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剑峰
备课时我们不仅要清楚单元的核心知识,知晓每一篇课文对教学核心知识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而且要明白核心知识在上下学段的衔接关系,这样才能够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为实现有效教学提供保障。结合课程目标、学段目标、文体特征及学生视角,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核心知识是进一步“学习观察”。
一、 萃取:当下单元的内容与要求
语文五年级上册二单元的主题为“自然奥秘”,安排了这些内容:
第四课《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现代诗,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开启大自然之门,领略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文题蕴涵丰富而又明快生动,召唤学生从大自然这“绿色的课本”中汲取丰富营养。在文本诵读中,培养学生观察的热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第五课《装满昆虫的衣袋》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主要叙述了法布尔小时候的两件事:一是他独自寻找“纺织娘”,到傍晚忘记了回家;二是放鸭子时,他却花了大量时间观察昆虫并把捉到的虫子装在了衣袋里,父亲的责骂并没有改变他对昆虫的迷恋。虽然课文并没有写法布尔是怎样成为一名昆虫学家的,但正是由于他对昆虫具有浓厚的兴趣,并养成了耐心观察的好习惯,最终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教学这篇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法布尔迷恋昆虫的重点语句,体会要打开自然课本、走进大自然不仅需要观察,还需要锲而不舍、孜孜以求的精神。
第六课《变色龙》采用叙事的方式,巧妙地展示了变色龙三个方面的特点。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作者通过看、问、试验等方法进行观察,描写了变色龙的静态、动态的主要特点。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掌握运用多种方式观察动物的方法,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七课《金蝉脱壳》极其生动地介绍了金蝉脱壳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作者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蝉儿脱壳前后的颜色变化以及动作过程,不仅是因为观察仔细,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持久的跟踪观察,并通过一定顺序有条理地表达观察内容,让学生领悟跟踪观察的方法和有序生动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以上的四篇课文内容都是围绕核心知识点“学习观察”而构架安排的,主要聚焦“动物”。“慧眼细察出佳作”,习作2是写一个小动物。课文的学习激发了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写出动物外形或动作的主要特点。巩固过渡句的使用,使文章前后段之间更紧密,从而有条有理地表达观察的内容,形成观察能力。
练习2的内容也突出了“学习观察”这个核心知识点,其中两个部分与观察有直接的联系。一是“诵读与积累”,内容是三位名人有关“观察”的名言,从不同方面强调了观察的意义与价值。教学中通过反复诵读,深刻感悟观察对于积累知识、拓宽视野、发展思维、培养写作能力都有重要意义。二是“想想说说”,这是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观察图画说话,教学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注意前后联系,发挥想象,合理推想。这样的训练除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协同发展。
可见,这一单元围绕核心知识“学习观察”系统地编排了教学内容。观察是人类与自然、社会乃至自身交往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探索大自然奥秘发挥重要作用。语文学科视野中的“观察”与培养学生的“说”“写”等能力是分不开的,不仅帮助学生认识客观世界,丰富自己的感受,更能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提升表达水平。本单元在第三学段的开始,既要注意与前面学习的联系,又要注意区别,突出本学段的重点,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二、 溯源:前期已有的知识与能力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一、二学段中,围绕“观察自然”的课文很多,包括观察植物、动物、景物的,还有观察的小故事、实验文章等。在五年级上册教材之前,学生对观察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知晓一些观察方面的知识,如观察要有目的,由上而下、由远而近,由整体到部分等观察顺序;初步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通过看、听、闻等手段进行自然观察、实验观察、跟踪观察、对比观察等。在习作上,一、二学段通过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方法观察书中图画、自然界植物、生活中景点等,让学生积累素材,写出图意或事物特点,适当展开想象。另外,口语交际训练、综合性学习也注意训练观察能力、提高表达能力。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训练,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积累习作素材,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在一、二学学段中,与本单元核心知识“学习观察”有着紧密联系,教学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有这些内容:
二年级上册《有趣的发现》通过介绍达尔文对海洋中小岛上昆虫的观察从而感悟道理,培养学生学习达尔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精神。这与《装满昆虫的衣袋》都是介绍名人观察的故事,以榜样感召学生观察大自然,培养热爱观察、热爱大自然的精神。二年级下册《蚕姑娘》一课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蚕孵化后生长、结茧、由蛹变成蛾的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这与本单元第七课《金蝉脱壳》有相似之处,两位作者都采用的是同一方法,即跟踪观察的方法。但在表达观察的结果时,前者是粗细条勾勒,后者是细描刻画,语言表达更加生动。这种安排符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学情。
