在自主学习活动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让学生评价作品不仅为学生发挥表达能力提供了机会和场所,同时也可挖掘学生潜力,督促其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当然教师也应做好评价工作的各个环节,如评价标准的确定,交流与评价场面的主持,评价结果的点评等等。
信息技术课需要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和知识有很多,要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不但学到知识,还要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责任编辑袁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