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桂林+徐浩程
不搞“一言堂”,是杜德清的原则。“在一个县里,县委书记的权力确实很大,有时候甚至会让你感觉良好,这时候一定不要独断专行。”
7月2日,丹巴县委书记杜德清(右二)在岳扎乡下纳顶村与村民倾情交流。
丹巴县委书记杜德清办公室门口的墙壁上,挂有一副丹巴地图。地图不大,却清晰标出了该县181个行政村的位置,有的用红色实心圆,有的用红色空心圆。
两者的区别在于,“实心圆是我做县委书记以来,至少到过一次的行政村,空心圆则提醒我还有没走到的地方。”杜德清称。
丹巴是四川省甘孜州的东大门,属典型的高山峡谷地貌,交通不便,尽管如此,杜德清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今年走遍所有行政村。这正契合他“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法——每年三分之一以上时间在乡村调研,“必须要深入基层,不深入基层你怎么知道老百姓在想什么”。
通过几年的努力,丹巴摘掉了“上访大县”、“问题大县”的帽子,初步形成了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
在当地干部看来,这或许是杜德清今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县委书记”的原因之一。有基层群众则称,“杜书记经常来到田间地头,哪像当官的,更像一个农民”。
当然,这仅仅是原因之一。
改变从“人”开始
对丹巴县的干部而言,记忆犹新的是,4年前杜德清刚担任丹巴县委书记后,数次早早地坐在丹巴县委县政府大楼一楼大厅,看大家什么时候上班。
“你想想,早上你刚迈入大厅,就看见书记已经坐在那儿等你,你是什么感受。”丹巴县委一名官员回忆称,“虽然书记没有当面批评迟到的人,但让大家压力陡增。”
杜德清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背景是因为当时丹巴干部上下班的时间比较“随意”,“迟到早退不能说严重,但是存在。一些干部精神上萎靡不振,存在享乐主义,甚至以权谋私。”
在当书记前,他担任过一段时间丹巴县县长,那期间“就有干部到我办公室来,明目张胆的为老板说话、牟利”。
杜德清深刻认识到,丹巴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但“最大的难题还是干部状态的问题。在丹巴这种艰苦的环境下,要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必须要改变领导干部的精神面貌。”
丹巴县为此开出了“处方”:通过在会议室一侧设立会议“迟到席”,整治机关干部时间观念不强,会议屡屡迟到的行为;通过电视栏目在全县公开曝光上班“溜号”、喝茶打牌的工作人员;通过交警上路查处干部私驾公车的行为;通过群众举报查处私自离岗和“走读”的乡镇干部……
一次,杜德清带着纪检监察干部以及电视台,突击检查茶坊,发现时任丹巴县妇联主席在茶坊打牌,“我们不仅对他予以了处罚,还全县通报。那是第一次因为此事全县通报。”
短短两个月时间,丹巴就查处了十余名乡镇机关干部,一些机关单位也受到通报批评。
要调动干部的积极性,还需要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
旅游业是丹巴的支柱产业,丹巴的文化旅游和广播影视体育局是一个有将近90人的大局,“2012年换届的时候,很多人都盯着这个位置。”丹巴县委一名官员称。
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时任丹巴岳扎乡党委书记的罗布加他最终调任该局局长。
罗布加他回忆称:“当时杜书记找我谈话,第一句就说‘我不知道你有没有关系,反正没有人给我打招呼,但我认为你还不错,有能力。”
“有能力”三个字,在杜德清那里的解读是干部任用要注重实干、德才兼备。
罗布加他在岳扎乡工作期间,各项工作均位居全县前列,所以“尽管他当乡党委书记还不到3年,调整需要州委组织部同意,程序比较复杂,我们还是坚持德才兼备用人,走程序将他调整到文旅局。”
一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是,罗布加他在任文旅局局长3个月后,一次因为紧急公务不假外出。
杜德清得知后,明确要求严格按照丹巴出台的相关制度,责令他在全县领导干部上公开检讨,“奖惩要分明”。
8000万撬动20亿
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丹巴如何发展就成了亟待破解的难题。
上任伊始,作为丹巴经济发展“带头人”的杜德清,一面迅速深入基层调研走访,摸清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底数”,一面在全县范围内深入开展“加快丹巴发展、全力破解难题”大讨论。
“最终我们确立了‘3433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实施文化旅游、特色农牧业、生态能源、优势矿产四大资源开发战略。其中文化旅游又是重中之重。”杜德清称。
丹巴众多的旅游资源名声在外,尤其是甲居藏寨,被评为“中国最美乡村”。但多年来,丹巴旅游业一直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旅游人数在达到30多万后,难有突破。而且整个旅游业开发不足,到这里来考察投资的人不少,但没有一个有下文。”罗布加他称。
去年初,杜德清连续5天带队到甲居藏寨调研,思考丹巴旅游的突破口。
最后,一个大胆的想法突然在杜德清脑海中萌发——能否将对口援建的资金集中起来,打造甲居藏寨,以此引爆丹巴旅游?
