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2014-10-14 12:27李娅
科教导刊 2014年27期
关键词:大学文化文化建设校园文化

李娅

摘 要 大学校园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期大学要按照“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要求,不断完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富有时代特征和大学特色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主流校园文化。

关键词 大学文化 校园文化 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O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Period

LI Ya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1)

Abstract Campus culture is culture important part of our country. University of New Era according to the "focused, distinctive, rich content, in the form of new" requirements, and constantly improve the system of cultural activities on campus, build campus culture of quality, rich mainstream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period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dvanced university culture.

Key words college culture; campus culture; culture construction

大学校园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校园文化还是大学精神的载体,是学校独特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反映着一所学校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和精神风貌,对于一所大学的发展和人才的培育具有根本的推动作用。新时期新形势下,大学要按照“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形式新颖”的要求,不断完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建设富有时代特征和大学特色的代表先进文化的主流校园文化。

1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建设校园“红色”文化

要紧紧围绕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功能,突出理想信念教育这一重点,引导大学生牢固树立祖国观念、人民观念、党的观念和社会主义观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一是坚持发挥好大学业余党校、业余团校等思想教育主阵地的重要作用。要不断丰富教育内容,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大学生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帮助学生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二是坚持把共青团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作为重要载体。努力构建“青年学习者”、“青年观察者”、“青年思考者”、“青年实践者”、“青年宣传者”五位一体的培养体系,通过集中学习、小组讨论、实地参观、社会调查、撰写心得、闭卷考试等形式,引导大学生认真研读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社会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通过社会实践、志愿行动、公益活动等方式践行马克思主义,并向身边同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不断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传播。三是坚持每年以“五·四”、“七·一”、“一二·九”、国庆节等重大纪念日和重要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教育活动,通过主题班会、主题团日、座谈会、报告会、图片展、辩论比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活动中既要注意把握正确的导向,又要注重内涵、注重方法,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特点,增强思想引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以学风建设为重点,建设校园“学习”文化

要将学风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来抓,引导学生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不断提高与时代发展和事业要求相适应的素质和能力。

一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有层次、有步骤、分类别、分阶段地举办学风建设主题活动,通过优秀校友报告会、高年级学生学习经验分享会等方式,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巩固专业思想、增强学习动力、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二是结合不同学科专业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例如:法学专业的学生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和咨询;社会学专业的学生开展社区服务;地理专业的学生开展环保知识宣传和地质灾害调查;音乐专业的学生举办小型周末音乐会;等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巩固和检验所学知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兴趣和信心。三是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通过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辅导、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方式,引导学生从一进校就结合实际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确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明确奋斗方向,珍惜宝贵的学习时光,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充实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

3 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建设校园“创新”文化

创新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大学要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是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邀请专家、学者开展学术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掌握基本的学术研究方法,引导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于钻研、勇于探究。二是积极组织大学生申报科研课题,组建科研团队,引导他们在抓好基础知识学习的同时,增强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和支持大学生尽早参与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创新活动。三是以全国“挑战杯”系列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大型权威赛事作为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加强赛前宣传和培训力度,不断健全校级赛制,积极组织学生参赛,营造良好的学术科技氛围。四是积极开展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创业实践能力,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等有利条件,加大对学生优秀创业项目的孵化。五是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每年重点资助几个示范性创新创业项目,例如:具有较大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的小发明、小制作、小创造;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的调查与分析;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大学生创业项目等。endprint

4 以传统文化为重点,建设校园“高雅”文化

要坚定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大学生的成长提供丰富的滋养。

一是举办各种传统文化主题活动。通过经典诵读会、座谈会、文化沙龙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拓宽文化视野。充分发挥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承载作用,引导学生感受这些节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加强书法协会、汉服社、国学社等传统文化类社团建设,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开展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二是要打造传统文化教育的软、硬环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渗透到学校的校园建筑、教学设施和各种人文景观当中,同时,以电视、广播、报纸、网络、墙报等校园传媒为平台,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使大学生时时处处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三是要高度重视文化实践,达到“知行合一”。成功的传统文化教育,需要以文化认知和文化认同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觉的文化实践。要通过校纪班规、道德规范、道德舆论等对大学生的日常言行进行引导,彰显传统文化精神,使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学生中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达到“知行合一”。

