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成波 袁安生
近年来,通过实施现代畜牧业推进计划,丹东市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2013年,全市家畜、家禽饲养总量分别达到78头(只)、15041亿只,肉蛋奶产量达到55万吨,畜牧业产值74亿元,畜牧业增加值26亿元,农民人均牧业收入3700多元。在畜牧业发展科技贡献率中,畜禽良种所占份额达到63%以上。
一、丹东市畜禽良种繁育取得成效
1.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家畜品种改良网络基本形成。目前,丹东市共建设改良站点238个,其中猪改良站58个,有杜洛克、长白、约克种公猪196头,面向社会年与配母猪4万头次。牛改良站125个,年改良母牛3.23万头。羊改良站55个,应用冷精和鲜精人工授精6.5万只。输精技术人员222人,全部取得了《输精员证》,其中195人已取得《辽宁省家畜繁殖工证》,形成了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实的专业化队伍。
2.畜禽良种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丹东市有可繁母猪6.66万头,其中纯种母猪6609头,年可提供商品仔猪100万头左右,提供各类种猪1.8万头左右。拥有肉牛可繁母牛60170头,经产奶牛3736头,年可提供犊牛4.8万头,其中优质肉用母犊1.5万头、奶用母犊1700头左右。拥有绒山羊可繁母羊34.88万只,年可提供各类羔羊42万只,其中优质公羔0.8万只。拥有蛋种鸡12.34万套,产蛋期年可提供产蛋雏1050万只。拥有肉种鸡42.4万套,产蛋期年可提供商品雏6570万只。辐射外地作用逐年增强。主要体现在绒山羊上,年外销母羊1.5万只,外销种公羊1000只左右,主要销往黑龙江、内蒙古的西北地区,用于杂交改良当地低产山羊。
3.种畜禽生产规模化水平明显提高 全市现有可繁母猪100头以上规模种猪场56个,存栏种公猪660头,纯种和二元母猪11469头,分别占种猪总数的57.3%和22.4%。有可繁母牛20头以上规模肉牛场13个,存栏可繁母牛367头。有产奶牛100头以上规模奶牛场4个,存栏经产母牛2480头。有可繁母羊200只以上规模种羊场19个,存栏可繁母羊5898只、种公羊412只。有1万套以上规模蛋种鸡场6个,存栏种鸡10.24万套。有1万套规模以上肉种鸡场21个,存栏种鸡45万套。种鸡的规模饲养分别达到了83%和90%,所有的规模种畜禽场均取得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依法经营。
4.地方良种资源开发利用已显成效 ①在应用省原种场种羊改良本地羊的基础上,开展绒山羊常年长绒系和辽东细绒系的选育,动态保有核心群1500只,两品系年选育种公羊200头用于丹东市低产绒山羊改良。②以夏洛莱为父本、以本地黄牛为母本级进杂交4代选育出含93.75%夏洛莱血液的辽育白牛,是我国第一个用外来品种选育的肉牛品种,有基础母牛24550头,其中核心群150头在省里登记,全部饲养在凤城市和宽甸县,既可纯繁生产优质牛肉,也可在经济杂交中用作第二父本或终端父本。③以丹东黑猪为基础,导入杜洛克血液,培育出瘦肉型专门化母本新品种——新丹黑猪,不仅保留辽宁黑猪繁殖力高、耐粗饲、肉质鲜美特点,又表现出瘦肉率高、生长速度快等性能,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目前已向社会提供中试母猪8000多头。
5.新技术应用有较大进步 开展了沿江牛、辽育白牛、新品系绒山羊联合育种,通过开展种畜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基因交换,达到了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缩短了培育时间,加快种畜选育步伐。在良种繁殖上,开展绒山羊腹腔镜下人工授精、奶牛性控精液应用、胚胎移植等新技术的试验应用,取得了不错效果。在新丹黑猪选育上,采用个体性能测定、综合指数选择、GBS软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新技术。
二、存在的问题
1.纯洋种猪和父母代家禽供种能力不足 丹东市的纯洋种猪90%以上是从外地购入,二元杂交母猪30%左右从外地购进。无祖代种鸡场,父母代家禽供种都是从外省购进。蛋鸡雏缺口37%左右,商品肉鸡雏缺口20%左右。
2.部分良种繁殖性能低 突出表现为仔猪窝断奶成活仅为8~8.5头,外三元则为7~7.5头,全地区人工授精率仅为60%左右;母牛约有15%患有生殖疾患,加之受配率低,肉牛繁殖率不足70%,产仔间隔长,达到15.5个月;个别种鸡场受饲料、环境因素影响,种鸡产蛋高峰持续期和产蛋率达不到品种要求;奶牛的泌乳量比沈阳、锦州等地区低25%~30%。
3.重杂交轻选育制约良种质量提高 大多数种畜禽场缺乏创新意识,依赖从国外或外地引进良种的局面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扭转。没有充分认识到杂交不是终端技术手段,杂交后代并不都是良种,只有选育与提高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良种,重杂交轻选育,或只杂交不选育,制约良种质量提高。
