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雅娟 高霞 张丽波
(1.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2.内蒙古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把字句是汉语中极其常用而又复杂的句式,一直是汉语语法研究课题中的重点和难点。王力先生最早发现了汉语的这一特殊句式结构,此后多年来,学者们对表处置义的把字句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但是,从汉语史的角度看,把字句的来源和“把”字历史演变等问题,仍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汉语中“把”字的使用,有着十分久远的历史,早在先秦时的《战国策·燕策》中,就有“臣左手把其袖”的说法。“把”在这里是动词,表“执持”义。但直到南北朝时期的《世说新语》中,也只出现了三处使用“把”字的迹象:“王先把其手曰”,“若遇七贤,必自把臂入林”,“诸人门外迎之,把臂便下”。“把”在这些地方均当“牵着、持着”讲,只用作动词。可见“把”字在早期用法意义单一,使用频率较低。到了唐代,“把”逐渐虚化为介词,表示“用”、“拿”义,引介动作所凭借的工具。韦庄的《杂曲歌词·古离别》有“更把马鞭云外指,断肠春色在江南”之句,张祜《公子行》也有“轻将玉杖花片,旋把金鞭钓柳丝”之句。几乎在同时,“把”字用于处置式。考察源流,可见最早的把字句只存在于韵文语境中。唐宋之间的《温泉庄卧房寄杨炯》有“惜无载酒人,徒把凉泉掬”之句。诗句的简约性,使其严重制约了把字句中的动词形式,导致十分普遍的动词挂单现象的产生。后世的把字句显然延续了其原始语境特征,因而像“一个个伸出拇指把你夸”之类的语句,只有在诗词曲中才具有存在的合法性,所以把字句是在散文里逐步走向成熟的,其标志之一就是动词不再挂单,即其后的一半必须附以补语或助词。这一过程大约完成于宋代。成书于宋代的《五灯会元》是记录宋末之前禅师佛语的重要语录。《五灯会元》的语言面貌大致能体现出“把”由动词向介词转折,以及把字句初步成型的这一重要过程。
《五灯会元》的五灯指五部禅宗灯录,分别为《景德传灯录》、《天圣广灯录》、《建中靖国续灯录》、《联灯会要》、《嘉泰普灯录》。这五部灯录先后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的近200年间分别编篡成书。《五灯会元》汇集了佛教产生至唐宋时期禅宗各派名僧的公案、语录和轶事,是研究禅宗的重要文献。由于禅宗崇尚“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所以《五灯会元》的口语化程度较高,基本上能反映两宋时期的语言面貌。就“把”字而言,《五灯会元》中共出现“把”字202个。“把”字在这个时期的用法已有所丰富,出现了“把”字的名词用法和量词用法,共13处。《五灯会元》中除去作为量词的11个和名词的2个,还有189处出现了“把”字。相关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五灯会元》把字句的意义演变及其语法形式
从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时代“把”字的词性演变以及“把”字句的使用已初步成型,“把”字仍以动词用法为主。全书共出现202个“把”字,用作动词的有139处,所占比例为69%。作为动词的“把”处于动态演变的过程中,从它被使用的语法结构便可看出,由最开始单纯的动词,逐渐在其后增加宾语,增加第二动词,语用形式的变化,推动了“把”字词性词义的发展变革。在“把”字作动词的背景下,它以介词出现在话语中,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渡阶段的。“把”字从动词到介词的过渡性,体现在人们使用时的语法形式上。把+宾语+其他成分、把+宾语+来以及初现的把+宾语+动词+宾语,这些句法形式使用频率占全书的6%。分析对应的例句时,我们把“把”或当作动词,或当作介词,无法给它的词性做一个明确的判断。可以明确判断为介词的例句共有5处,典型的一句是“莫把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把”可以理解为“用、凭借”,“把”作为介引工具类宾语的介词在此期已出现。经过前几阶段的发展,“把”字的处置义渐趋成形,全书出现的表示处置意义的“把”字,已达33处,占全书“把”字的17%。其中,把+宾语+光杆动词这一结构类型的数量,已经少于把+O+V+其他成分类型数量,说明把字句在两宋时期除诗歌以外的文学作品中,已有所成熟,处置意义趋于稳定。
