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栓 蔡君威
【基金项目】本文为安徽师范大学本科教学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学科背景下本科院校秘书人才培养研究”的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08-02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国设置秘书学专业的本科院校已有一百多所,其中不乏重点大学。不仅如此,全国性质的秘书机构与组织相继成立,秘书学论著和学术杂志等方面也有着巨大的成就,这些都标志着秘书学和秘书学专业在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目前我国的秘书学专业已经发展为以重点大学秘书学专业为理论前沿,以高职高专秘书学专业为发展主体,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的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和模式。2011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首次明确提出将秘书学定位为二级学科,这一举措极大地提高了秘书学专业的地位,促使秘书学开始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然而,在看到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高校在秘书学专业设置中还存在的诸多问题,只有充分认识这些问题才有可能解决它们,为秘书学的进一步发展扫除羁绊。
一、主要问题
由于秘书人才在就业市场中的需求比重越来越大,在上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初中期,秘书学理论与实践的研究都经历了一个短期内的迅速发展历程,但是三十年过去,秘书学专业的建设仍然是不温不火,没有取得突破性的成就,在前进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目标定位方面
高校在秘书学专业设置的目标上存在两种分歧。一种以理论为导向,一种以市场为导向,并且这种分歧走向对立而不是互相调和。以理论为导向的高校大多为本科,这些学校在自己的优势专业的基础上增加秘书学方面的课程从而形成了秘书学专业,有的依托于中文专业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秘书学方向),有的在英文系的基础上设立涉外秘书,行政管理与工商管理的秘书学方向则是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基础上设立的。这种秘书学专业的设置归口性强,能适应企业在某一方面的需要。而以市场为导向的高校大多为高职高专,它们的秘书学专业着重实践教学,偏重于培养初级秘书。以这两种目标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最终会产生一个重要的矛盾,那就是归口类的秘书毕业生尽管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实践能力低,进入企业后,一切又要从头学起,逐步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组织结构等,而初级秘书尽管操作能力强,但是理论知识比较低,发展潜力低,并且初级秘书的培养成本低,所以造成了初级人才过剩,而高级人才紧缺的失衡局面。
2.观念意识方面
所谓观念意识问题是说高等院校与社会对秘书学的专业地位不够重视,秘书学得不到足够的关注。这种专业地位被忽略的情况主要是由秘书属性和秘书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秘书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即秘书学有应用性与综合性两类特征,秘书学的应用性强调的是实践,技术性更强,理论程度不高,从而导致社会出现对秘书乃至秘书学的一种错误认识,认为秘书学专业理论含量低,属于技术活,地位较低,比如认为秘书工作只是端茶递水的小事。而秘书学的综合性是指秘书学与其他学科具有极强的交叉性,秘書所掌握的能力要全而杂,能够处理各个方面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这同样使社会对秘书的认识出现偏差,比如认为秘书工作层次浅,杂而不专,缺乏含金量。
不仅是社会对秘书学专业存在误解,就是各大高校对秘书学专业的建设也缺乏应有的重视。这首先表现在学科名称上,许多学校的秘书学专业是在中文专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业名称就会有中文秘书、文秘等不同名称。“秘书学”这一概念相较于前两者来说更加合理,肯定了秘书学专业的综合性,全面阐释了秘书的范围和功能。但是“秘书学”并没有形成全国高校的共识,试想一个学科在名称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都存在着分歧和模糊认识,那么它的发展状况就可想而知了。同时,各高校也缺乏对秘书学专业学生进行秘书职业定位的培养,这势必会导致秘书学专业的学生缺乏秘书职业化的自我意识,也就是高校设置秘书学专业仅仅是因为市场上需要秘书这一行业,而并没有让学生在学习秘书学专业之中产生职业归属感。秘书学专业的发展前景并不被人看好,秘书行业并不是一个能让人充满理想的行业,更多的学生仅仅只是将它作为一个跳板而已,面对这种情况,高校不能听之任之,应当积极采取各种办法提升学生的专业自信,增加深入和持久学习的热情。
