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在倾听中彰显智慧在对话中生成

2014-10-11 15:57贺小健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小豆豆栗子纸片

贺小健

佐藤学教授认为教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其核心就是学生的学习,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种从已知世界到未知世界的旅程。这个旅程中学生要与新的知识、学习同伴和发展中的自己相遇,这些相遇需建立在倾听和对话上。通过倾听,一方能够在另一方观点的基础上去思考,并形成多方面思维和经验的连锁,从而将学习和合作引向深入。课堂上的倾听关系既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相倾听,也包括学生之间的互相倾听。互相倾听才能产生高效的交流,在灵感涌动的课堂上形成和谐的氛围。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同学们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合作交流,体验着用智慧解决问题的价值与愉悦,享受着教师的尊重与信任,这正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所在,这正是知识的价值所在,这正是教师人格情感魅力所在。”

一、尊严在倾听中彰显

佐藤学教授一再强调:“倾听”正是教学中教师活动的核心。教师只有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并像采撷珍宝一样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才能创造快乐教学的新天地,最终形成和谐的课堂环境,同时培养学生之间的互相依赖和倾听关系。学生们不再拘泥于自己的观点,而是认真地听取、思考和反思别人的观点,并能够平等地参与交流和探究。他们不再只是强调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是在同伴的观点中获取营养成分,来滋养和丰富自己。日本黑柳彻子在《窗边的小豆豆》中写道:小豆豆因为“淘气”被迫退学后来到巴学园,他见到校长后的第一句问候竟是:“你是校长先生呢,还是车站的人?”对于这样一个不懂礼貌的学生,校长竟然也是笑着回答:“是校长先生啊。”而且这个笑着的校长开始聆听这个因“捣蛋”闻名而被迫转学来巴学园的“坏孩子”。长达4个小时的“倾听”,直到最后“小豆豆绞尽脑汁地想啊想,但这回却是真的找不到什么可说的了”为止。而且,在这次长达4个小时的倾听中,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还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还不时地边听边笑边点头,有时候还问“后来呢”“已经没有了吗”之类的问题。就这样,小豆豆感到平生第一次遇到了真正喜欢自己的人,从而产生了“能和这个人永远在一起就好了”的念头。由此可见,尊重在倾听中彰显。

例如,在教学《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一课时,在探究完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及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之后,我展示了一道拓展题:若要研究光对豌豆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按照控制变量的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然后与学生讨论交流。在多组发言后,形成了共同的设计方案:把40粒豌豆种子平均分配到A、B两组,其中A组有光照,B组无光照,但温度、水分、空气三个条件相同。这时班上季宸弘同学胆怯地举起手,我示意他回答,然而他声音却很小,我立即走到他身旁,拍一下他的肩膀,这时他声音立即大起来:“我认为温度控制相同是不妥的,温度应设为25℃。”我故作不懂,“为什么不妥呢?”他接着说:“如果让它们都处于0℃的话,A、B组中的种子都不能萌发,实验就不成功了。”我在倾听,其他学生都随我共同倾听,没有嘈杂声,只有静听。突然教室中爆发出阵阵掌声……我接着追问:“除了控制相同的量外,还有什么要求?”学生一下涌动起来,最终达成共识:“条件相同且达到各自的最佳条件。”这样,因我的倾听激励学生大胆回答,因我的倾听带动所有学生倾听,因我的倾听学生涌动着智慧的生成,因我的倾听提升了学生的尊严。

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走向学生和谐对话,学生最初与最后的发言才会发生质的飞跃。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课堂不仅是倾听知识之所,更重要的是课堂应该成为互相‘倾听生命的内在尊严之所。”

二、智慧在对话中生成

优秀的教师能够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发言,认真倾听每位学生的发言,并通过合适的方式将这些发言串联起来,使学生不但感受到自己得到了应有的关注,而且还让他们意识到:通过其他伙伴的发言,自己的回答得到了延伸。当每个人的发言都建立在其他人的思考的基础上时,课堂上的观点就如同珍珠一样串联起来。学生通过同伴的思考和帮助,丰富了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深化了自己的思考,这样的课堂才真正成为每一位学生学习、成长的场所。

例如,在教学《物质的比热容》时,教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家都看过糖炒栗子吗?(展示图片)在糖炒栗子时加入沙子的目的是什么?(学生讨论)

生1:炒栗子时,要来回翻铲,沙子覆盖到栗子上,我觉得加入沙子可以让栗子受热更均匀一些。

生2:那加水更能让栗子受热均匀,怎么不用水煮栗子呢?

生3:加水当然不行,水的沸点低,沸腾了就不再升温了,达不到糖炒栗子的温度。

生4:我明白了,加沙子是因为沙子比热小,受热升温快,可以通过热传递把热量传给栗子,使栗子更容易熟。

又如,在教学《大气的压强》时,教师做完覆水杯实

验后,问到:你对这个实验作何感想?

生1:我感到最奇怪的是当杯子倒置过来时,硬纸片为什么不掉下去?

师:这个感想好!切中要害!那么,大家就来想一下当杯子倒置过来时,硬纸片为什么不掉下去。

生2:是水杯把硬纸片粘住了。

生3:不对!水粘不住硬纸片,这是生活经验。我看还是有别的原因。

师:这个方向指得对!看来你将来是当领袖的材料。(同学们哄笑起来)

生4:与硬纸片接触的物体只剩杯子,这个杯子肯定不能粘或吸引硬纸片。

师:大家想一想,还有没有与硬纸片接触的物体?

生5:没有。

生6:有!刚才老师讲了“我们生活在大气海洋的底层”,我们的实验是在空气中做的,所以与硬纸片接触的物体还有空气。现在看,与硬纸片接触的三个物体(水、杯子和空气)中,唯一有可能给硬纸以作用的是空气,这个作用能够向上支持杯子中的水和硬纸片。

师:你的分析与推理是正确的!根据生6的分析与推理,在这个实验中空气对硬纸片存在作用。这是客观实际!那么,如何理解和接纳这个客观实际呢?(学生思考)

师:我们学习过“液体”,液体有许多方面与气体相似,如具有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等。大家能不能从它们的相似之处去理解空气对硬纸片存在的作用?(学生思考,小声议论)

生7:由于气体与液体有许多相似之处,液体能产生压强,所以气体也应该能产生压强,有压强就会对物体产生作用力(F=pS),这个力就支持住了硬纸片和杯中的水。

学生的思维空间如此的宽广,他们的回答透露出各自思维的独特性。在教学中,教师只有关注了孩子独特的思考方式,尊重孩子的思维差异,并在对话中学会倾听,才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课堂生活。课堂上师生通过对话演绎出思维的精彩,而教师通过“串联”将智慧不断延伸。

倾听产生真正的对话,对话促成真正的倾听,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只有“生本意识”在心中扎根的教师,才会真正去倾听;也只有让“生本意识”在课堂上产生风生云起的效果,教师才能促成真正的对话!在这样的“倾听”与“对话”课堂中,学生的智慧才会迸发,思想才会升华。正所谓:“吸人之长,启己之思。”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学本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参考文献

[1]文萍.创新型课堂教学设计[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2]唐晓杰.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0.

[3]张大昌.新课程理念与初中物理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李如齐.洋思初中的教学理念与实践[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2.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佐藤学著.钟启泉,阵静静译.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黄春香)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豆豆栗子纸片
用爱浇灌孩子——再读《窗边的小豆豆》
“肾之果”——栗子
听话的纸片
小豆豆去散步
纸片也能托住水
分栗子
过关
小小会计
窗边的小豆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