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留根
长期以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陷入了应试教育的怪圈,即使新课程改革推行十多年来,不少教师依然局限于“呈现教材知识点——习题训练与讲评”的落后模式,严重忽视了思想品德学科应有的情感育人功能。实际上,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作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教师应充分利用其独特的情感育人功能优势,避免空洞的说教,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品德建设。
一、坚持正面教育,营造情感育人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于身心尚未完全成熟的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成长很容易遭受生活环境的影响。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展才有短短的几十年,人们的思想素质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每时每刻社会上都发生着各种各样的负面事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搜集思品教育素材时,要抱着对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认真负责的态度,克服个人主观偏见,向学生呈现一些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利于学生良好行为养成的材料,以利于传达一些正面教育信息,营造出活泼热情的育人氛围。如教师可以利用最近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全国道德模范人物事迹,对学生加强诚信、孝老、直面挫折、善于合作等品质的教育。
对于一些有呈现必要的、确实利于学生反思的反面材料,我们在设问时也应当转换正面的设问角度,坚持“反面材料,正面引导”的原则。如中国式过马路现象中“斑马线前的选择”:过马路时,红灯还亮着,旁边的人大都成群结队地走了,“你”却等在那边……在设问时,我们可以避免一般的“走了的人违反了合格公民的哪些要求”的角度,换成“斑马线前你选择了遵守交通法规,请说说你还选择了作为合格公民的哪些要求”的设问角度,让学生在反思中进行正确行为的自我肯定,如珍惜生命健康权、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对自己对他人负责、善于明辨是非、不盲目从众、遵守社会公德、做有教养的现代人等等。情感育人目标在这样的正面育人氛围中顺理成章地完成。
二、加强活动设计,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要使情感教育渗透点在学生大脑中得到充分的深化,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情感内容由学生自然生成。不少教师可能有这样的感慨:现在的学生课后生龙活虎,谈笑风生,怎么课上就语言贫乏呢?这其实关系到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课程改革推行之前,我们的不少课堂都是教师“填鸭灌输式”、“老师一言堂”,很少有学生的表达机会,偶尔的提问也就是让学生读读教材。新课程改革特别是我市推行活动单导学模式以来,这样的情况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但由于长时间以来的惯性思维,教师“一言堂”的现象还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学生难以得到充分的语言表达机会。一些教师可能让学生自主学习、表达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效果不佳,效率不高,又干脆回到了老路上。
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上课前就要加强活动设计,预设好哪些地方需要学生充分探究、口头或书面展示,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可能一开始学生表达时会有角度不对称、语言不连贯、声音比较小、阐述不充分等问题,但教师一定要有耐心,学科组要打整体战,从七年级开始就要养成让学生充分自由表达的机会。长此以往地坚持下去,相信学生一定会在关键的时候给我们惊喜。如在教学七年级课题《授人玫瑰 手留余香》时,活动设计时应将难点预设放在“在帮助他人时遇到讹人现象应该怎么办”,这样的设问具备探究和展示的价值,学生有话可说,有据可言。学生在讨论和表达的过程中,帮助别人和保护自己这样的情感目标不经意间就在自己心中内化了,情感渗透目标也自然达成。
三、充分创设情境,加强学生情感体验
初中阶段心智发展有限,对思想品德教材中抽象的概念难以一蹴而就地理解,更谈不上意志品质的深化。此时我们可以利用此阶段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的特点,结合学科特点,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达成情感目标所需要的教学情境。从科学的教学说,人的情感容易在适当的情境中产生,不同的情境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要进行好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就必须在教学中充分创设情感教育所需要的情境,避免空洞无味的说教。
所创设的情境可以是情境表演,可以是才艺展示,可以用视频呈现,可以是不同主体的现场互动。良好的情境一定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如在进行八年级上册课题《人不能选择父母》的教学时,可以创设的情境非常多,如播放母亲分娩时的录像、包含深情的歌曲的才艺展示、父母现场与子女互动等等,这些情境让学生感动的同时,水到渠成地在学生心灵中生成了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品质。再如,在进行九年级课题《与诚信同行》中的“诚信智慧”时,可以针对“诚信与谎言”、“诚信与隐私权”、“诚信与法律”等角度分别设计情境表演,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情感目标也在他们表演的过程中自然生成了。
总之,情感渗透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经典话题,教师要充分结合学科特点,着眼于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遵循新课改基本理念要求,切实做好初中思想品德的素质教育工作。
(责任编辑韦淑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