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军
〔关键词〕 语文教学;句子;关键字;上下文;实际;创
设情境;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94—01
句子是语言文字训练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处于字词和段篇教学之间,它既是字词教学的“升华”,又是段篇教学的“起点”,起着“承上起下”的作用。因此,重视句子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思维,增长知识,提高思想认识,乃至学习运用语言进行表达,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抓住关键把句子讲巧
题有题眼,文有文眼,句子也有句眼,句子的句眼就是关键词。抓住了关键词就抓住了一个句子的命脉,理解了关键词就理解了该句子的精髓。例如,教师在教学《林海》一文时,学生对“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横着的,顺着的……”这个句子的理解,仅停留在说岭数量多和式样多上。于是,笔者让学生比较读读另一个句子“这里的岭的确很多,高的、矮的、长的、短的……”,学生马上发现,没有了“点儿”句子的意思大不一样。有了“点儿”,说明岭与岭之间高矮、长短的区别并不大,“点儿”不但写出了大兴安岭的温柔,还表达出作者对大兴安岭的喜爱之情。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巧妙的对比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点儿”,读出了味道,比出了惊喜,起到了“意会”胜于“言传”的效果。
二、结合上下文把句子讲透
任何一篇文章的内容前后都有紧密的联系,文中的任何一句话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于文章之中。有些句子的含义与上下文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只有顾及全篇,才能把句子讲透。如,教师在教学《白杨》一文中“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这句话时,联系上文爸爸对白杨树“高大挺秀,能顶住任何自然灾害,在任何环境中都能茁壮成长”特点的理解,再联系下文所交代的“爸爸是一名边疆建设者,他把自己的两个儿女也从内地接到了边疆”的内容,就可以理解这句话说的是爸爸看到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自己和战友,在借树喻人,以白杨自勉,勉励自己要像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
三、联系实际把句子讲浅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想把知识理解、内化,需要学生在语言学习中时刻和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例如,《凡卡》一文中有这样一句话“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句中所描述的,学生并没有亲身经历,更没有见过,也无法真正理解这种做法。在讲解这句话之前,教师可安排学生先摸摸自己脸上的皮肤,切实感受一下自己脸上皮肤的光滑、细腻、柔嫩,然后再引导学生想象,如果用鱼嘴去戳这样的皮肤会怎样。因为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感同身受,自然会从内心深处认识和体会到老板娘的无情与残忍,激起他们对凡卡的同情,对当时黑暗社会的痛恨。这样联系实际由浅入深,层层剥茧,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句子的深刻含义就不会显得空洞而苍白。
四、创设情境把句子讲活
教师在讲解句子时,如果运用语言、动作、课件、音乐、表演和朗诵等形式为学生创设“活”的情境,那么学生对重点语句的理解会水到渠成。如,教师在教学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在讲解诗句“漫卷诗书喜欲狂”时,可让学生联系前后诗句,在借助注释的基础上,试着表演当时的情景。由于学生对诗句理解得不够透彻、不准确,在表演时自然存在许多问题,但由于少了许多的“束缚”,学生的表演会更加趣味横生,在带领其他学生观看时,其他学生自然会发现这些问题。此时教师只需稍加引导、讲解,学生自然心领神会,而且体会得更深刻,记忆更长久。
五、借助多媒体把句子讲懂
在语文教学中,有不少词语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距较远,教学中,教师即使尽量讲解,但学生还是不易理解,感受不深。那么,对这些词语,教师就应该借助多媒体帮助学习理解句意。例如,《鸟的天堂》一课中有描写大榕树的一句话:“大榕树的枝干不计其数,枝上又生根,许多根直垂到地面,有的又伸进泥土里。”很多学生没有见过这样的树,这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将大榕树和普通的树做比较,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形象,让学生分辨两者的不同之处。
句子是词语、段落和篇章的桥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清句子的重要性,准确地把握内容,灵活地运用方法,以提高教学的效率,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编辑:马德佳endprint