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巍
(济南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山东 济南 250029)
臭味的产生主要是生活垃圾和粪便中有机物分解造成,不同的环卫处理设施及处理工艺会产生不同的恶臭气体。垃圾收集和填埋过程中会产生硫化物、氨气、胺、脂肪酸、芳香族和二甲基硫等致臭物。渗沥液处理中产生的臭气以硫化氢为主,初沉池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臭气以硫化氢及其它含硫气体为主,污泥硝化稳定过程中会产生氨气和其它易挥发物质。城市公厕中的致臭物成分主要有氨、硫化氢、甲硫醇、三甲胺等。
城市公厕臭气浓度一般为5~20,生活垃圾收集站臭气浓度一般为30~50,填埋场填埋区和焚烧厂的垃圾卸料储存区臭气浓度可高达几百[1]。
气洗法指将恶臭气体收集后通入水、酸、碱等溶液中进行吸收。采用的方式有填充塔式、喷洒塔、气泡塔、流动式吸收塔或者文丘里洗涤除尘+生物过滤池等。该法运行费用高,管理复杂,不适合于水溶性较低的气体。
将恶臭气体喷淋后通入具有强吸附能力的物质,如活性炭、硅胶等。该法对硫化氢、氨气等无机分子的去除率较低。
将恶臭气体直接送入燃烧室进行燃烧,气温大于800℃。该法可彻底去除污染物,但投资运行费用昂贵,不适合去除含硫气体。
使用氯、次氯酸钙、二氧化氯、臭氧等氧化剂,利用氧化作用,使其与臭气中的致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改变其化学特性和物理形态,去除臭味。该法运行费用较大,对生物菌种有抑制作用。
用气味更强的芳香味作为掩蔽剂,或者使用掩盖物进行覆盖,掩盖遮蔽恶臭异味。
利用一种或多种有益微生物,抑制有机物质的分解。这种微生物制剂由乳酸菌、放线菌、光合菌、酵母菌和藻类等组成。能够将多种挥发性气体(VOCS)和其它恶臭气体降解为无害无味的中间代谢产物,防止有机质腐败,消除恶臭。
H2S(NH3)+P+光合细菌→含硫蛋白质→中间产物+(光照条件);
CO2+H2O+光合细菌→O2+葡萄糖→中间产物(光照条件);
VOCS+O2+N+P+放线菌→代谢产物+抗生物质→杀灭病菌。
将生态制剂均匀以雾状喷洒,将恶臭物质吸附于液雾表面,发生催化氧化反应,通过改变异味分子结构,降解致臭物质,使之无害无味。常用于封闭和半封闭的场所。
以硫化氢反应式表示反应原理:
式中R-NH2表示生态制剂中的作用分子。
简易的去除方法包括机械通风、水冲洗、遮蔽剂,重点场所可采用微生物除臭液擦洗地板。每天至少2次,用人工喷壶,在厕所角落、大小便槽、墙壁喷洒除臭剂,每天5~7次。植物提取液稀释后添加在雾化器加药系统,采用自动开停。在每天晚上添加化粪池强效分解剂。
小型生活垃圾收集转运站需强化水冲洗方式,完善场所地下排水设施;室内收集站应配套微生物冲刷和植物提取液自动化喷洒除臭系统。
中、大型生活垃圾中转站作业车间设计为封闭式,进出口设置风帘,整个作业在微负压环境中进行,防止臭气外逸;卸料大厅泊位上方设置气体收集系统,臭气由设置的吸风罩抽吸收集后进入末端除尘脱臭系统;储料区设置天然植物液喷淋系统,吸附降解臭气。
无害化填埋场恶臭污染范围广、浓度高、危害大。填埋场布局分为垃圾中转区、填埋作业区、污水处理区和生活管理区。在垃圾中转或定点倾卸区,应尽量保证垃圾运输车辆和贮存设施的封闭性,减少垃圾停留时间,及时清除陈腐垃圾,并定时喷洒药剂或石灰等防蝇除臭;填埋区实施的斜面作业中,应在尽量缩小的区域内快速地进行平铺、压实和覆土操作。应减少平铺时垃圾的飞扬和抛洒,确保压实强度,并采取日覆盖与适时覆盖相结合的方式,避免垃圾的暴露,要有完善封场措施。污水处理区有条件的可密闭化,尽量不添加除臭菌种,以免增加渗沥液处理难度。生活管理区应处于填埋场的上风向,周围建有围墙、灌乔木、绿地、防护林等阻隔,并定时喷洒除臭防腐剂或其它有中和掩蔽作用的药剂。办公楼、宿舍、食堂、浴室等设施内应密闭,并采取空间消臭、强制通风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降低恶臭影响。
餐厨垃圾处理厂和粪便处理厂除臭应保持整个工作区为微负压状态,臭气收集后进入气体脱臭系统。焚烧厂的臭气收集后焚烧处理。
[1]李夏,张益.大型城市生活垃圾中转站的环保除臭措施[J].环境卫生工程,2005,13 (6):62-64.
[2]郝吉明,马广大.大气污染控制工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张皓,严红.微生物除臭技术的研究现状[J].大连大学学报,2008,29 (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