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赏析的三大切入点

2014-10-14 09:44程惠娟
文学教育 2014年10期
关键词:赏析意境

程惠娟

内容摘要:本文从景物描写的感情、暗含深意、意境三个方面解析景物描写,找到赏析的三大切入点。

关键词:景物描写 赏析 意境

一些学生赏析优美的景物描写,缺少的不是赏析的方法或者表达能力,而是对语句的深度解读与透视文本的感悟。如何读懂景物描写?下面介绍三种切入角度,透视并感悟景色描写。

一.移情于景,涤荡吾之心胸。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宋·范唏文)移情于景是作者把自己的情感移用到景物上,让景物来表现自己的某种情感。景为由,情为根,明着写景,景中又暗含着情,即所有景语皆情语。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那份漫长的无奈、艰辛与悲痛,作者没有去倾诉,只是深深地写了这一段景做结尾,好似用母亲的眼、用母亲的心去看北海的菊,儿子终于去北海看菊了,可是母亲却不能亲眼看见儿子走出阴霾的模样……作者面对母亲的深恩,有无以为报的遗憾与苦痛,他能做的只是满足母亲生前的一个卑微的愿望:去北海看菊;这位母亲对儿女毫不保留的爱,最终集中在“去北海看菊”上。作者的百种情千种恨万般思绪,在菊之高雅、菊之千姿百态的描写中绽放;淡淡笔墨间,我们感受到他懂了菊之烂漫,也就接受了生命的烂漫,用此句景色描写是对母亲的魂灵最好的回报。

万物有灵,实际是人有灵性,人用自己的思想情感描绘万物、审视万物,世间百态便有了思想情感。以景色描写代替情感抒发,情感有所依附,景色描写便有了感染力。读到这样的景物描写时,深深抓住作者感情,悲作者之所悲,喜作者之所喜,心灵与之共鸣、颤动,自然而然便会浮想联翩,赏析起来事半功倍。

二.暗藏玄机,待尔慧眼兰心。

约瑟夫·鲁说:“一切精美的东西都有其深沉的内涵。”景色描写很多是别有深意的,这需要学生们的慧眼兰心去发现。《芦花荡》以一段自然景物描写为开头:“夜晚,敌人从炮楼的小窗里,呆望着这阴森黑暗的大苇塘,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了水里,而且要低落下来的样子。……”除了渲染了阴森的气氛外,还暗示了敌人对苇塘的封锁非常严密。

景物描写暗含的深意一般表现为伏笔、双关、象征、托物言志等。《爸爸的花儿落了》里,题目本身就是经典的一语双关,“旁边的夹竹桃不知什么时候垂下了好几枝子,散散落落的,很不像样……”,暗示爸爸病入膏肓,为下文爸爸的去世埋下伏笔,“石榴树大盆底下也有几粒没长成的小石榴……”,“小石榴”就是对英子那几个没长大的弟弟妹妹们的象征。《爱莲说》中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通过描写莲的高洁、纯净、雅致,周敦颐含蓄地表现了自己的人生态度,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保持洁白的操守、正直的品德,这是托物言志。

三.馥郁芬芬,引尔入彼意境。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许多景色描写着力渲染、烘托,创造氛围,把读者带入到某种意境去。《竹影》这篇课文中有不少景物描写,均匀地点缀各处,创造出一副清雅恬淡、富有情趣的境界。“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我们的眼中。”孩子们大幅度地坐摇椅,本来应该是闹腾的、欢快的,而此句一出,便在童趣中横添了一笔清幽之气。丰子恺身为一位成年艺术家,他的心境与创作风格是淡然又富情趣的,他选取了“竹、月、影、水墨画”这四种极有淡雅之气的景物作为本文的背景,并不吝笔墨细细描绘,让读者渐渐沉醉于清雅的意境当中。

“意境者,文之母也。”(清·林纾)文学意境本质上是一种心理现象,一种人类心灵的生命律动,它不仅涵盖了“情”和“意”,还是它们的延伸创造。

理解景物描写的意境,可以从意象及其感情色彩入手。寄托作者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就是意象。意象的组合,达到“气从意畅,神与境合”(明·王世侦),便创造出了意境。例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抓住“细草”、“危樯”、“独”、“夜”给人的感觉,像岸边风中飘摇的细草一样渺小,像孤夜中一叶危舟那样彷徨无依,把人带入了一份寂寞凄凉的境界。

文字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心灵的交流,通过解读作者笔下的景物描写可以触动到对方的灵魂。作者那些或者隐含的、无以言明的,或者溢于言表、深刻抒发的情思,徜佯于字里行间,懂了他们笔下的“情、意、境”,便懂了他们的内心。

(作者单位:江苏徐州市泉山区民康园西苑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赏析意境
书画作品赏析
春色满园
光影意境
一朵花的意境
步辇图赏析
Alfred & Emily——在谅解和赦免中回望赏析
作品赏析
环境——雕塑意境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