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斌峰
创新实验课题选自一些实验的教材和化学知识,选自实验习题、化学试题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编制不同的创新实验课题。
1.如高二化学教材中“白色氢氧化亚铁制取”课题的创新设计。因教材中的这一实验存在“生成的白色氢氧化亚铁极易氧化,转化为灰绿色最终为红褐色”的缺陷。学生不易观察到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的生成。教师可借之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和探索:①怎样制取不含正三价铁离子的亚铁盐溶液?②怎样消除蒸馏水中的氧气的影响?③怎样排除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或生成物跟空气接触的机会?
2.学生根据实验要求,拟出实验条件,设计实验装置,操作步骤等方案。教师再根据这些方案进行选择和归纳,找出可行的、有价值的实验方案,让学生探索。
方案之一:①制取浓度较大的氯化亚铁溶液。在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1mol/L的稀盐酸,加入过量铁粉,用小火持续加热半小时。把制出的氯化亚铁溶液趁热过滤。为防止氯化亚铁氧化,在滤液中加入小铁钉,用塞子塞紧瓶口。
②铁离子的检验。取少量已制得的氯化亚铁溶液加入一只小试管中,用胶头滴管向小试管滴入KSCN溶液,检验是否含有铁离子。如有,则在所制的氯化亚铁溶液中再加入过量的铁粉,除去铁离子后,再过滤。
③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在另一只长试管中,加入15~20ml蒸馏水,加热煮沸2~3分钟,除去溶解的氧气。待该试管稍冷后,迅速加入氢氧化钠,用塞子塞上备用。
④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把经检验无正三价铁离子的氯化亚铁溶液迅速倒入刚制得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并尽快塞紧锥形瓶口。
方案之二:电解法制白色氢氧化亚铁。正极Fe(除锈)、负极C(碳棒)。
①在100ml烧杯中加入快饱和的食盐水25ml,加热煮沸2~3分钟,除去氧气。
②待溶液稍冷却后,慢慢滴入5ml左右的苯。
③按图1装好装置,通入学生直流电。
图1
方案之三:装置图2所示:
图2
①配制氢氧化钠溶液:在试管B中加入5ml氢氧化钠溶液加热煮沸2~3分钟,除去氧气。氢氧化钠溶液稍冷却后,慢慢滴入5ml左右的苯,塞上带导气管的塞子,按图2装好装置(支撑架略画)。
②制取较浓的氯化亚铁溶液:在试管A中加入还原性铁粉和稀盐酸,按图装好,先打开止水夹C,用产生的氢气排尽试管B中的空气。
③氢氧化亚铁的制取。检验D管口出来的H■纯度合格后,关闭止水夹C,使A中的溶液经过导气管压入B中。
三个方案的现象是:都有白色氢氧化亚铁沉淀生成,但方案二、三的白色氢沉淀保持较长的时间不变色。
学生自我评论:方案二(负极出现白色沉淀)实验效果比前者好,用苯作保护层,采取电解法,本方案操作简易,是一道习题改编的。说明学生没有“白”做这道习题。方案三的实验效果比方案一好。构思巧妙,设计严谨,运用了物理学科中的气压知识(B支管口向下加了一节橡皮管,保证氢气始终不会泄漏)和氢气的还原性作保护气的知识,并用苯作保护层,双重保护。思考容量比较大,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新思维,值得学习和借鉴。“方案一”自然被学生放弃。
3.通过开发创新课题、引导学生实验,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其实在能力培养中都包含探研精神的提高,它们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教师要运用好开发创新实验这根指挥棒,引导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积累更精、更强的探研经验。
参考文献:
[1]哈尔滨师范大学.《中学化学》,2002.9:4.
[2]中学化学教与学.2001年第5期,2005年第1~5期.
[3]中学教材全解高三化学.
[4]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修加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