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中祥
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指综合运用语文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以及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综合性学习本身就是语文常规教学的一个内容,是每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综合性学习”是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相并列的语文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关键词: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8-086-1一、突出综合性
1.学习目标的综合。语文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语文素养,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综合性学习的目标就是认知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纬度目标的整合。
2.学习内容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了语文学习和生活实践的方方面面。还可以由单一的课堂向校园、家庭、社区、自然、社会扩展。当然,跨学科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学科的结合,而要以语文为主体,紧紧把握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总体目标,强调“基于语文”的要求。
3.学习方式和途径的综合。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传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它要求学生在查资料、调查、研究、讨论、演讲等学习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基础教育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综合性学习就是形成“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途径。
二、重视实践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和语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新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就非常明确地突出了语文的这一特点。语文综合性学习作为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相并列的一个项目,也必须与学生生活结合。这样一来,语文的实践性就凸现了,由学生的实际参与能力决定活动方式,由各地区特有的地方资源决定具体活动内容,这一切都使学生在“实践中学语文”变成了现实,语文与实践的结合更加紧密了。语文综合性学习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教育资源,超越书本学习和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观察”、“调查”、“访问”、“探究”、“表达”,或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向专家请教等方式中,拓宽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他们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边学边做,从而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发展能力。
带领学生进入生活中的语文世界后,使同学们发现,原来生活中语文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只要我们走进社会,关注生活,发现生活中的语文是活生生的,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其乐无穷。只有生活中的语文才如此的鲜活生动、丰富多彩。
三、强调开放性
由于是自主性学习,学习的许多方面都表现出开放性。课程目标具有开放性,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学生享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和行为自由;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它随着学生生活的变化而变化;活动空间具有开放性,力求开放小课堂,融会学校中课堂,深入社会大课堂;具有较灵活的时间安排;活动过程与结果具有开放性,允许多样的搜集资料渠道、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多种多样的答案;评价的标准同样具有开放性,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创造性表现。由此看来,学习的气氛相当宽松,也正是在这自由和宽松的氛围中才会迸发创造的火花。
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特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动眼看一看,动手演一演,动脑想一想,动口说一说。活动内容和形式设计的开放性由于新课标教材已经扬弃了传统教材的单一性和封闭性,朝着开放性的深广延伸,语文学习也从课内延伸至课外,这就要求我们去努力谋求教材内外、课堂内外和学校内外的沟通,使语文学习和其他课程的学习,书本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丑小鸭》时,请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把分角色朗读、戴头饰表演的权利放给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长为主持人和策划者,带领小组成员分角色朗读,并讨论故事中的人物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共同讨论用什么样的动作和表情表演最合适,最后小组里的每人担任角色一次,进行表演,互相评议,取长补短。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很投入,很认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综合性学习”,就是要开放语文教学,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以及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整体发展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合作精神、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探究精神和创造精神,以及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形成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