5 以志愿服务为重点,建设校园“公益”文化

要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引导大学生在志愿服务中学习知识、拓展视野、锻炼能力,陶冶情操、砥砺品格、磨炼意志。

一是要深入开展好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高举服务社会的大旗,以政策宣讲、农技推广、文艺演出、支教扫盲、专题调研、法律宣传、社区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组织大学生深入农村、社区开展社会实践,增加大学生对国情、民情的了解,提高大学生在实践中利用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的本领。二是要扎实开展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扶贫接力计划研究生支教团、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环保宣传等传统志愿服务项目。同时认真组织大学生为大型赛事、大型会展提供志愿服务。鼓励大学生参与国际孔子学院汉语志愿者、援非志愿者等涉外志愿服务,让中国志愿精神在世界范围内传播。三是要全面推动“微志愿”、“微公益”的开展,充分发挥“微志愿”、“微公益”简便易行、低成本、广覆盖、可持续等优势,营造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的浓厚氛围,用“微志愿”、“微公益”推动“微文明”,从而实现“大文明”。

6 以学生组织为重点,建设校园“青春”文化

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他们自主开展积极健康向上、充满青春朝气的校园文化活动。

一是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学生会一般是大学历史最悠久、影响力最大的学生组织。许多大学的学生会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了众多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例如“校园十大歌手”比赛、“校园十大笑星”比赛、宿舍文化节、饮食文化节等等。要支持和鼓励学生会结合大学生的实际需求自主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要根据学生社团的不同类型和特点,实行分类管理,有针对性地加强引导:着力建设理论学习类社团,重点扶持科技创新类社团,积极培育文化艺术类社团,有效保障公益服务类社团,加强引导兴趣爱好类社团,努力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生特长发展、个性培育、素质提升等方面的作用。要强化品牌意识,培育示范性的精品社团。要通过开展社团成果展示会、同类社团研讨会等方式,加强社团间的经验分享和交流,促进社团健康发展。

7 以新媒体为重点,建设校园“网络”文化

当前,网络新媒体正深刻影响着青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要抢占教育阵地,建设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

一是要进一步建设好大学的门户网、党建网、思政网、新闻网等各类网站,不断丰富版面内容,加快信息更新,提高大学生对学校网站的关注度。建有校园BBS论坛的学校,要充分发挥好BBS作为工作平台、信息平台、交流平台和服务平台的综合阵地作用。二是加强手机报、博客、微博、微信等各类新媒体平台建设。除校极层面的建设外,还要积极指导和推动院级、班级层面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努力构建校、院、班(社团)三级联动的“微博军团”、“微信军团”。要注重线上线下互动,将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互动性强的活动,借助新媒体平台予以生动呈现,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同时有效开展网络舆情收集分析、引导社会观察、主题教育等思想引导工作。要积极开发新媒体的强大功能,满足学生在学习教育、身心发展、休闲娱乐、社会参与、就业创业等方面的迫切需求。三是要充分利用大学的人才资源,组织开发微视频、微电影、动漫等文化产品,运用微博、微信、手机报等新媒体开展文化传播和教育,构建多元化载体平台。

参考文献

[1] 柏林.大众文化视野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11).

[2] 吕丽莉,奇伟.校园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

[3] 陈首珠.科学精神视域下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前沿,2012(24).

[4] 李秀清.新新媒介时代下大学校园文化建设探析.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6).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文化文化建设校园文化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从校园生活谈当前大学的两种校园文化
论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大学文化战略
浅析大学文化育人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满足群众文化生活需求
高师院校大学文化建设现状调查分析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