3.专业建设方面
秘书学专业的设置不仅仅是指确立专业建设和秘书人才培养目标的大问题,因为一个专业的成熟度更多地应当在于细节的处理。我国当前秘书学专业之所以会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这些具体的操作环节上出现了问题。
(1)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忽略秘书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例如有的中文秘书学专业过分强调对文学的学习,开设了大量的中文课程,如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汉语、现代文学,甚至是文艺学、文献学等,而秘书学专业的主干课程的总课时竟然少之又少。第二,有的高校设置了大量的科目,高达五六十门之多,这种大面积的课程设置方法尽管能够全方位的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但是各门课程齐头并进,不分主次,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会让学生无法专注于核心课程的学习进而提高自己的秘书职业竞争力。
(2)教学方法不够先进
目前各高校的秘书学专业就教学方法而言普遍存在两种现象。第一种是本科院校的秘书学专业过于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很多本科院校的秘书学专业平常的教学中几乎很少有实践课,很多学校在大四的最后一个学期才进行实习,而这时的学生多忙于找工作、考研、考编等,他们往往没有充裕的时间和认真的态度来对待实习。第二种现象主要集中在高职高专,它们更多的强调实践而忽视理论。高职高专多采用2+1模式,也就是两年的学习加上一年的实习。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会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和实际的操作能力,但是理论水平和自我提升能力又往往过于缺乏。
(3)师资力量不够雄厚
由于目前秘书学专业还不能很好地通过自身更高层次的办学来解决师资问题,许多本科院校只能用管理类甚或于社会类、文学类专业的老师来转行兼任,尽管这些老师对于所授课程可能有所了解,但是缺乏对秘书学专业的整体认知,而高职高专的秘书老师则更多地来自于社会上从事秘书工作的精英人士,汲取这些精英人士的丰富经验,对于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秘书学专业来说无疑是一件好事,但是这些人士只是将教学作为副业,对秘书学专业的建设缺乏充高度、持久的热情。
二、解决途径
针对秘书学专业设置中存在的问题,高等院校可以对症下药,逐一解决。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找对策。
1.从秘书设置的历史规律寻找对策
我国古代的秘书制度主要是通过各朝代中央政府设置各种机构来逐步完善的,这些官方专门的秘书机构逐步改进,它们的作用也在不断地强化。那些非官方的秘书即私人秘书也是比较盛行,例如在清代,幕僚风行,官吏人员大都有几人或者几十人的幕僚,这些幕僚基本上属于官员私人聘用,他们与所属官员关系紧密,不仅有极高的待遇,也有着很高的地位。
官方秘书与非官方秘书在古代的很多朝代都形成了层次鲜明的统一体,这种统一体极大的满足了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促进了秘书人才的合理流通,这种双层的模式与结构无疑是合理的。但是目前,很多高校尤其是本科院校的秘书学专业始终是以培养行政秘书为指导,这显然是缩小了秘书工作的范围,秘书不仅包括行政与企业秘书,还有家庭和私人秘书。高校大可借取古代的多层次秘书人才应用结构的成功经验,也就是说秘书学专业可以采取“层次培养法”,可以先明确秘书的种类,再明确每一种类的专业要求,这样既明确了市场要求,又确立了学习目标,还构成了整个的秘书学科体系,而不是笼统地进行统一教育。
2.从当今秘书学的发展趋势寻找对策
当今秘书工作的发展始终与社会科技的发展紧密相连。与以往相比,秘书工作在全球的各个行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具备着全新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三点。一是普遍化,秘书工作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社会已经充分认识到秘书工作的作用和效果,不仅包括行政秘书、企事业秘书,而且私人秘书也成为了秘书行业的大势所趋。二是职业化,秘书行业已经发展为一个不依赖其他行业的独立体系,秘书行业应经从行政系统中独立出来,其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是专业化,秘书行业发展到今天并不只是指低层次的服务行业,它要求一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这些素质与能力是现代社会对秘书人员提出的新要求。
