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慧巧
《新课程标准》反复强调:“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我们开展的开放式语文活动充分地体现了这种精神。作为语文教师,应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精心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语文教学活动内容,让学生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开放式语文活动贵在“活”而“动”,“活”和“动”是相辅相成的,活的形式有利于学生的动,学生的动再次激发活,这样课堂气氛自然也就活跃了。二者缺一不可。
一、“活”是灵魂
初中阶段,学生形象思维活动活跃,表现欲旺盛。与学科课程相比,在活动课程中,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更强,更乐于投入。但初中生的参与有由浅层次向深层次递进的过程,这就需要执教者根据“活动课程”的安排,精心培育和多方引导,采取多种形式,使语文活动课“活”起来,以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活动全过程的主人。
1.阅读课
传统的教育体制存在着十分突出的问题,尤其是阅读教学,很大程度上还处在封闭的单一模式中。语文教学要符合时代对人的要求,教师就必须改革,必须重视学生的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从书本走向课外、从单纯的说教走向注重实践和能力的培养。
开展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一些学生以时间少为由而不去读书,为了促进他们的阅读兴趣,我每周从语文课总数中抽出一节课用于自由阅读,主要以课外内容为主,并通过讲故事比赛的形式逐渐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扩大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
2.朗诵课
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诵课,比如诗文朗诵会,故事演讲会等,以此培养学生诵读诗文的能力,领会中国诗文的艺术境界及博大精深。从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3.表演课
有些课堂可以充分还原给学生,让他们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比如:《皇帝的新装》、《我的叔叔于勒》等,可以让学生提前编写剧本,在分角色朗读的基础上,加上适合的道具、服装、动作等,把他们喜欢的课本内容,或寓言,或童话等编成剧本并加以表演,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又能够培养写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4.辩论课
针对生活中的问题展开辩论,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的敏捷性和条理性,又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活跃课堂。
二、“动”是宗旨
语文实践活动的特点是动,在动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在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动起来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入手:
1.张扬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语文活动的各个环节,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成为活动全过程的主人。要通过民主方式,筹备好全期的语文活动;集中学生多数人的意向,确定每次活动的主持人,避免班干部“包揽天下”;由主持人按课程要求,进行筹办,确定主要节目,安排好程序,商定评优办法、奖励范围等。教师则当好“教练”、“业务指导”,适当协调。在活动中,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才智,提升自我素质。
2.优化竞赛情境
创设良好的竞赛情境,以充分展示学生们的性格特点和自我特长,是活动的价值所在。“评优”这一环节运作适当,对学生有着极大的激励和影响。如上所言,活动中的“评优”、给奖,都是在主持人的主持下进行,透明度大,客观、公正。可以适当提高“优秀”类次,扩大鼓励面。奖励的项目增设,因班、因活动而宜,适当加多一点,面扩大一点,如“进步奖”、“组织奖”、“积极分子奖”等,以此激励中间层,促进差生的转化和投入,达到班级整体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3.增强学生的语言活动及其表达能力
张志公先生谈到:“以知识为主导,以实践为主体,以培养能力为依归,这是语文课的本业。”语文实践环节,种类甚多、涉及面广,不能千篇一律,需要因班、因时制宜,组织一些小型、灵活、多样的“热身”活动,多练功底,不断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提高驾驭活动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在对语文活动课的不断探索和试验中,要想让语文活动课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的周密安排和合理调控。因此活动课必须根据教学的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特别要考虑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内容适宜采用什么样的活动形式,怎样的活动过程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并在活动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学习内容,认真检查学习效果,真正体现语文活动课的开放性,让“活”与“动”比翼双飞。
(责任编辑韦淑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