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雷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问题的价值往往不在其本身,而在寻求解决它的过程中。一个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一定的高度与深度。现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以问导学,让问题成为数学课堂的“引擎”。
1.提出问题要基于认知基础。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曾经提出这样的命题:“如果我不得不将所有的教育心理学原理还原为一句话的话,我将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根据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教师只有充分了解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才能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提出难易适中的问题。例如,教学《倍数和因数》一课时,对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做拼图游戏,我设计了一个问题串:(1)用12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你的摆法吗?(3)思考乘法算式中每个数之间的关系。教学中,我引导学生首先对问题(1)和(2)进行了充分的研究,问题(3)看似难度较大,但经过前两个问题的铺垫,学生易于提出谁是谁的几倍(“倍”与“倍数”仍不能分辨),此时我又适当地加以引导,这样就能使学生“跳一跳,摘到桃子”。
2.提出问题要服务于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提出问题是提高问题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领会课标的精神,吃透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有的放矢地进行提问,让问题为目标服务,并能承载目标引领教与学的全过程。一是要问在题眼处。有许多课的课题就能反映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揭示课题时,以题眼为突破口进行提问和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二是要问在重点处。紧扣教学重点设计提问,既可以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重点不突出等问题的出现,也可以避免满堂问的现象,真正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落到实处。三是要问在疑难处。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限的,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如何突破难点、分散难点上下功夫,帮助学生释疑解难。
3.提出问题要把握好时机。
课堂中提出问题的时机好不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课堂气氛、思维质量……课堂提问的最佳时机,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学生层面上,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发现、意欲表达时;二是教师层面上,当教师需要激发学生探究思考、激励学生树立信心时。倘若教师问到点子上、问出水平来,一定会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例如: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一课,教学完24+5、24+6和24+9后,我及时追问:“为什么24+5的结果是二十几,而24+6、24+9的结果是三十几?”这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对进位加的探究过程得到了方法之后提出的,且提出得很及时,不仅理清了方法,而且沟通了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促进了学生数学模型的建构。
在数学课堂中,问题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关系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和知识理解的程度,对学习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问题能否发挥“引擎”的效能,关键还在于教师,所以,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学生、钻研教材,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让课堂教学真正高效起来。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富士康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