当代秘书的发展趋势对秘书学专业设置的意义在于因势利导:第一,引导学生进行职业定位。秘书学专业设置的目标是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具有相当能力的秘书人才,也就是指引秘书学专业的学生以秘书职业为定位,始终具备作为一名秘书的角色意识,而如何培养学生的秘书角色意识,是当前各高校在秘书学专业设置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一个秘书学专业的学生如果将自己的未来定位为秘书,那么他的学习必然充满热情。第二,针对当前秘书工作的专业化趋势,高校应当改变秘书人才的培养模式。传统的培养模式只注重培养学生在办公室、档案馆中的工作能力,而从专业化的趋势看,这种模式显然是与时代脱轨的,当代的秘书学专业应当培养专业性与复合型相结合的秘书人才。比如秘书大多要求一定的文字功底,秘书学专业在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的基础上还必须强化学生的其他能力,如調查研究、信息处理、办公自动化等。
3.从专业设置的具体问题寻找对策
不得不承认,我国秘书学专业的发展始终存在着先天不足,但是高等院校在秘书学专业设置中存在的不合理性更多地还是要归咎于后天,只要找出问题所在,总有解决它们的可能性。总体而言,面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强秘书学专业的理论建设。强化秘书学专业的理论建设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确立秘书学的专业地位,教育部在2011年已经将其定位为二级学科,这标志着秘书学的地位在一步步提高,但这远远不够。上世纪九十年代秘书学专业曾经在各大高校陆续成立,秘书学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但随后却偃旗息鼓,当今秘书学专业的发展理应总结这一教训,专业的理论地位必须依靠秘书人才和秘书教职员的共同努力,高举理论大旗,加快建设的脚步。此外,加强秘书学专业的理论建设还要求尽快建立秘书学专业的学科体系,目前高职高专的秘书学专业多采用粗放型的培养模式,而本科院校也未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这样才导致了高级秘书缺乏而初级秘书过剩的局面,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整体上协调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的秘书学专业的开设比例,形成一个比例协调、层次分明的学科培养体系。二是要完善秘书学专业设置的实践过程。首先要优化课程配置,秘书学专业不应将中文或者英语等课程作为主干课程,秘书学的课程应该按照一套体系进行安排,这套体系包括专业理论课程、能力实训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三种。其次要强化师资力量,在秘书学成为二级学科之后,秘书学开始有了硕士生,将来可能还会有博士生,高校可以聘请优秀的秘书学硕博士毕业生加入到秘书学教学队伍中来,并且针对学校秘书学专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兼职教师缺乏理论经验的情况,不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学习,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最后要转变教学方法,秘书学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理应尽多地采用实践性的方法,比如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体验教学法等,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学生必须实实在在的投入到实践中去,而不是一种浅尝辄止而已。
总之,当今秘书普及化、职业化和专业化的发展趋势对于秘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高等院校可以从秘书制度的历史发展中总结经验,从秘书学的发展趋势中寻找突破,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改革创新,从而进一步提升当前我国秘书学专业设置和秘书人才培养的合理性。
参考文献:
[1]谢世洋.秘书本科定位后秘书界的任务(上)[J].秘书,2011(11).
[2]段前文.秘书学学科地位及秘书学专业模式[J].秘书,1998(9).
[3]杨树森.论我国高校秘书学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秘书之友,2006(3).
[4]杨树森,张树文.中国秘书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6.
[5]李丽.国外秘书工作的发展趋势[J].秘书,2005(2).
[6]程瑾.我国高等秘书教育中的问题及对策[J].秘书,2007(2).
[7]朱元军.高校秘书学专业课程设置模块化新探[J].黑龙江史志,2011(22).
课程教育研究·中2014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