4.品种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不够 由于缺少保种专项资金,社会上具有本品种特征的丹东黑猪踪迹难寻,本地黄牛数量锐减,沿江牛仅仅维持2000头基础母牛群,达不到开发利用数量。
5.畜牧业支撑服务体系不健全 信息网络服务体系不完备,种畜禽质量检测手段落后。相关部门对良种繁育行业的管理缺乏必要的资金和设施,管理服务职能不到位,以次充好、坑害养殖户的情况也有发生。畜禽良种的合作经营处于起步阶段,组织化程度低。
三、对策与建议
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源为基础,以科技为支撑,以创新为动力,实行保种、选育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建设和巩固种畜禽保种场和基因库,建立健全繁育体系,加快地方畜禽品种资源开发步伐,培育一批新品种,实现品种资源优势向商品生产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化,为发展畜牧业优势主导产业和县域特色产业提供资源保障。经过5~10年的努力,畜禽生产水平和品种质量明显提高,畜禽品种资源得到有效保护与开发,洋种畜禽供种能力基本满足全市需要,打造全省乃至全国中蜂、特色黑猪、辽宁绒山羊供种基地。
1.依法规范种畜禽场生产经营行为 按照《畜牧法》的要求,从严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严格执行许可证备案和网上公示制度;开展经常性监督执法检查,加大对种畜禽场的督查力度,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行为,对无证经营的种畜禽场予以取缔;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建立种畜禽场安全隐患报告、通报制度,加强种畜禽场安全生产监管。
2.加大良种引进与繁育的扶持力度 通过实施畜牧良种工程建设和良种补贴等办法,支持重点种畜种禽企业自主创新,推进育繁推一体化,鼓励开展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提高企业产业区域集中度和规模,提高培育、选育良种科技创新能力。制定母畜保护政策,对基础母猪、母牛、母羊,全部录入微机,实行生产、流动的系统管理。针对养牛业饲养周期长的特点,开展良种登记工作,给母牛发放畜照,一畜一照,畜照跟着销售走,严禁私自屠杀母牛。
3.完善金字塔式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以大型种业集团为基础,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以市县乡畜牧推广机构为纽带,逐步健全以育种场为核心、繁殖场为中介、商品场为基础的金字塔式繁育体系。到2020年,重点扶持5个生猪原种场,建设扩繁场30个,增加供种能力5万头,建设新丹黑猪省级公猪站1个;新扩建20个肉牛扩繁场和3个基础奶牛扩繁场,建成沿江牛地方种公牛站1个,年生产冷精1万~2万剂;新建辽东辽宁绒山羊原种场1个,年产优质精液5万只份,建设种羊扩繁场30个,新增供种能力1万只;提高种禽场准入门槛,重点建设4个父母代蛋种鸡场和6个肉种鸡场,年提供鸡苗分别达到3000万只和2亿只。
4.加强畜牧业技术服务支撑体系建设 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科技服务网络,实行技术专家包乡、包村、包小区制度和技术人员联场服务责任制。大力发展民间技术服务网络,在龙头企业、大型规模场、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专业村、专业乡(镇)建立基层综合服务站。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建立和完善种畜禽标准体系,建立健全种畜禽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兴建市级种猪、种羊质量检测检验站,建立公正、权威的种畜禽质量监测体系,保证种畜禽质量。
5.强化地方良种保护和新品种培育 加快丹东市现代特色畜禽种业建设,切实增强本地优良畜种供应能力。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保护区、开展地理标志认定、培育新品种等措施,保护畜禽品种资源,打造地方特色品牌,同时以开发促保护。力争2014年建成宽甸中华蜂保护区,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畜禽新品种,完成新丹黑猪品种审定;到2015年,建成凤城、宽甸辽育白牛保护区,丹东黑猪和辽宁绒山羊通过地理标志认定,辽宁绒山羊新品系完成品种审定。
6.筛选和推广良种杂交和利用模式 以市场为杠杆,因时因地筛选畜禽杂交模式,满足人们对畜产品品质新的变化和需求。既要通过本品种选育提高实现优质高效,也要通过国外优良品种引进更新实现高产高效。辽育白牛应在纯繁同时,侧重多品种杂交利用,生产商品肉牛;沿江牛可在保种基础上,做母本与配日本和牛,生产高档牛肉;充分利用新丹黑猪开展经济杂交,生产精品猪肉,利用肉质好的巴克夏作父本进行商品杂交,生产极品猪肉,把我市的资源优势、特色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