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形象在西方主流媒体中的变化

2014-10-13 12:16龚卓如俞嘉颖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国形象西方主流媒体

龚卓如+俞嘉颖

内容摘要:本文旨在探究中国形象在美国主流媒体中的变化,变化原因以及对中国提出的构建美好国家形象的策略。经探究,中国在美国主流媒体中的形象经历了边缘化,负面化到理性化三个阶段。本文认为这些变化源自于美国主流媒体对于新闻客观主义的回归以及中国的日趋开放和自信。

关键词:中国形象 西方 主流媒体

一、中国形象在西方媒体中的变化历史

1.“遗失的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中国主题还不是一个可以独立的引起注意的话题。哈雷特-阿本,纽约时报的记者这样回忆当时的情景,“在1926年早期时间,美国报纸和美国大众对于中国没什么兴趣,也包括远东地区。那时候在东京和北京没几个美国的驻华记者,唯一的一位全职美国记者是来自美联社的。”因此即使中国经历了诸如建国大典,十年内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但这些分散的新闻篇章并没有占到多大的篇幅.

2.过多的妖魔化报道

自从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的意识形态和价值冲突使得中国站到了西方媒体的风口浪尖上。在这个时期,美国媒体开始怀着一种敌对怀疑的态度,用放大镜审视这样一个新生的共产政权。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中国开始以一个新的独立的话题出现在美国公众的视野,虽然大部分是一些负面报导。

关于中国的报导基本上都被归列为“国外类”“商业经济类”“社论类”下。早纽约时报中对中国的所有报导中,软性新闻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甚至还有上升趋势。

3.扭曲中国形象的手段

纵观全部,即使在数量上呈增长态势,但后冷战时期下的中国形象却一直在被扭曲。由于中西之间意识形态的冲击,美国为了消灭共产营地中的一个政治力量,采取了政治诽谤,道德贬低和经济冻结等手段。

第一,将“谣言”视为“第一感觉”

以七一五事件为例,西方媒体将所谓的谣言信息视为证据,并把新疆的反政府组织视为目击者。次打砸抢烧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法国人权宣言第十一号文件规定所有民众有言论出版自由。但是这不代表就可以对法律赋予的自由权加以滥用。这一切都扭曲和败坏了中国政府的国际形象。

第二,用“人为导演”报导本来自然发生的事情

七月十号,在阳挂巷清真寺和解放路北的清真寺里,分别来自荷兰,西班牙,日本和英国反复以采访的名义质问一些敏感话题。当一些被采访者变得情绪化时,极少数西方记者就会极度高兴,表现的像一个临时演员。他们教唆并驱使他们喊出标语上街游行,然后他们在一旁用相机录下来。就这样这些西方媒体人导演了一出闹剧。

第三,运用一点去主导全部

一些西方媒体的记者通常妄下结论。他们甚至都没有到过中国就对中国进行不公平的评价。“以一个点开始便全部倾斜,这样制造出一个假象和一个模拟的环境”这就是典型的西式议题设定。

二、扭曲中国形象的深厚背景

1.冷战思维和界定思想的依附

苏联政府解体之后,由美国主导的国外敌对势力并没有放弃冷战思维。由于不同的政治体系和意识形态,一些西方国家很自然的将中国一个潜在的敌人。对于一些想要破坏中国共产党或推翻中国共产主义体系的民众,国外敌对势力用尽各种手段向他们提供庇护,利用任何机会来传播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因此,只要有一个人意识上出现不统一,西方媒体就立即将其变成一个政治工具。

2.利益博弈游戏中的王牌

为了兜售他们自己的价值观,获得他们自己的长期利益,还大力在全球推广所谓的“民主运动”和“有色人群革命”。在“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之间互换,是因为他们害怕中国会打破由西方国家主导的世界秩序,随之影响他们的未来利益。在新疆,西藏和台湾的所有“分裂说”都是以民主的名义攻击中国的“软肋”。这样就可以削弱中国的和平发展,然后最终目的就是西方国家可以在这盘“游戏”中获得最大利益。

3.西方媒体下现在的中国形象

迈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家影响力都有相当大的提升。中国开始加强国家化,并取得了很好的世界影响力。中国不再是扭曲的对象了,相反,西方媒体开始意识到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力。因此越来越多的理性报道占据了主导,重塑了中国的国际形象。

以汶川地震的报道为例,俄罗斯的国家新闻报道称,“中国不需要同情,需要的是理解。中国不需要安慰,需要的是支持。我们所做的就是要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中国将充满希望。希望死者安息生者坚强!”美联社这样报导:“在地震发生的二十四小时内,近十万的军队集结到达受灾地区,全力搜寻幸存者,同时成万的军用直升飞机和卡车投入营救。政府的反应速度显示出中国领导团队出色的应急能力。”

三、对形象改变原因的探究

1.文化时效性方面

用“突飞猛进”来形容中国的发展毫不为过,随着民主法律系统的提高,市场经济的稳定进步,城市和乡村地区都开始显示出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风格。新闻面上显示出最新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消费群体,也是西方国家重要额贸易伙伴和投资热点。另一方面,中国是个出口大国,“中国制造”商品在很多国家随处可见。因此全球的公众很容易发现中国的变化,也使得西方媒体越来越理性的对待中国。

2.文化重要性方面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在沉睡了数百年之后开始焕发新的生机活力。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以及极少数拥有核武器和载人飞船的国家,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3.文化差异性方面

新闻报道一方面代表了文化的存在和发展,同时文化也在内容,框架和方法上起到了联系作用,即文化可以让新闻报道行为规范化。在最新的西方媒体报导中,我们发现的中国形象告诉我们: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存在不可逾越的文化差异的巨大鸿沟。而这些巨大文化差异起源于不同的文化背景。

首先在中国文化中,个人和环境的关系应该是和谐的。在中国文化中,团结,同意,整体是主题思想。但是在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和自由则是他们文化的精髓。

第二,由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原因,中国和西方国家在社会体系上也有着大相径庭的态度。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而西方大部分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因此,在社会意识形态上,中国社会多保护本国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国记者会从积极的角度报道事件并且以维持社会和谐稳定为原则写出报道文章。而西方媒体则是政府宣扬资本主义的工具。

四、结语

客观来讲,中国形象的改变事实上是一种对于中国的尊重和对于基本媒体新闻价值观的重塑。主观上来讲,这些改变还可以更加深入。因此,我们一方面希望媒体,不仅仅是西方媒体,还有我们自己国内的一些媒体,一起深入核心的合作,不仅仅是停留在意识表面上,而且在一些真正的具体的新闻实践中也有所合作。另一方面,我们同样展望于一个更加公开,发展,和有自信心。

参考文献:

[1] Harold, Isaac. Scratches on Our Minds. Westport: Greenwood,1973:70-71.

[2] Ramo, Joshua Cooper. Brand China, 2007.

[3] 何英. 《美国媒体与中国形象》.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6.

[4] 《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9:26:37.

[5] 伍辉. “西方的中国形象变迁研究”.《山东大学学报》,2008.

(作者单位: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猜你喜欢
中国形象西方主流媒体
东方主义在大正日本文学中的探讨
西班牙媒体眼中的中国形象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中西绘画构图比较探析
19世纪中后期东西方画报中的晚清中国镜像
西方音乐元素在二胡演奏中的移植
从香港恐怖片看中国内陆形象的演变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