四年级上册“培养学习习惯”中将“留心观察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在指导学生看图表达内容时,初步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的方法并养成良好的习惯。留心观察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可以锻炼我们的观察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不仅对语文学习和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十分重要,而且可以陶冶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初步让学生知道观察静态事物时应注意以下四点:要按一定顺序观察;有重点观察;观察以后要展开想象;养成留心观察、合理想象、勤于动笔的好习惯。四年级下册一单元的《燕子》这篇写景散文描写了燕子外形、飞行和休息的情景,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学习作者通过看、听等两种方式仔细观察,既描写静态、又描写动态,而且语言准确生动。这与本单元第六课《变色龙》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有些类似,但这两篇课文的文体显然不同。
三年级下册的习作3“写写自己的新发现”。教学前先布置学生到校外去有目的地观察,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而且要写得有意思。通过例文,激发学生发现和探究的兴趣,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一切感官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力求有新的发现。例文就是通过小作者细心的观察、简洁的描述,展现了一个表面静悄悄、实则活生生的世界。
四年级下册的习作3“写写自己生活中的新发现”,要求学生选择自己生活中的一个新发现,具体地写出来。通过这次作文训练,使学生明白善于观察生活十分重要。四年级下册习作5写“一两种植物”,要求学生先确定观察对象,对选择的对象进行仔细观察,并在此基础上认真研究。最后把观察结果有条理地记录下来。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强化学生的观察意识,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这些习作的练习为五年级上册习作2“写动物”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三、 延展:后续学习的巩固与提升
第三学段中除了这一单元外,与核心知识“学习观察”有关的课文不多,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们要利用教学内容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继续巩固学生的观察能力,学会表达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增强学生自学能力。
五年级下册《灰椋鸟》一课讲了作者去林场观察灰椋鸟的经过,生动具体地描写鸟儿归林与栖息的壮观场面,表达了作者爱鸟的心情并赞扬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全文情真意切、情理贯通,让学生体会作者有顺序、有重点、有感情地观察,才能准确生动地表达观察内容。
六年级下册四单元《夜晚的实验》记叙了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捷通过多次夜晚实验,终于揭开蝙蝠飞行秘密的经过,学习科学家细心观察、善于思考、不断实验、潜心研究的科学精神。这一课很好地回应了伽利略的名言“一切推理都必须从观察和实验中得来。”
学生平时观察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看后印象不深,笔下写不来。这是学生普遍的问题。六年级下册《莫泊桑拜师》这篇文章中福楼拜指导莫泊桑观察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观察要有顺序,否则观察显得乱七八糟、杂乱无章。观察时,在对事物有了比较清晰的全貌了解之后,要抓住重点进行再观察,否则观察的主次不清。只有突出重点、细致观察,才能使文章主次分明、惟妙惟肖。在观察过程中,边观察边想象,教师应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感情与事物相交融,深刻体验自己的感情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过程,这是因为写作不仅要写观察到的人、事、物,还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学会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积累素材是作文成功的重要基础。课标在第三学段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样的教学要求进一步强调要引导学生“有意识丰富自己的见闻”,要求学生的观察目的更明确、方法更具体,观察与积累、想象等相结合,提高表达水平。
五年级下册习作1“观察一种自然现象后写一篇习作”。观察一种自然现象,把它的特点写出来。训练学生仔细观察与跟踪观察相结合,写好习作。六年级下册习作4“记一次实验”。习作要求就是观察实验的过程和结果,或自己边实验、边观察,做好记录,养成勤于观察、多动手,多动脑的良好习惯。这些习作训练都是对本单元教学后的巩固与提升。
教学五年级上册二单元时,我们要理解“学习观察”这一核心知识在语文教材整体上的编者意图:第一学段,重在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第二学段继续激发兴趣,初步了解一些观察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第三学段在培养观察兴趣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观察能力,逐步掌握各种观察方法,提升表达水平,从而形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的编排体现了前瞻后顾、紧密相联、循序渐进特点,教学“学习观察”核心知识点时既不缺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紧扣本学段教学要求,着力于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的目的。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