把字句真正成熟完善的阶段是明末清初时期,其中《醒世姻缘传》颇具代表性。从时间上看,《醒世姻缘传》作于明末清初。清初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时期,该书反映的正是这段时期语言发展变化的状况。从空间上看,小说具有山东一带的方言背景,口语性很强,真实地记录了当地的社会语言,为我们研究当时的语言提供了丰富真实的资料。
在《醒世姻缘传》中,“把”字的用法及“把”字句式的变化已呈现丰富多样的特点。除却“把”字的介词用法,它的名词、量词、动词用法的频率有所减少,与介词“把”相比,其在书中所占比例大幅度降低,其中,名词占0.8%,量词占6.4%,尤其是“把”字用作动词的比例下降至2.8%。这体现出“把”字在明末清初的用法结构有了大的变革。见表2。
表2 《醒世姻缘传》把字句句法结构类型
在《醒世姻缘传》中,绝大多数把字句都有附加成分,主要动词为光杆动词的“把”字句仅占1%。唐宋时期的把字句,有许多都是主要动词前后没有附加成分,只有一个双音节光杆动词,而且这些双音节动词也非动补型双音节动词。这表明,随着把字句的不断发展,其主要动词部分日趋复杂,动词很少单独使用,动词前后总要有其他成分,至少要带上动态助词或者重叠动词等。这个时期的把字句,其主要动词部分已经被普遍认作一个复杂的动词结构。这类成熟的把字句共计1569个,占全书的95%,与现代汉语中的把字句用法差别不大。
《醒世姻缘传》中把字句句法结构呈现出复杂性,见表3。
表3 《醒世姻缘传》把字句句法结构的复杂性
从表3可以看到,明末清初时期,虽然历史遗留的把字句复杂结构层出涌现,但是把+O+V+O2结构占主要地位,使用频率相当高。也正是由于把字句被使用的场合过于宽泛,所以在接下来的历史时期,把字句经历了一个规范化的限制过程,上表中这些庞杂的把字句结构形式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消失。在由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的发展过程中,汉语别的介词被广泛使用,以分担“把”的职能并不断丰富,形成了现代汉语的介词体系,从而使把字句在现代汉语里,从结构到语义都呈现出一种较简约的面貌。明末清初使用的如把+NP居主语前,否定副词在把+NP后,“把”的宾语过长、过于复杂等把字句的结构问题,得到清理整顿,把字句被规范成为稳定的表示处置意义的句式。
从《醒世姻缘传》可以见出,明末清初,把字句宾语同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表现得更多样化,见表4。
表4 《醒世姻缘传》把字句宾语与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
上表所列的例句在句式结构方面,均是把+O+V+其他成分类型,但是把字句宾语与谓语动词的语义关系却表现出多样性。这里所说的工具关系类把字句,是指由“把”介引实施动作的工具而成的。“把”字介引动作所凭借的工具、依据等,可以译作“拿、用”等,动词之后一般都带有宾语。方位关系类把字句式指句中“把”表示方位,相当于介词“在”。施动关系类把字句的宾语从语意上看,不是位于中心的受事,而是动作行为发出者,表示某人某事促使“把”字宾语发出某种动作或处于某种状态。《醒世姻缘传》中,除了致使类把字句以外,最常见的就是施动关系类把字句。由此可见,把字句在明末清初时期已经成熟。
总之,唐以前,“把”字用作动词,使用频率极小,唐以后,“把”字开始虚化为介词。在《五灯会元》中,“把”作为动词占比不到35%。这个时期的把字句呈现初步成型状态,但表处置的意义还未完全稳定,而到《醒世姻缘传》,“把”字作为介词已得到广泛使用,而“把”作为动词只是偶尔为之了。《醒世姻缘传》中把字句处置式占95%,全书把字句形成向处置式倾斜的格局。从《五灯会元》到《醒世姻缘传》,就把字句的结构看,动词使用范围更广泛,动词前后的修饰成分也更多样,句子框架相当完备,句式的变化也越来越呈现丰富多样的特点;就把字句的语义关系来看,把字句的宾语和动词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致使、工具、方位、施动关系,都表现出把字句表义类型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