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来苏渡

2014-10-16 15:57幸昌盛
审计与理财 2014年8期
关键词:高安苏辙金沙

幸昌盛

文化是根,历史是魂,我们不能淡忘,不能做断线的风筝。

——题记

高安的来苏渡在哪里?

这个,恐怕连当地人也没几个能说清楚。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的苏辙、苏轼,在这个江南小城留下的传说与故事,知道的人就更少了。

当然,二苏在千年古邑筠州(今江西省高安市)有一段历史文化渊源,这是真的,千真万确,史册可寻。这一段闪亮的交集,为今天的高安人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历史云烟散尽,锦水依旧东流。

其实,在我心里,来苏渡一直是一个谜,也是一个梦,在锦河的潺潺流水声中沉寂近千年,若即若离,馨香扑鼻。

一蓑烟雨中,走在绿草茵茵的筠安大堤上,遥想着勤于公务、体恤百姓的苏辙,奔走于市井;峨冠博带、须髯飘飘的苏轼,吟啸且徐行,心中便有一股淡淡的温暖与亲切,油然而生。

也许,在今天的锦河南岸,还能找到一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历史遗存,还能寻到一份“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的文韵芬芳。

打开电脑,在百度网页上搜索,关于高安来苏渡的记录寥寥:来苏渡,原名金沙渡口,在高安市东方红乡来苏村北(锦河南岸),距县城东1.5公里处。依堤面水,铺石为阶。堤上绿柳掩映,阶下清水粼粼。明代诗人陶履中吟“折苇堪航处,曾来大小苏”(大小苏即指苏轼、苏辙)就是指这里。

翻开泛黄的县志,相关的文字也不多。据清同治《高安县志》载:“来苏渡,宋苏辙谪筠州(治地高安),因兄轼过此同访刘平伯唤渡此地,因作唤渡亭于水旁,在金沙台下,今亭废。”

在《宋史·苏辙传》中则仅记载苏辙两次谪居高安的情形,前后八年。宋元丰二年(1079年)“(辙)坐兄轼以诗得罪,谪监筠州盐酒税,五年不得调”。宋绍圣元年(1094年)“未至,降朝议大夫,试少府监,分司南京,筠州居住。三年,又责化州别驾,雷州安置,移循州”。

做了些寻访来苏渡的“功课”后,我愈加想到锦河边去找一找梦中的来苏渡,剥开心中的谜团。

暮春时节,雨过天晴。高安的母亲河——锦河,似一位丰腴的妇人,雍容尔雅。两岸是她绿的裙裾,微风过处,滑过一缕缕水润的流光。苏轼到高安看望子由的季节,大概就是此时。

史载:宋元丰七年(1084年),苏轼从黄州移汝州,特地弃舟取道富川,从陆路到高安来看望苏辙。四月二十九日到达高安,五月九日离开。

苏轼、苏辙对锦河情有独钟。当年,二苏一同轻舟拜访“以敦朴持家,以诗书课子,睦族协邻”的高安金沙刘村老人刘平伯。苏轼走后,苏辙与刘平伯来往不断,诗赋唱和颇多。为了停舟登岸方便,人们建一亭台,苏辙亲笔书“唤渡江亭”匾。来苏渡因此得名。

走在锦河南岸,不远处的筠州大桥,若一架飞跃的犁铧,横跨南北,十分壮观。筠州大桥附近,就是曾经的来苏村所在。

逝者如斯。也许,关于二苏,一切只剩下了传说与记忆。

或许是高安山水草木的灵韵,或许是筠州禅佛名寺的熏陶,或许是自身屡遭贬谪的顿悟,苏辙的散文成就,以谪居筠州期间最为突出。苏辙今存各种散文杂记共三十五篇,而作于此时的竟有十二篇,占三分之一强。他的散文名篇如《黄州快哉亭记》、《武昌九曲亭记》、《东轩记》等,都作于筠州,诗作也颇丰,绝非偶然。

苏辙在高安还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深得百姓爱戴。“其轨范士民如父兄,变移风俗如师友”,“辙在郡有异政。既罢去,父老送者皆呜咽流涕,数十里不绝”。

宋元丰七年,苏轼在筠州流连十日,与弟苏辙共度端午佳节。二人在患难之中重逢于筠州,游真如寺,访山川名胜,言风土民情,情深意重,弥足珍贵。“公来十日坐东轩,手自披云出朝日。山川满目竟何有,波浪翻天同一湿。”兄弟情深,实在令人唏嘘不止。

思绪间,不觉已到筠州大桥下。

锦河两岸,芳草萋萋。大堤之上,佳木繁阴。几缕穿透绿荫的阳光,是岁月匆忙的脚步;堤上的点点落花,是时光脱落的衣衫。

沿着河堤找寻,只有满目苍翠。

河岸边,一棵从上游冲刷下来的枯树,枝干已泛白,搁浅在草地上,根须依旧虬劲。它,也曾经是一艘生命的航船,行驶在四季的斑斓里。终被岁月摧折,随波逐流。

前行数百步,潺潺的水声更近了。

来苏村里的几只大黄牛,鼓着肚子,慵懒地伏在岸边,沐浴着阳光。放牛的老人倚靠在一块大石旁,抽着烟,坐在岁月的窗口边。一缕春风,在不远处的枝头落脚,轻轻舒展身姿,轻轻地敲打着寻觅者心灵的镜子。

大苏的“一泻千里”,小苏的“一波三折”呢?

的确,什么也不曾找到。

近千年的光阴荏苒,也许,这片小小的坡地一直在坚守;这条潺潺的锦河,一直奔涌东流。

高安的来苏渡,纵使无人问津,终究不可磨灭。

文化之根,是发展之源;历史之魂,是崛起之翼。美丽高安的梦想,需要馨香四溢的地方文化底蕴来点缀。二苏在高安留下的文化瑰宝,值得我们永远珍惜。

只要我们这些后来者永远铭记,永远传承,金沙台,来苏渡,苏轼苏辙兄弟的身影,就会永远定格在美丽高安的画卷里。这一段璀璨的记忆,就永远不会褪色。

今天,美丽高安、幸福高安建设的大幕已经开启,一座崭新的瑞阳新城正在崛起,老城区也将迎来春的生机。高安的发展日新月异,蒸蒸日上。苏轼、苏辙若能有知,重游故地,定有会更华美的诗篇。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千年古邑筠州的一大批优秀历史文化遗存,必将在高安的大发展、大跨越、大辉煌中焕发新颜,熠熠闪光。

当然,也会有我寻觅的来苏渡,梦中的来苏渡。

(作者单位:高安市审计局)

猜你喜欢
高安苏辙金沙
高速公路工程计量与合同管理研究
美丽乡村背景下江西高安范家村改造提升设计
苏辙晚年诗中“老卢”为谁?
苏辙骂皇帝不为拆台为补台
自然教育《小蚂蚁的生日会》教案
苏辙:做苏东坡的弟弟是一种什么体验
苏辙的诗歌创作特点研究
《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
高安馆藏元代陶瓷撷粹(下篇)
贼的头上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