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春
美感是一种令人心情愉悦的内心感受。它来源于周围环境的刺激,但实质上,美感更多地来源于内心的愉悦体验。美感能够陶冶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促使人们追求积极的、美好的生活方式。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承载着培养美感的作用。充分利用音乐教学,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学会鉴赏音乐,从而喜爱音乐、学习音乐、用音乐来提高生活质量,形成健康向上的音乐审美观。音乐审美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性格,有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心灵的净化,增强学生对真、善、美的诉求,对假、恶、丑的扬弃,进而塑造一种健康的人格。其次,在陶冶学生情操的同时,增进学生对自然和人文等环境的热爱与追求,通过这种热爱与追求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那么,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该如何充分、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美感的培养,发挥音乐这门艺术所特有的魅力,对学生进行良好的性格塑造和心灵的陶冶,并从中享受到美的感受呢?
一、取材多样,谨慎恰当
音乐教学的选材要以教材为主线,又不局限于教材。音乐的美感体现形式是多样的,有雄壮的美,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强烈的节奏感犹如在叩响命运之门一样,《黄河大合唱》体现了庞大的场面和恢弘的气势;有柔和的美,如《梁祝》,给人一种无限缠绵的感觉。尽管美感的表现不一,但都丰富了人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享受不同美感的基础上培养了审美观。中学生风华正茂,他们追求时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地加入时尚因素是必要的。如选择流行歌星演唱的经过改编的民歌给学生,如《康定情歌》等,进而引导学生对民歌的喜爱。此外,有些歌星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成为集创作与演唱于一身的音乐人,他们的个人经历也是激励学生不断进取的极佳榜样。
二、创设情境,体会意境
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当今教学手段日益多样性,尤其为音乐教学的感染力提供了丰富的手段,所以,充分、有效地利用这些多媒体是教师的首选。当然,多媒体无论怎么先进都需要人的控制,教师懂得如何有效地利用就成为教学效果好坏的关键。以高中一年级的音乐鉴赏课《春江花月夜》为例,古诗《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素有“孤篇压倒全唐”之称。所以,在欣赏这一音乐作品前,有必要利用图片、文字、声音和视频相结合的方法对这首诗有一个完整而充分的理解,通过多角度的感官刺激让学生认知中国文化的深远意境,提高对音乐作品的审美鉴赏。
2.体会意境的教学设计
中国古典的音乐具有宁静、悠扬的特点,以二胡、古筝、长笛等管弦乐器演奏的作品体现得尤为明显。针对此类教学,教师可以先对作品进行简要的介绍和概括,然后拉上窗帘,关掉灯,请学生闭上双眼,认真地体会古人对“宁静高远”的意趣追求,感受我国古典音乐的独特魅力。比如学习类似《黄河大合唱》的作品,也可以要求学生随着那铿锵有力的节奏进行高声吟唱,感受那种对心灵的震撼力。
3.利用表演、对话等情境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引导学生以音乐为媒介,加强与他人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培养集体主义精神。”音乐是人类交往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以音乐作为媒介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合奏、合唱、表演、舞蹈、话剧编演等不同的形式,能够使学生真正融入群体,避免个人主义,自觉地养成个体服从群体的习惯,增强集体主义观念。
三、抒发心境,分享感受
通过选材和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对音乐的认知和鉴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自觉地形成初步的感知,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增强对音乐中美感的领悟,做一定的反思是必要的。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后,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不解之处提出来,教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和解决。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自己对音乐所独具的韵律美感受诉诸语言,达到和其他同学在情感上的共鸣。此外,对于困惑不解之处,通过与其他同学和教师的交流,会形成新的认知,提高自己的鉴赏力。这样,对于音乐美感的培养就会逐步加深,激起学习音乐的兴趣,活跃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程的学习。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美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所说:“音乐的本质在于对情感的反映,对音乐的学习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它是一种情感过程——审美体验。”这种审美体验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通过长期的音乐艺术熏陶来培养。
(责任编辑黄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