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丹
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起着集中学生注意、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既能抓住学生的心弦,立即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促使学生的情绪高涨,有助于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成果。所以,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俗话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导入得当,能为整节课的教学起到良好的铺垫作用,提供必要的信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学习动作和注意,使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导演”的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当好这个“导演”,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激发兴趣法
猜谜导入法和图片导入法都可以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例如我在教七年级的上册《上学用的东西》这一课时,是这样导入的:“猜猜它是什么?学生每天都用,他们背在背上,里面有书和笔盒。”当然,在课堂上这些我是用英语说的,马上就有学生回答书包, 这样就自然地引出了书包这个生词。再如上《她的外貌特征》这一课时,可以叫一个学生用简单的英语描述班上的某一个同学,另一个学生来猜他是谁。她不高,她有长头发大眼睛,她很友好,很擅长英语和弹钢琴,她是谁?学生马上就有了兴趣。
二、发散思维法
这种方法能引发学生思考,发散学生思维,积极调动已有知识,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思考问题。形式是头脑风暴法,我进行这样一个竞赛活动,每组发一根粉笔, 给1分钟思考时间, 2分钟内学生把想到的本课的新单词写到黑板上,越多越好。各组踊跃参加,每组每次限一人,写完后集体更正修订。这个活动可以聚焦知识, 全员参与, 给内向生和后进生一个机会,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三、创设情境法
创设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交际情境,不仅能让英语教学回归学生生活,更能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英语,给英语学习营造一个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例如在上《Whats wrong with you?》这课时,让两位学生在讲台上表演,一个扮演医生,一个扮演病人。通过对话学生很快融入了课堂。情景源于生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的积极性。
四、描述讨论法
主要的形式有给出图片,提出问题。目的在于设置信息沟,在实际运用中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内容,最好设置几个问题,然后再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提问,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我在讲《圣诞节》这课中,设置了“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在春节期间你经常做什么?西方国家最重要的节日是什么?”这样几个问题,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结合新课程理念更加深入地探讨。
五、视听导入法
视听导入法的形式有音乐、歌曲、视频等,其目的在于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新的话题。课前,给学生播放与本课教学内容有关的歌曲,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气氛,并利用歌曲内容来导入新课。如在教主题为“节日”的单元时,可以先播放几首耳熟能详的节日歌曲,步步高、恭喜恭喜、Jingle Bell等,让学生马上沉浸在节日的气氛中,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谈论节日,从而自然地进入对这一主题的学习中。
六、文化背景导入法
文化背景导入法的形式有名言警句、名人轶事、风土人情,目的是激发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渗透学生做人的道理。比如在谈到狗这种动物时,可以引出狗在中国的用法,有走狗、狗仗人势、狗急跳墙、狗眼看人低等等。但是在西方人眼中,狗是勇敢真诚的,如lucky dog,(幸运儿),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等。在学习一些人物传记的时候,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图片,或者播放一段录像。比如在学习《杂交水稻之父》这课时,我们可以展示一些有关袁隆平成功的资料图片,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悬念预测法
疑问是学习的起源,有“疑”才会有问,才有所得。主要形式有图片、视频、提问。目的在于通过造悬念、做预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关注新话题。当学生面临问题需要新知识来寻找答案时,他们才会进行积极的学习活动。如在上七年级上册《我的书包在哪儿》时,课文中有好多东西,我这样设置问题:这个学生会忘记他的什么东西,让学生预测。教师巧设悬念,使学生思想产生波澜,激起了学生揭开谜底的强烈愿望。
综上所述,英语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文,选择使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导入一定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让学生明确将要学什么,怎么学,为什么要学;它要有趣味性和启发性,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形成悬念,使学生投入英语学习中。开始的情景创设得好,就会引人入胜,燃起孩子们求知的欲望,达到先声夺人、一举成功的效果,从而极大地提高英语课堂的教学效率。
(责任编辑黄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