2012年开始,四川省委省政府做出了开展对口支援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其中成都市成华区对口援建丹巴县,每年拿出上年财政收入的0.5%支持丹巴建设,一共5年。
“第一次,成华区支援我们1700多万,用在分散的项目上,今后我们能否全部用于甲居藏寨的旅游开发呢?”杜德清立即征求领导班子的意见。
刚开始很顺利,丹巴县委常委们听了之后,一致同意。
问题却接踵而至——杜德清与相关部门研究后,发现打造甲居藏寨,需要投入8000万,这就需要成华区一次性援助此后几年的援建资金。
“最初成华区并不同意一次支援几年的资金,我们多次沟通,得到成都市的认可之后,成华区最终才同意。”罗布加他称。
8000万投入进入后,此前少有企业关注的丹巴旅游资源,很快吸引到了包括四川旅游发展集团等数个大型企业前来开发。endprint
川旅集团丹巴公司负责人戴鸿称:“正是看到了丹巴县把道路建设得这么好、彻底解决了交通问题,我们川旅集团才下大决心斥巨资投入丹巴的旅游业。”
到目前,丹巴已签约旅游企业4家,总投资量20多亿。
“班长”要从自身做起
到今年9月,杜德清任丹巴县委书记刚好4年。
他自称欣慰的是改变了丹巴投资环境、促进了丹巴旅游的发展,还有就是改变丹巴干部群众的关系与理念。
“丹巴县6万人口,人均才一亩多地,要是种点玉米、土豆等,一亩地的收入才1000多元。”杜德清为提高农民的收入,大力发展葡萄种植,最初架子与苗圃全由政府提供,“种上葡萄后,一亩地的收入能够达到8000元。”
但群众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看到我们下去了,就说‘某某局长,你的葡萄死了,或者怎么了。”这种理念让杜德清开始很无奈。他就直接说,“你说的好啊,但是将来葡萄卖钱了,我们能拿得到一分钱吗?!”
如今丹巴农牧民已经在政府的扶持中获得了收益,与干部交流时也不再用“你们”、“我们”。
杜德清则继续当起了“推销员”,到第五届烟台国际葡萄酒大赛“推销”葡萄酒。
“我不是为企业推销葡萄酒,是为农民推销。目前我们全县种植葡萄6000亩,如果葡萄酒卖得好,能带动种植户年均增收2万元以上,何乐不为。”杜德清笑称。
杜德清还在丹巴认了几个“亲戚”,逢年过节都要走动走动,拉家常,叙亲情,出点子。
这些“亲戚”都不富裕。岳扎乡班古桥村的“亲戚”姚和林身患严重心脏病,做过胸腔手术,每三个月得复查一次,不能做重活。一家4口人,全靠妻子外出打工维持生计。杜德清说,“我是你亲戚,有什么困难要跟我说。且不说要给你好多钱、好多物,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会尽力帮助你”。
怎么帮?杜德清探索出的经验是,“以折资入股的形式,将国家扶持资金通过专合组织分摊到农户,努力扩大群众受益面,改变以往扶持单家独户的状况,让更多群众共享国家扶持政策带来的实惠”。
如今,整个丹巴县4000余名公职人员和村“两委”干部结对认亲13000余户农牧户。
谈起担任县委书记4年来的体会,不搞“一言堂”,是杜德清总结的原则。“在一个县里,县委书记的权力确实很大,有时候甚至会让你感觉良好,这时候一定不要独断专行。”
最近丹巴几个乡镇要修建通村公路。杜德清认为应当由县里牵头,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但县长何文才坚持建议将钱拨到乡镇,由当地群众投工投劳来修建,以便增加收入。“虽然我已经与相关部门达成一致,经过反复讨论,我最后对文才说,‘行,如果你坚持,我支持你。可以先搞几个试点。”杜德清说。
他告诉记者:“作为县委书记,我必须自觉担当起应尽的责任,自觉做好强基固本、凝聚人心的工作,以更加出色的实干、实效和实绩,来回报党的重托、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